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备带曹操5万精兵拦截袁术,反手就吞了部队,为嘛这么顺利?
《三国演义》有一段叫“曹操煮酒论英雄,关公赚城斩车胄”,说的是刘备参与国舅董承的衣带诏密谋,准备伺机而动除掉曹操。而曹操也从没轻信过刘备,故意与其煮酒论英雄,进行试探。
刘备侥幸瞒过曹操,不敢再在许昌逗留。正巧袁术在淮南支撑不下去,准备到河北投奔哥哥袁绍。而彼时袁绍已经击败公孙瓒统一河北,一旦与袁术合力必大大威胁曹操。于是刘备主动请缨拦截袁术,曹操让他都督朱灵、路昭带领的5万大军前往。
结果刘备强行留下这支军队,杀守将车胄,夺了徐州。于是问题来了,既然刘备已经反叛了曹操,为什么这支部队还愿意为刘备卖命?
其实,故事恐怕不是大家想象的那样,兵马根本没有5万,而刘备也根本没本事窃走!
先来看看这个所谓的5万精兵。对三国历史有一定了解的朋友应该都知道,演义中动不动就几十万大军,而实际上东汉末年自黄巾之乱后,每个势力兵马数量都非常可怜了。
三国演义中曹操赤壁之战中的83万大军,在真实历史上大概也就20万;夷陵之战刘备70万大军,实际也就8万左右。因此,拦截一个山穷水尽的袁术,哪里需要5万大军啊!
虽然正史没有明确当时到底有多少人马,但还是有一些蛛丝马迹可循的。
204年,曹操将5000河北新军交给朱灵统领,因此朱灵也就能带个五千兵马。朱灵、路招,还有于禁、张辽等都是曹操直属的“七军”之一,带兵数量相差不大,所以路招最多也就带个5000人。这支拦截袁术的部队,满打满算也就1万人。
我们再来说一下窃取兵马这种事情可不可能发生,答案是可以。
《史记》中就有一个很著名的故事——窃符救赵。战国后期,秦军围困赵都邯郸,赵国向魏国求助,魏王持观望态度。信陵君心急如焚,利用魏王的姬妾偷来兵符,去至大将晋鄙大营。晋鄙心存怀疑,被信陵君身边的勇士朱亥杀死。信陵君带着晋鄙的军队成功击败了秦军,化解了赵国危机。
从窃符救赵的故事来看,只要拿到了兵符,似乎调动军队就是可行的。兵符,也叫虎符,是一只老虎的形象,一分为二,国君与带兵将领各拿一半。调兵之时拿着国君的一半虎符与将领的合上,即证明命令无误,可以出兵。由于士兵不需要知道战斗的细节,所以只要跟着走就行了,他们即使觉得主将做的事情不对,也以服从命令为天职,不敢进行质疑的。
但是我为什么说刘备根本窃不走曹操的兵马呢?不要忘了,窃符救赵的故事里,还有一个人物——晋鄙。
晋鄙看到信陵君带着兵符前来,虽核对无误,却并没有马上相信。他表示自己率10万大军镇守边关,关系重大,不能仅凭一个官员一驾马车过来就把兵给他了,信陵君不得已才让朱亥杀了他。
这就说明,即使有兵符在手,将领也不可能轻易让人带走自己的部队。在窃符救赵故事中是晋鄙,在刘备拦截袁术时,就是朱灵和路招。朱灵和路招都是直属于曹操的“七军”统帅,属于曹操的亲信。他们当然非常清楚曹操的命令究竟是什么。
当年刘备在徐州被吕布打垮,不得已与老对手曹操联合灭吕布,此后入朝担任了左将军。大家都心知肚明,这种关系不会太长久。所以刘备这个左将军就是个空头支票,没有资格自己独自带领大军进行军事活动。
这就是为什么面对刘备的主动请缨,曹操还必须拨朱、路两支部队,刘备本人只不过是个挂名司令而已,真正的军事指挥其实都要靠朱、路。
于是,在拦截袁术的过程中,朱灵、路招二位必然是自己直接率军进攻。而拦截任务完成后,朱、路二人也必然是全须全影地将部队带回了许昌。在《三国志·先主传》中写到这一段的时候说的也是“先主据下邳。灵等还,先主乃杀徐州刺史车胄”。
注意1朱灵等人回去了,并没有像晋鄙等人一样被杀。而且从这个描述来看,双方并没有产生任何冲突,而之后朱、路也没有受到曹操的责罚。由此可见,这两支部队,刘备没窃走。
那问题来了,没有朱、路两支部队,刘备怎么夺下的徐州呢?很简单,来骗,来偷袭。
虽说没有朱灵他们那万把人,高级将领都有自己的亲兵,称之为“部曲”。曹操不会容许刘备保留很多人,但千八百还是没什么问题的。这么一支部队,要硬碰硬打赢徐州守军当然不可能,于是就需要另一个东西——左将军官职。
刘备是曹操表奏汉献帝亲封的左将军,属于位高权重的重号将军。虽然在朝的官员都知道这不过是摆摆样子,但地方官就不一定清楚了。而且就算只是做做样子,级别放在那里。上级来视察,还能不好好接待吗?
于是我们就能把整件事梳理出来了。
青梅煮酒论英雄后,刘备惊恐,正逢袁术投奔袁绍,便主动请缨前去拦截。曹操觉得并无不可,命刘备都督朱灵、路招的两路人马前往。任务完成后,刘备带着自己千把亲兵赖在下邳不走,朱灵、路招只能自己带兵回朝复命。
朱、路走后,刘备找机会突然下手杀了徐州守将车胄,并且可能向徐州官兵编造了车胄反叛,自己接管徐州的话。徐州守军见主帅被杀,为了生计也只好听命于刘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