麻仁丸
阳明二十七
趺阳脉浮而涩,浮则胃气强,涩则小便数,浮涩相抟,大便则难,其脾为约,麻子仁丸主之。
麻子仁二升 芍药半斤 枳实半斤,炙 大黄一斤,去皮 厚朴一尺 ,炙,去皮 杏仁一升,去皮尖,熬,别作脂,
上六味,蜜和丸如梧桐子大。饮服十丸,日三服,渐加,以知为度。《金匮》卷二,同。
阳明胃经,自头走足,行于足趺,动脉曰冲阳,故名趺阳。阳盛则脉浮,浮则胃气强壮也。血虚则脉涩,涩则风木疏泄而小便数也。浮涩相合,土燥水枯,大便则难,其脾气约结而粪粒坚小。此太阳阳明之证也。八章:太阳阳明者,脾约是也。宜麻仁丸,麻仁、杏仁润燥而滑肠,芍药、大黄清风而泻热,厚朴、枳实行滞而开结也。
1 足趺之动脉,名曰趺阳脉,专候胃气,浮则胃阳强,涩则营血虚,胃阳强而必脾阴弱(阳强阴从),脾不能生化营血,所以血虚脉涩,风木疏泄而小便数,膀胱胱津枯,脾胃失润,浮涩相抟,大便则难。胃肠俱燥,所以脾气约结,是为脾约。脾约必不能生化营血,所以脉涩。麻仁丸,泻胃阳之强,滋脾阴之弱。营血生化,自不脉涩。
2 阳明八,自太阳来者,谓之太阳阳明也。此是太阳之阳,伤外寒表郁,则阳明之阳,内郁而里盛,阳明阳盛,则脾阴之弱,不能生化营血,所以脉涩,木枯而疏泄,所以膀胱津涸,脾胃失润,水枯土燥,则大便难也。因而脾气约结,粪粒坚小。
3 营卫生化:卫出于下焦,营出于中焦,就是脾气化精。脾为化血之源,外感胃阳强,则是本病之病源,太阳之来路,太阳阳明也。(《金匮》卷二,风寒十九,热在中焦)。
4 经阳外感,胃阳里盛,约其脾阴,麻仁丸证。阳明病,
经阳外感,胃阳里盛,烁手少阴,黄连阿胶证。阳明+手少阴病,
经阳外感,胃阳里实,克其三阴,大承气汤证。(阳明病+足少阴病)
1脾约证——许叔微医案
一豪子郭氏,得伤寒数日,身热、头疼、恶风、大便不通、脐腹臌胀。易数医,一医欲用大承气,一医欲用大柴胡,一医欲用蜜导。病家相知凡三五人,各主其说,纷然不定,最后请余至。问小便如何?病家云小便频数。乃诊六脉,下及趺阳脉浮且涩。予曰:脾约证也,此属太阳阳明。仲景云:太阳阳明者,脾约也。仲景又曰:跌阳脉浮而涩,浮则胃气强,涩则小便数,浮涩相搏,大便则硬。其脾为约者,大承气、大柴胡恐不当,仲景法中麻仁丸不可易也。主病亲戚尚尔纷纷,予曰:若不相信,恐别生他证,请辞,无庸召我。坐有一人,乃弟也,逡巡曰:诸君不须纷争,既有仲景证法相当,不同此说何据?某虽愚昧,请终其说,诸医若何,各请叙述。众医默默,纷争始定。余以麻仁丸百粒,分三服,食顷间尽。是夕,大便通,中汗而解。[《伤寒九十论,证八十二》]
按语:许叔微云:“凡为医者,要识病浅深,探赜方书,博览古今,是事明辨。不尔,大误人事,识者宜知以为医戒。”《伤寒论名医验案精选》
论:伤寒数日,太阳阳明病。麻仁丸重要的辨证依据,就是小便频,大便硬结不下,是阳明病之常识,三个承气汤,皆是大便秘结不下。小便频数,是亡津之象,但通大便,津液自复。
小便频数为亡津,大便通后,小便少则津液自还胃中。
阳明二十五(亡津便硬证)
阳明病,本自汗出,医更重发汗,病已差,尚微烦不了了者,此大便必硬故也。以亡津液,胃中干燥,故令大便硬。当问其小便日几行,若本小便日三四行,今日再行,故知大便不久出,今为小便数少,以津液当还胃中,故知不久必大便也。
本自汗出,又重发其汗,热随汗泄,病已差矣,尚微烦而不了了者,此过汗亡津,胃中干燥,大便必硬。当问其小便一日几行,若小便前多而今少,则大便必不久出,以津液还入胃中,肠胃滋润故也。
2脾约不寐——曹颖甫医案
徐左,能食,夜卧则汗出,不寐,脉大,大便难,此为脾约。脾约麻仁丸一两,作三服,开水送下。(《经方实验录》中卷)《聂氏伤寒学》。
3脾约证——刘渡舟医案
刘某某,男,28岁。大便燥结,五六日一行。每次大便困难异常,往往因用力太过而汗出如雨。口唇发干,以舌津舐之则起厚皮如痂,撕则唇破血出。其脉沉滑,舌苔黄。辨证:属胃强脾弱之脾约证。因脾荣在唇,故脾阴不足,则唇燥干裂。处以麻仁丸一料,服之而愈。(刘渡舟,《伤寒十四讲》)《聂氏伤寒学》《经方指南》
解说:麻子仁丸由小承气汤加麻仁、杏仁、芍药,和蜜为丸而成,治疗“脾约证”。脾约有两个含义:一,约者,穷乏也。津液素亏,脾无津液输布而穷约。二,约者,约束也。脾之弱阴被胃之强阳所约束,津液不能还于胃中。为什么会形成脾约?在正常情况下,阳明与太阴相表里,脏腑之气相通,脾能为胃行其津液而使燥湿相济,以维持脏腑间的阴阳平衡。如果阳明胃气过强而太阴脾阴太弱,则胃之强阳反凌脾之弱阴,使脾阴受约而不能为胃行其津液;津液不能还于胃中,胃肠失于濡润而干燥,大便因此而难下。所以,脾约证仍属阳明腑实证之一,但是这种大便难有以下特点:经常性和习惯性的大便秘结,其粪块异常干硬,虽然数日不大便,但无腹满腹痛,潮热,谵语等证,所以不属于承气汤的治疗范围,而应该用麻子仁丸润下通便。
4便秘
姜妪年七十七,心脾脉躁盛,舌干燥,心中嘈杂,风动者虚秘证,乃上焦火盛,下焦阴弱,六脉不利,为胃实而秘,议仲景脾约丸改为汤剂以进。
酒制大黄二钱,枳实八分,厚朴八分,杏仁钱五分,火麻仁五分,赤芍钱五分,白蜜半两。(《医案偶存》卷九)《聂氏伤寒学》。
5便秘——王琦医案
习惯性便秘和老年性便秘
曹某,女,70岁。大便秘结,五、六日一行,腹部微痛作胀,便涩,粪色黑而且硬,甚为所苦。经西医检查,诊断为老年性便秘,未发现其他器质性病变。用内服、外治诸法效果欠佳,改用中药治疗。患者年老津液素虚,饮食尚可,诊见舌苔微黄,脉象和匀有力。仿脾约麻仁丸滋为治。麻仁12克,白芍6克,川朴3克,枳壳9克,当归9克,制军4.5克,杏仁6克,肉苁蓉12克,郁李仁9克。连服三剂后大便畅行,腹部痛胀消除,后以上方减其制,继用数剂,巩固疗效。《经方应用》
论:本案有一点,为何津液素虚,就是胃热肠燥导致,肠本燥金,胃化肠燥。年老之人,多是阳衰土虚,为何胃热?太阳外感,郁其阳明胃热也。
6便秘——姜春华医案
陈某,女,75岁。便秘,二三日一行,排便亦难,又患痔疮出血,伴有脱肛,劳则即发。舌质偏红,苔薄黄,脉细数。仿麻子仁丸意与补中益气汤加减。
麻子仁9克杏仁9克当归9克大黄6克芍药12克升麻9克 柴胡9克黄芪15克党参15克炒槐花9克地榆9克方7剂
按;本例高龄,痔疮便秘出血,属肠胃燥热,仿麻仁丸法去厚朴、枳实破气之药,恐老人不耐攻击,加补中益气所以益气补中摄血,佐槐、榆二味凉血止血。《经方发挥与应用》
7便秘——大塚敬节医案
(标题)老年人习惯性便秘。82岁老妇人,主诉秘结和夜间多尿而来诊。无心悸和浮肿,食欲尚可,口不渴,夜间排尿四五次,因此而不能熟睡。我投予麻子仁丸治疗。该方效果非常明显,服药后大便一天1次,夜间排尿变为一二次。可是一停药,又出现便秘,所以时常来取药,嘱其将10天的药量1个月内分服。《汉方诊疗三十年》)《汉方治验选读》
8便秘——大塚敬节
(标题)二十余年的习惯性便秘。患者为七十四岁老妇人,从二十年前开始出现便秘,经常使用泻下剂。一九五七年五月三日初诊,约一年前起出现恶心,某医生诊断为胃下垂症。现在无恶心,但心窝部发沉,时有轻微疼痛。
脉象弦大,血压为174/92mmHg。腹诊,无胸胁苦满,全腹部紧张度弱。
我投予了麻子仁丸料。所谓麻子仁丸料,即不做成麻子仁丸,而是把麻子仁丸料作为煎剂使用。另外,通常遇到这种情况,我还加甘草1.5克。给予该患者大黄的量特别小,每天用0.3克。但是效果非常好,大便每天有而且通畅,服药二十天后停药。一年余之后,一九五八年九月上旬的一天,突然收到了该患者寄来的明信片,是介绍一名患者来就诊。明信片的最后写道,去年服药之后,二十年的便秘治愈了。
9习惯性便秘——矢数道明
某,女性,72岁,日本画家。体质肥胖,血压增高,高达210/110mmHg时,则发生眼底出血。习惯性便秘已有40余年,腹中胀满不适,有时每月仅排便1次。对此患者给予麻子仁丸5g,分2次服用,每日2次。
服后大便快适,腹症也减轻,眼底出血渐被吸收。其后患者常备麻子仁丸,每5日服1次,大便一直正常,90岁后仍能绘画。出处:《汉方辨证治疗学》《经方一剂起沉疴》
10便秘(习惯性)——刘含堂医案
龚某某,男,47岁,银行职员。2003年5月11日初诊。有5年之久的习惯性便秘,平均4-6天大便1次,干如羊屎,秘结不通。曾不断服中药泻下剂及西药润肠剂,仅能解一时之苦。现症:5天未大便,腹有轻度胀满,面色赤红,唇舌干燥,口渴喜凉饮,纳食减少,尿黄。舌红,苔薄黄而干,脉弦滑。诊为便秘,证属肠道结热,津液不足。治宜通腑泻热,滋养津液。拟麻子仁丸(为汤剂)合增液汤,处方:大麻仁15克,杏仁10克,厚朴15克,枳实12克,生白芍15克,大黄12克,生地30克,玄参30克,麦冬20克。水煎服。服1剂,大便得下,尚不通畅,继以上药又服3剂,大便通畅。之后,如遇大便秘结,即以上药服3~5剂,如此坚持治疗2月余,大便始恢复正常。
论,只是便秘,没有那些潮热,自汗,谵语,脉大沉实等腑实证。麻仁丸治便秘。
11便秘——冯世纶医案
(标题)习惯性或老人便秘、虚人里有积滞而属里实热者。李某,男性,59岁,病历号61448,初诊日期1965年2月18日。感冒2周经服药治愈,惟胸胁闷满,纳差,大便干燥,三四日1行,苔白,脉弦细。肝下缘肋下1厘米轻微压痛。此属津虚阳明内结,予麻仁丸,早晚各1丸。结果:服1日大便即通,继服无所苦。《解读张仲景医案》
论:大便干燥,胃气不降,浊气上逆,所以胸胁满闷,纳差。便通气降,则症俱解。
12腹部手术后便秘
据王氏等报道(《中医杂志》1965年10期)麻仁丸用于五百例肛门疾病手术后患者,防止手术后第一次排便时由于大便干燥引起的疼痛及出血,常规服每日两次,每次6克。如无大便干燥史一日可服一次。如服药后不见显效时,可增加至三、四次。术后十日以后用量减少或停用,一般服15-20天。服药后第一次排便即为软便,且容易控制大便时间,很少有肠鸣、腹痛和剧泻的现象。此丸服用简单,长期服用无副作用,对防止术后大便干燥有效率达95.8%,是目前肛肠外科手术后一种理想的缓下剂,值得推广应用。
此外,本方还用于痔疮便秘等。如痔疮便血,可加荆芥炭、槐花、地榆等凉血止血。《经方应用》
13蛔虫性肠梗阻——黄钟玉医案
陆某,男,6岁。1969年9月2日因阵发性腹痛3天,伴呕吐、腹胀,大便不通2天入院治疗。患者既往有排虫史,一年来未驱虫。体检:精神萎靡,表情痛苦,中等度脱水征,皮肤、黏膜、巩膜无黄染,心肺(-),腹稍膨隆,肠鸣音稍亢,无金属音,腹软,无压痛,脐下两侧有条索状物,略可移动,压痛不显著。入院诊断:机械性肠梗阻。给予输液、灌肠等处理后,排虫2条,未排便,腹痛、腹胀等症未减。第二日晨开始服加味麻仁汤(火麻仁9克,杏仁9克,白芍6克,川朴4.5克,枳壳6克,大黄9克,乌梅9克,槟榔9克,陈皮4.5克)。服后2小时,腹痛明显减轻,下午6时排出虫团3个,约100多条,临床症状和体征随之消失。住院2天,治愈出院。(《中医药通讯》1973年4期26页)《经方研习》《经方验案评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