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尘道士 浓浓基情 ——《长安十二时辰》乱弹之二
《长安十二时辰》外线主角是雷佳音饰演的万年县不良帅张小敬,内线主角是易烊千玺饰演的靖安司司丞李必。
靖安司,戡乱平镇曰靖,四方无事曰安。唐玄宗设置靖安司,其主要职能为“西都贼事策防”,也就是管理长安治安。唐有二都,东都洛阳,西都长安。
电视剧放大了靖安司的职能,将其变成一个庞大的情报机构。从朝廷三省六部抽调精干人员,集中所有档案,自设监狱,还有一支太子专属的旅贲军。(旅贲军是虚构的,源出虎贲军)
其实这是个让人十分恐怖的组织,任何国家出现一个这样的组织,几乎可以断言会出现特务统治。
唐朝没有这样的组织,明朝的锦衣卫、东厂、西厂就是这样的组织,就差一支军队。胡佛靠一个中情局,就可以把美国政坛搅得鸡犬不宁,如果有靖安司,那他可能就会成为美国的独裁者。
《长安十二时辰》有两条战线,一条是靖安司与突厥狼卫的反恐之战,一条是太子与权相的权力之战。李必是两条线的交点,既要灭狼卫,又要保太子。要做到这两点,都要依靠靖安司。这就是他孤身闯相府,力保靖安司的原因。
李必的原型是李泌,是西魏八柱国之一的李弼的六世孙。李弼可能没多少人知道,他的曾孙李密却大名鼎鼎,瓦岗寨首领。唐皇室祖先李虎和李弼同时被封为八柱国之一,但二李并没有血亲关系。李弼是辽东襄平(辽宁辽阳)人,李虎是陇西成纪(天水秦安)人。剧中李必出场就声明自己是隋李(李弼后人也入隋为官),不是唐李,就是要分清这个关系。
李泌打小就是个神童,七岁能文,喜爱黄老列庄之学,一门心思想修道成仙。很玄乎的记载是,一个有道术的人说:“这孩子十五岁一定会大白天升天做神仙。”李氏家族的人担心他,互相约定那天一起保护他。到了李泌十五岁那年的八月十五日,室内笙歌缥缈,室外彩云挂树。李氏家人捣了几大桶蒜泥,扬洒蒜泥,音乐和香味散去。从此不再来。神仙也不喜欢蒜味啊,哈哈。
红尘羁绊了李泌的升仙之路,机缘巧合又让他来到了帝王身边,更为出奇的是赏识他的不止一代皇帝,而是四代:玄宗、肃宗、代宗、德宗。这真是个异数,应了那句俗语:有意栽花花不放,无心插柳柳成荫。
其中和他最为交好的是肃宗李亨,就是剧中的太子。那年相识时,李亨还不是太子,是忠王。李泌七岁,忠王十八岁。一个是英俊挺拔的少年皇子,一个是唇红齿白的修道娈童,二人惺惺相惜,播下了基情的种子。玄宗说,忠王和李泌有缘,大概是前世注定的缘分。
李泌十六岁时随张九龄到荆州住了一年,然后云游天下名山,求仙访道。在此期间,李亨意外地成为太子。
三十岁时,在隐居地嵩山向玄宗献《复明堂九鼎议》。玄宗召其入朝,为待诏翰林,供奉东宫,与太子李亨重聚。
此时杨国忠把持朝政,李泌写《感遇诗》,其中有“青青东门柳,岁晏必憔悴”一句。唐时杨柳混用,被杨国忠诬陷为讽刺朝政,送往蕲春郡(今湖北蕲春)安置,清高的李泌自然受不了这个窝囊气,干脆辞官,潜遁名山。
宋人刘克庄有诗《病后访梅》说过这件事:梦得因桃数左迁,长源为柳忤当权。幸然不识桃并柳,却被梅花累十年。
五年后,安史之乱爆发,玄宗避乱四川,太子李亨在灵武即位,是为肃宗。肃宗不与父皇合兵西行,而是分兵北上,自立为帝,实为不孝。
肃宗初立,实力不济,发诏征集天下文武英才。李泌玄衣玉冠,从嵩山倍道而来,成肃宗首席军师。
二人出则同舆,寝则同床。年长的肃宗以“先生”称呼年幼的李泌。李泌则自称“山人”,坚辞官职,却“权逾宰相”。出行时,众人指着二人乘坐的车驾说:“穿黄衣的是圣上,穿白衣的是山人隐士”。肃宗立赐李泌金紫。紫色既是朝廷大员的官服颜色,也是道家尊崇的颜色。
有天晚上,肃宗饿了,叫来颖王、信王、益王三个弟弟,还有李泌一起吃烧烤。李泌修道之人,不光不吃荤,连谷物也不大吃。肃宗亲自烧了两个梨送给他。颖王不识相,竟然去争,肃宗不给,呵斥颖王:“你吃了一肚子肉,李先生不吃粮食,你还要来争?”颖王说:“我们试一试皇上的心,为什么偏向他?不然,我们三个共要一个梨也行。”肃宗也不答应,让人拿别的果品给他们。
三个弟弟看到李泌如此受宠,提议联句把这件事情记下来,以便流传。颖王说:“先生年几许,颜色似童儿。”信王说:“夜抱九仙骨,朝披一品衣。”益王说:“不食千钟粟,唯餐两颗梨。”最后肃宗说:“天生此间气,助我化无为。”这诗联得似乎有些情色意味了。
安史之乱平定,天下太平,李泌身无要职却“权逾宰相”,受到权臣崔圆、李辅国猜忌,遂自请归山,肃宗下诏赐李泌三品俸禄及隐士服,在衡山为其兴建修道居室。自此二人分别,再没相见。
(李泌后来又出山辅佐代宗、德宗,在德宗朝任相,去世,终年六十八岁。这些不在本文内容之内,兹不赘述)
剧中李必死忠太子,用何监的话说,只有李必公开为太子做事不会招来怀疑。用姚汝能的话说,三人自幼一起长大,情深意厚。
彼时之急是当晚圣人将要把权柄交给太子政敌右相林九郎,如果事成,太子就处于十分危险的境地,甚至会有性命之忧。李必要证明太子有能力,阻止林九郎篡权,首先必须清除狼卫,挫败狼卫火烧长安的行动,因为维持长安治安是太子的职责。
于是才有了大胆起用死囚张小敬破案,勇闯权相府力保靖安司在自己的掌控之下,孤身犯险改变装满伏火雷的马车行驶方向,扣徐宾查内鬼,坚信张小敬等一系列霹雳手段。
饰演李必的易烊千玺和雷佳音相比,稍显稚嫩。外形扮相不错,头戴玉冠,身穿道袍,手执拂尘,像一个修道的人,但少了一分飘逸和从容。坚韧坚定的眼神和神情把握得很好,有不怒自威的感觉。一个17岁的少年能表演到这种程度,已属难得。
说点基友的事吧。同性恋在古希腊、古罗马、古中国不是罪恶,反而是一件风雅之事,历朝历代上至王公大臣,下到文人商贾都有。史书里堂而皇之地记载,民间也津津乐道地传诵。清人陈森所著的小说《品花宝鉴》,就是描写民间同性恋之风的。从称呼同性恋为“断袖之癖”“好龙阳”“养娈童”等词来看,也没有贬斥歧视之意。
认识到同性恋是罪恶要到民国以后,受西方日耳曼蛮族文明的影响,把同性恋、逛青楼、三妻四妾等行为一律看作罪恶。
唐代是个开放的年代,性观念也特别开放,对同性恋、异性恋都持开放的态度,在许多唐人史料、笔记小说里都能找到具体事例。说一个大家都熟悉的人吧,白居易。
坐拥“樱桃樊素口,杨柳小蛮腰”的白居易不光诗写得好,在风月场中也是一把好手。有基友情,也有异性欢。他和元好问就是一对好基友,去看看他们的来往信札,唱和诗文,和而不淫,基情满满。《琵琶行》更是一篇偷情的佳作,昔日红遍京城的歌妓,嫁给了不解风情的商贾,满心怨旷,遇到风流倜傥的江州司马,就成了“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的艳遇。
真不明白《琵琶行》怎么进了教材,更为那些逼着孩子背诵的家长着急。这诗真不是孩子们读的。
《长安十二时辰》还没播完,不知道李必与太子的关系会最终演绎成什么样子,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