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州傅氏】傅振中:印象·刺桐辉煌

在意大利著名旅行家马可波罗的笔下,刺桐花锦簇的古泉州被称为“刺桐城”。刺桐花,花红似火,寓意着“红红火火、富富贵贵”。
2021年7月25日,第44届世界遗产大会宣布:“泉州:宋元中国的世界海洋商贸中心”项目申遗成功,成为我国第56项世界遗产。这条令人振奋的消息,让我想起了泉州。
宋元时期,泉州就是一座国际性的大都市,来自欧洲、非洲、东南亚等全球各地的商人和外国使团,说着各国语言,活跃在城内的大街小巷。泉州出产的瓷、缎、绸被称做“刺桐瓷”、刺桐绸”。当不同肤色,不同服饰的商贾友人抵达泉州港,纷纷上岸。他们第一眼望见的是遍地的刺桐树,一双双眼睛飞扬出兴奋的神采,禁不住赞叹:刺桐、美丽的刺桐!
第一次去泉州是租车从厦门到泉州的。我们首先去了泉州博物馆,这里浓缩了泉州的历史文化,传统的古民居“红砖白石”风格,鲜丽、壮观、一道道“燕尾翅”屋脊挑起,令人思绪飞扬。这不仅是人们观望幽静的散发着古气息的地方,也是一个提升个人和社会整体素质的地方。它既是历史,又紧连着现实,启发着现实……
人们常说“自古名山僧占多”,其实也未必。开元寺就坐落在泉州平平无奇的市区里,与凡世隔绝只靠山门前的一堵象征性的屏障——紫云屏,这无形中缩短了尘世与佛门的距离。缺少名山大川的陪衬,却多了善男信女的亲近。王阳明《传习录》中的“此地古称佛国,满街都是圣人”说的就是这里。这句话,据称是近代高僧弘一法师所书。寺院有许多闪烁着光芒的奇迹,尽显宏伟和深邃。
寺内的两座八角五层楼阁式东西石塔,以塔身的雄伟、形制的奇妙、建筑的神工和雕镂的精美而扬誉海宇,吸引着无数中外学者和游人前来游览、观瞻、揣摩和研究。它既是中世纪泉州海外交通鼎盛时期社会空前繁荣的象征,也是泉州历史文化名城特有的标志。泉州人教育孩子时,常说做人要“站着像东西塔,躺着像洛阳桥”,可见塔在人们心目中的分量。
开元寺里还有一株据说开过白莲花的千年老桑树,即“桑莲古迹”。人们对其是否开过白莲,并不在意,就凭开元寺初建时叫“莲花寺”,殿顶上的“桑莲法界”匾,就乐于听之,信之。古桑是故乡的象征,阔别的儿女们总是思念它。归来时,总是要迫不及待地去亲近它。
我们看到从海外来的旅行团,涌进“桑莲古迹”时沸腾般的兴奋。他们那灼热的,湿润的目光飞向古桑,一次次伸出缀着寿斑,凸起筋脉的手,抖抖颤颤地抚横着古桑,心里发出连声赞叹!
泉州的清源山因泉眼诸多又名“泉山”,城因山而得名泉州。清源山是多教兼容并蓄的文化名山,而最有影响又是泉州旅游标志形象的是刻于宋代的老君石像,经千年风雨沧桑,依然栩栩如生,神采奕奕,显得格外亲切可爱,充满令人心弛神往,百看不厌的魅力。来此打卡者纷纷与其合影留念。
“洛阳桥”是我国历史上四座闻名于世的古桥(河北赵州桥、北京卢沟桥、广东广济桥和泉州洛阳桥)。这座跨海桥为何取名”络阳桥” ?据资料记载,唐初,由于社会动荡不安,造成大量中原人南迁,迁到泉州及闽南一带的多为北方洛水一带的人,现在的泉州乃至整个闽南地区所用的语系称:“河洛语”,也就是现在的闽南语,中原人看到这里山川地势很像古都洛阳,就把这个地方也取名“络阳”,此桥也由此得名。
泉州又叫“温陵”。泉州属亚热带海洋性气候,唐代诗人韩偓形象地描写泉州“四序有花长见雨,一冬无雪却闻雷”,泉州以它四季常青,物产丰富、风景如画的“温陵”特色而闻名于世。
泉州还有“鲤城”之称。元代,泉州城向四周扩展,成葫芦形。“以形似、名鲤城。”今天的泉州城更像是生气勃勃的跃龙门的鲤鱼,一踏上这块土地,就会觉得它在前进、在跃动。泉州人好客,以茶社相待。泉州人爱拼,创业精神强。泉州生产的产品有很高的市场占有率,这让人们看到了泉州人《爱拼才会赢)的进取心。如今,作为古丝绸之路历史的“活化石”,泉州正融入“一带一路”倡议和福建省“海丝”核心区建设,致力于将历史、区位、资源优势转化为新的历史发展机遇。随着申遗成功,古老而新兴的泉州被注入了新的活力。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