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博物馆 | 纵横丝路,忘返归途 2024-07-30 08:57:59 凭借甘肃丰厚的文化底蕴和陇原大地留下的大量珍贵文化遗存,甘肃省博物馆拥有得天独厚的馆藏资源。馆藏珍贵历史文物、自然标本8万余件(组),其中一级文物686件(组)(含国宝16件)、二级文物2606件(组)、三级文物48164件(组)。汇集了甘肃从远古时期到近现代的大量文化珍宝,尤以新石器时代之冠的甘肃彩陶、汉代简牍文书、汉唐丝绸之路珍品、佛教艺术萃宝、古生物化石等珍贵文物独具特色。目前,向社会推出的展览有《甘肃丝绸之路文明》、《甘肃彩陶》、《甘肃古生物化石》、《庄严妙相——甘肃佛教艺术展》、《红色甘肃——走向1949》五个基本陈列,反映甘肃厚重的历史文化。 三狗钮盖彩陶方鼎:四坝文化(距今3900—3400年前),玉门市火烧沟出土,通高27厘米,口长23厘米,口宽12厘米。鼎盖上塑三只束耳站立的犬,方鼎上原绘深灰色凸彩网带纹,现已大部分脱落。 球形石杖杖头:四坝文化(距今3900—3400年前),玉门市火烧沟出土,高5.6厘米,宽6.9厘米,孔径2.3厘米。呈梨形,上大下小,中心有钻孔,用于纳柄。 人面柄首铜匕:辛店文化(距今2400—2800年前),长14.3厘米,宽2.2厘米。柄端铸一人面像,圆晴,直鼻,口半张,匕身扁平,中略鼓,背有条形钮。 镂空鞘青铜短剑西周:灵台县白草坡出土,通长24.3厘米,鞘长18.7厘米,宽10.5厘米。鞘以回环缠绕的镂空蟠蛇纹构成,蛇身上有阴刻浅槽,钝三角形蛇头,双目凸起,鞘口两侧各有小犀牛一只。剑茎平直,剑身若韭叶形,剑身脊铸窃曲纹。 青铜麋鹿:张掖市出土,高8.5厘米,长10.5厘米。战国至西汉初期,河西走廊是游牧民族驰骋的地方,青铜动物雕刻是他们喜爱的装饰品。麋鹿,俗称四不像。铜麋鹿栩栩如生地塑造了这种珍贵动物的形象。 王杖简:汉代,武威市磨嘴子汉墓出土,简长23.2&mdash;23.3厘米,宽1厘米。松木削制,两道编绳,先书后编,字迹清晰。内容为赏赐70岁以上老人王杖的有关诏书律令,载录汉代尊老、养老的政策和实施情况,具有很高的历史价值。 绿釉陶楼院: 东汉,武威市雷台汉墓出土,院高105厘米,长67.7厘米,宽54.4厘米。陶质施绿釉,由可拆卸的23个部件组装而成。这座楼院是东汉后期豪强世家庄园坞壁的浓缩写照,为研究我国古代建筑提供了珍贵的实物资料。 谷纹玻璃壁:汉代,静宁县出土,直径13.8厘米。呈淡绿色,谷粒状原点均匀分布于壁面。制作玻璃的技术是从两河流域经中亚传入甘肃的,平凉、天水等地出土了战国时期的铅钡玻璃珠。静宁汉墓出土的玻璃壁,完全是汉文化流行的样式,表明汉王朝已掌握了较大玻璃器的制作技术。 猪形玉握:汉代,正宁县湫头公社西侯郎出土,高2.9厘米,长12.1厘米,宽2.4厘米。呈平卧伏状圆柱体,四肢屈于身下。玉猪用“汉八刀”技法琢出,刻线似为一面坡形。此为贵族墓葬中握在死者手中的葬玉。 铜车马仪仗俑队:东汉,武威市雷台汉墓出土,主车舆车通长36厘米,马高40厘米,奴婢俑高19.5-24厘米。铜车马出行仪仗,由38匹铜马、1头铜牛、一辆斧车、4辆轺车、3辆辇车、2辆小车、3辆大车、1辆牛车、17个手持矛戟的武士俑和28个奴婢俑组成。这是迄今发现数量最多的东汉车马仪仗铜俑,气势宏大,铸造精湛,显示出汉代群体铜雕的杰出成就。 十三盏铜连枝灯:汉代,武威市雷台汉墓出土,高146厘米,宽66厘米。灯座为倒置喇叭形,座面饰瑞兽纹和云气纹。灯呈树形,主干分为三段,套插而成,段与段衔接处各置十字形托架,犹如灯树之分枝。十字托横向四出,四端各饰透雕花叶一个,象征火焰,干枝顶端有仙人骑鹿形花饰。原有灯13盏,现存9盏。 铜奔马:汉代,武威市雷台汉墓出土,通高34.5厘米,长45厘米,宽13.1厘米,重7.3千克。造型矫健精美,作昂首嘶鸣,疾足奔驰状。塑造者摄取了奔马三足腾空、一足超掠飞鹰的刹那瞬间。让飞鹰回首惊顾,更增强奔马急速向前的动势。其全身的着力点集注于超越飞鹰的那一足上,准确地掌握了力学的平衡原理,具有卓越的工艺技术水平。铜奔马是按照良马式的标准去塑造的,集西域马和蒙古马等马钟的优点于一身,特别是表现出河西走马秉赋的对侧步特征。构思巧妙,艺术造型精炼,铸铜工艺卓越。铜奔马被认为是东、西方文化交往的使者和象征,被视为中国旅游的标志。 木舞俑:汉代,武威市磨嘴子汉墓出土,舞俑高16.3厘米,底宽6.2厘米。木俑以黑、红色彩绘五官和衣服领缘,作舞蹈状,束发,身着长袍,一臂放于胸前,另一臂平上伸,头侧向。 “驿使图”壁画砖:魏晋,嘉峪关市魏晋5号墓出土,砖长35厘米,宽17厘米。砖上绘一信使,头戴黑帻,着皂缘领袖中衣,左手持棨传文书,跃马疾驰。棨传为通过关卡、驿站时的信物。驿马四蹄腾空,奔驰在戈壁绿洲的道路上。这块写实砖画,在我国邮政史上具有重大意义。20世纪80年代初,在世界万国邮政博览会上,此画曾作为中国邮政标志物。为纪念中华全国集邮联合会第一次代表大会的召开,邮电部于1982年8月25日发行《驿使图》纪念邮票(小型张)一枚。 彩塑胁侍菩萨:唐代,武威市天梯山石窟,菩萨身高170厘米。高髻长发,身体修长,低头沉思,双手合十立于莲台上。其神态虔诚而温柔,表现了对生活的渴求和对未来的美好憧憬,也反映了唐代佛教艺术与现实生活的密切关系。 三彩胡人牵驼俑唐代:秦安县叶家堡出土,人高76厘米,驼高93.4厘米。陶胎,质较松。胡人佣身施黄绿色釉,头仰视,右手握于胸前,左手握于腰间,呈牵驼状。俑身穿翻领大衣,内着红色衣衫,足穿长筒靴,站立于踏板上,;骆驼通体施褐色釉,昂首向上,张口露齿,双峰较高,四腿直立于长方形踏板上。形象写实,生动地表现了丝绸之路上西域胡商的形象。 彩绘影塑供养菩萨像(两件):北魏,天水市麦积山石窟,这组菩萨像高分别为36.1厘米和35.2厘米。均为立姿,束发带冠,面容修长,细颈削肩,着交领宽袖长衫裙,披巾绕双肩交叉于腹前。一手上举至胸前。体态端庄,具有魏晋时期典型的“秀骨清像”之风。 彩绘供养菩萨像壁画:北凉,武威市天梯山石窟,长32厘米,宽24厘米。供养菩萨双手合十,侧身向里做胡跪状,束带大圆髻,波浪卷发垂肩。面部白粉平涂。着袒右肩袈裟,赤足。菩萨两侧绘莲蕾四朵,左肩旁绘尖瓣莲蕾一只。头光浅红,袈裟灰绿,面部白色,色彩朴实厚重。是在磨光草泥上用朱砂敷底,后用墨线勾勒的画法,使人物形象、技法都具有印度、西域早期石窟和汉风相融合的特点。 唐代,武威市天梯山石窟,坐佛高130厘米。全趺坐,圆髻广颐,长眉细目,嘴唇紧闭,右手扶膝,左手施禅定印。身着通肩式袈裟,衣纹梯形折出。沉思的神情,雍容的体态,流畅的衣线,表现出恬静的心境。彩绘虽已斑驳,但不掩盛唐时期佛像圣洁安详的神韵。同窟中的菩萨立像,身姿优雅,气度端正。左侧胁侍菩萨高183厘米。头挽垂环髻,发绺披肩,面庞圆丰,秀目微睁,神情超脱中又露严正。体着紧身束带天衣及贴腿长裙,帔巾自肩部横垂两道于膝下,右臂曲举,左臂下垂。右侧胁侍菩萨高180厘米。发髻耸起,余发成3绺垂肩,曲眉丰颐,神情娴静,庄重而不失妩媚。左臂曲至胸前,右臂下垂。宽披帛自双肩垂落至腋下,羊肠裙层折贴腿,柔和的线条完全同丰肌秀骨的身姿相应合,影塑技艺已臻完善。 莲花形玻璃托盏:元代,漳县汪世显家族墓出土,盏高4.9厘米,口径8.9厘米,底径3.4厘米;盏托高1.2厘米,口径15.2厘米。玻璃托盏为普蓝色玻璃制成,半透明,胎内含气泡。盏为七瓣莲花形,饼形足;托口为平口,边沿呈八瓣莲花形,平底,腹壁呈正八角形。托盏造型优美,色彩艳丽,工艺精湛,是迄今出土最完整的一套元代玻璃托盏。 “庄严妙相”象牙印,明代,印高6.5厘米,印台高2厘米,印面边长4.2厘米。象牙质,雕刻制成。法轮钮,下为仰覆莲瓣钮座,印面镌刻阳文九叠篆书“庄严妙相”。印背钮两边分别阴刻楷书“宣德二年□月□日”和“赐剌麻班丹领占”。班丹领占系岷州卫喇嘛,曾于宣德元年赴京贡马。明宣宗在宣德二年回赐财物,以示褒奖,印应为赐物之一。 磁州窑虎纹瓷枕:北宋,瓷枕大多为生活用具,创于隋,宋、金、元特别盛行。磁州窑“张家造”的白地黑花枕较多,但带年款的稀少。此枕枕面上方题写“明道元年巧月造,青山道人醉笔于沙阳”十六字,是“张家造”瓷枕中带纪年款最早的一件。 马德惠石造像塔北凉:酒泉市石佛湾子出土,塔高34厘米,底径16厘米。砂页岩质,塔顶残佚。座上为八面形的塔基,刻出供养菩萨八身。各像左侧上角刻有八卦符号。上部为圆柱状覆钵塔身、经幢柱,上刻隶书发愿文与经文《增一阿含经&middot;结禁果》一段36行,纪年为承阳二年(426年)。瓶形覆钵。开八个圆拱龛,七个龛内刻禅定坐佛,一龛内雕交脚弥勒。龛像上部浮雕八身飞天,飞天的形象在北凉石塔中仅见于马德惠石塔。 《报父母恩重经变》图轴:宋代,敦煌莫高窟藏经洞,画面高182厘米,宽127厘米。画中心绘阿弥陀佛及观世音、大势至二菩萨并坐说法,上部绘“七佛”、“七宝”及仙山楼阁等。下部有十弟子、十二菩萨分列两侧供养。图轴绢地、敷彩,绘佛、菩萨和僧俗人众等110多人,人物形象生动自然。经变故事分列在说法图两侧,以经变画常用的连环画的形式展开,一个情节一幅画,共有15幅。它们各自独立,相互之间用山石分隔,每幅画的右侧或左侧都有墨书题榜,说明所画内容。是国内现存的幅面较大且有纪年的一帧绢本佛教故事画。 文字来源:甘肃省博物馆官网 摄影:本吉 甘肃省博物馆是我比较常去的馆子之一,前后去过三四次,每次也都逗留一天。甘肃馆是了解甘肃历史的重要窗口,尤其是丝绸之路展,值得一看。在众多的历史遗迹中,我独爱石窟,造像,壁画与早期木构。而在诸多的遗产中,我更倾心于丝绸之路。那久远未熄的灯火,那渐行渐远的驼铃声,那些荒漠戈壁的驿站,市肆无不闪耀着夺目的光芒,指引着我心向往之。在丝路诸多遗迹中,甘肃博物馆的藏品当然的是精品。就比如题图的这件“铜奔马”,或者一如我们小学课本上的叫法“马踏飞燕”,出土于甘肃武威雷台汉墓。这大概是目前中国知名度最高的几件文物之一了,如今他是中国优秀旅游城市的标志。再比如下面这张“驿使图彩绘砖”,出土于甘肃嘉峪关新城魏晋墓。如果你经常使用邮政储蓄卡,那么你一定不陌生,老版的邮政储蓄卡就是以此图为底本。如今他是中国邮政的标志之一。"邮驿图"也充分的表明,即使在混乱割据的魏晋时期,中央政府仍未放松对边远地区的控制和管理。等等。不胜枚举。乙末年,我在甘期间专门去了此甘肃省博。在丝路与造像展中徜徉其间,流连忘返。而后,我又顺着丝路去了炳灵寺和陇右诸窟。每一次的相逢都让我们更加迷恋这条丝绸之路。今生有幸,一定要有纵横丝路,忘返归途。 谢谢转发 赞 (0) 相关推荐 丝路遗韵,龟兹石窟 丝路遗韵,龟兹石窟 甘肃省博物馆(一)丝路 走进甘肃省博物馆(一)丝路 博陵 甘肃省博物馆随拍,丝路-- 武威雷台汉墓出土的铜车马仪仗队局部 武威雷台汉墓出土的铜奔马 木马(西汉) 木马(西汉) 古凉州 三彩胡人牵驼 ... 丝路骑行日记050:低调的世界文化遗产——炳灵寺 从拉卜楞寺到炳灵寺如果从地图的导航上来看需要4个小时,虽然距离不远,但是高速只到临夏市,其他的路况不好,车走不快,尤其是最后一段全部都是山路. 于是,我们留下充足的时间,早上就驱车前往炳灵寺,再过了临 ... 中国最“威武”的城市,在甘肃! -风物君语- 河西心脏,丝路咽喉 一面铜奔马,一面凉州词 茫茫戈壁的河西走廊,最先诞生的"四胞胎城市"排排坐在绿洲上,最东端的一个,名字里自带着霸气: 武 威 那些矗立在很多旅游城 ... 周倜分享:甘肃博物馆青铜器巡礼下篇 周倜分享 周倜,男,汉族,网名细雨江湖,山东济南人,中共党员,工程技术应用研究员.现为中国文物学会青铜器专业委员会理事,河南卫视华豫之门青铜器鉴定专家,山东省古玩商会副会长.铜器组负责人,齐鲁古玩商会 ... 1999年,甘肃平凉古墓发现一2000多年的电灯,现收藏在甘肃博物馆 1999年,甘肃平凉古墓发现一2000多年的电灯,现收藏在甘肃博物馆 文 | 韦爵爷 古代没有电,要照明最开始是用火,后来才慢慢有了灯.不过古灯跟现在的电灯还是不一样的,至于古代从哪个年代开始有了灯这 ... 行走丨窥谷忘返泉灵谷 暮春之初,又逢周末,观荣兄邀一班旧日同事去泉灵谷踏青赏春.泉灵谷,乍一听到这个名称,极易让人联想起金庸先生笔下那些江湖侠士隐居修炼的地方,大多也称为什么岛.什么谷,泉灵谷因此平添了几分神秘的色彩. 次 ... 甘肃博物馆藏有“人脸兵器”,距今2000多年,却揭开神秘的鬼方国 随着近些年来考古盗墓题材剧的愈加流行,我们越来越多的网友对文物考古行业非常的有兴趣,确实是很有意思的一个行业,小编个人也很喜欢,很喜欢去博物馆去参观一些文物,去了解一些文物的历史,最好的历史老师其实就 ... “榴莲”忘返,这样吃更健康 作者:广东省药学会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彭兰英 榴莲,又名韶子,为木棉科,榴莲属,常绿乔木,原产于泰国.菲律宾.马来西亚等东南亚和南亚热带国家,我国广东.广西.海南.台湾等地也有引种栽培.我国的 ... 田昊 || 一路适心追忘返,光阴不候入春宵 田昊 || 一路适心追忘返,光阴不候入春宵 【锐思雅言】人为情惑则忘返 见得思义则无过 "放于利而行,多怨",<论语>之中孔子如是说.显而易见,每个因利益驱动而做事情的人,往往其结局也差强人意.为子孙后代计,袁采在<袁氏世范>中再次明确了克制欲 ... 【我为春天写首诗】李景富 || 春晖暖,山村处处花枝展。花枝展,蝶飞忘返,鸟音悠婉。 ▲ 关注 广东诗人 ,寻找惬意诗生活! 李景富,曲靖老年诗词协会会员.珠源文学社会员.云南省诗词学会会员.云南省楹联学会会.云南省南社研究会会员.喜爱诗词文学,近年先后在国家<诗刊 ... 十笏园博物馆初心不忘·红色记忆珍藏展 友情提示:本文728字,阅读约需5分钟 [原创文字不易,感谢关注本公众号] 十笏园博物馆 初心不忘·红色记忆珍藏展 十笏园博物馆位于潍城区胡家牌坊街49号 初心不忘·红色记忆 珍藏展 回顾历史的足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