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简介:
张凤,哈佛中国文化工作坊主持人,海外华文女作家协会执行长,副会长,北美华文作家协会副会长。曾任职哈佛燕京图书馆编目组25年。海外华文女作家协会审委及公关。台师大学士,密西根州大硕士。主持百馀会议、研究文学汉学。华文著述奖文艺创作散文类第一名,文章入选散文年鉴,《世界(纪)华人学者散文大系》《全美台40风云人物》等多种中美文选。作品为新华书店及世界书局畅销书。持续应邀北大、台大、等名校,中港台欧美演讲。哈佛校报,联合、中时、自由、星岛、参考消息、读书、名作欣赏、明报月刊、台大网页、北大新青年论坛、侨报等重要媒体皆有评刊。著有:《哈佛问学30年》《一头栽进哈佛》《哈佛问学录》《哈佛缘》《哈佛哈佛》繁体版简体版《哈佛心影录》《域外著名华文女作家散文自选集——哈佛采微》。
张凤
中美百年文化交流的先声,多以耶鲁1854年毕业生容闳为依归,他在1900年写的英文版的《西学东渐记》可谓留学生文学的另类开山祖(注1)。而未能意识到美国知识界向我们求教也已长达一百三十多年。1879年哈佛首聘中文教师戈鲲化先生,当为中美交流的另一序幕。
哈佛首聘中文教师戈鲲化先生
哈佛大学在美国是最先创立最负盛名的学院,1636年成立,当时清教徒才登陆普利茅斯十六年,约六十年后才有威廉玛丽-维吉尼亚大学的首所学院,(1693年),而耶鲁成立于1701年,宾西凡尼亚大学成立于1740年,哥伦比亚大学于1754年成立。哈佛是在伊利奥(C. Eliot)校长1869至1909年任内,传统的学院转型为现代大学,始分文、理、法、商、医学院,学生和教职员都多了三至五倍,校务蒸蒸日上,尤其校内不少教授都醉心东方思想艺术,外加与华通商、传教者骤增,外交关系则是另项考虑因素。波士顿一位商人鼐德(Francis P. Knight)于1877年2月22日向伊利奥校长写信(注2),以先见之明,提醒美国在中国的商业外交利益正不断增长,英国牛津、伦敦大学、法国的法兰西学院和东方现代语言学院、德国柏林、荷兰的莱登大学已先开课;及常春藤盟校最有竞争力的耶鲁大学都在1876年就试派卫三畏(Samual Wells Williams)开设中文课,因无人选课而作罢;哈佛应速设中文课。校长覆信立表赞赏,又经商会支持,3月10日后,由杜德维(Edward Bangs Drew)主办募款,经迪赛尔(G. B. Dixcell)等人的反复努力,很快就捐得八千七百五十元,到12月7日,已有了一万元基金去敦请教师。千挑万选,终于寻得1835出生的饱学之士戈鲲化,字砚畇,一字彦员。他是新安郡徽州休宁人(今安徽歙县),曾供职清朝黄开榜湘军的参军幕,与太平军作战时任文书约六年,再到驻沪美国领馆,做译文抄写和翻译教员;后迁居宁波十五年,始终任职英国驻宁领馆,也教英法人士学中文,跟他学过中文的驻宁税务司杜德维大力推荐戈鲲化。杜德维强调戈鲲化由于长期与外国人共事,开明又有评议改进之论,熟稔外人的心态习俗,远较其余高深学者析理清楚,人又机智幽默,并可能在留美教学期间,编写有助于中美外交的著作,期以导引益发友好的关系。杜德维还替哈佛校长为这首位华人教师,做了非正式的课程规划,以备参考。教课以南京话(南方官话)为准;戈鲲化计划选用威妥玛(T. Wade)1867年编的课本《语言自迩集》做教材,这书虽是以京片子发音写的,但他可将发音熟练地调整。召生开课,以三四人的小班制为主,若人数多再加开班。每回我到哈佛校史档案部,戴上馆员送来的白棉手套,小心翼翼地静读这些依编年序次排列的档案和手稿时,心存感激、缅怀他们一百三十多年前探勘中国文化的执意恳切,不厌其烦地通讯安排、集资记录、甄选签约……杜德维、鼐德与伊利奥校长及戈鲲化名下留下了厚厚实实的一匣见证 (Harvard University Archives)。1879年,戈鲲化来哈佛大学这年最厚——部分文字出自张凤<哈佛燕京图书馆>一文1988年3月29日,陆续刊发于台北联合报等媒体,后集于拙作,被引用或也多窃用。最教人悸动的是那墨色依然鲜明的合同,由当时东三省奉天营口东北九十里的牛庄领事鼐德用中英对照写着:大美国驻答牛庄领事官鼐德代哈佛书院山长等与寓居宁波之大清知府衔候选同知戈鲲化议定条款,开列于后合同:哈佛书院山长等言定,延请戈鲲化在书院教习官话,三年为期,自壹千捌百柒十玖年玖月初一起至壹千捌百捌十贰年捌月叁十壹止,每月束修洋钱贰百元正。哈佛书院山长等言定,戈鲲化携带一妻二子住上等舱位,载至干姆白理嗤城,又带一仆住于下舱。路间除沽酒之外,所有一切船钱、房钱、车钱及应用行李等费,均有书院给发,俟叁年满后仍照此式送回上海。三、戈鲲化如叁年之内病故,应将其妻子仆人,全数送回上海,一切盘川戈姓不须花费。四、山长言定,画押之时先支壹月束修贰百元,以此合同作为收钱之据。一到干姆白理嗤再支束修贰百元。自开馆日起至一年后即壹千捌百捌十年玖月初一按月扣除壹百元,连接四个月除清。五、戈鲲化言定,哈佛书院课程、学生多寡、教法章程均候山长主裁。六、每月束修贰百元,做为戈鲲化一切花费,此外各项杂用概不得向山长另支。七﹑合同內如果英汉文义字句有意见不符处﹐言定以英文为主。今将合同缮就英汉文合璧壹式叁纸在大美国驻沪总领事衙门当堂画押盖印,各执壹纸存照。壹千捌百柒十玖年伍月贰十陆日。”读着读着正奇怪戈先生怎么重男轻女,难道女儿只能住下舱或者活活生离留在家乡?再翻阅下去,果然寻出在这五页淡灰蓝横条的合同之外,又另夹半页信纸大小的补页,上书中文在左:“兹再议定又加叁女住上等舱位,又加一仆妇住下舱,其章程与第二款同,惟叁年后,仍照现在所搭捷径之船送回上海。又照。壹千捌百柒拾玖年陆月二十六日。”与那三页中文配合横写英文在右,一样用无名指甲大小的楷书,工整地在一边直行以毛笔书写,两人签名处皆盖有美国上海领事馆的钢印,英文较占页,故多两页,仅继续横写英文,留白一半。此一合约,纸质虽有三道折痕,却完好如初,比信纸长宽各加一寸,也厚一倍,比起同一档案中,其他纸页的碎落剥蚀,丝毫不显百年沧桑。的确,想要流传久远的东西,最重要的还是品质。依约他与妻儿及一女佣和一位翻译CHIN Tin-Sing,乘葛兰芬勒号(Glenfinlas),先到纽约再接到麻州剑桥(Cambridge),剑桥就是合同中的干姆白理嗤城。路上花了三周,7月15日由上海起程,8月8日抵哈佛大学,还比预期的50天早了点儿,只经过23天的航行,所以为他一家准备的屋子——剑桥街717号,尚未安顿,伊利奥校长也不在剑桥,他们由哈佛大学图书馆馆长席博理(John Langdon Sibley)接待(注4),先住在贾维思地对面的医院楼宇,后又迁至梅荪街十号,都离哈佛园不远(注5)。这位由东方来的清朝官员,即成轰动各报争相刊载的热门人物,当时美国东半部华人,据估在1870年不过四百人;之后十年也不过三千,尤其没有见过高深又有学问的仕绅,哈佛请了在纽约、新港都有分店的华伦(Warran)照相馆,为他一家照了八张相,三张相中戈先生均着朝服,是符合他大清知府衔候选同知身份的花翎吉服,皮衣露衬白皮毛的边,足以抵得住美国东北的风寒,还挂着串朝珠;第四张是由他右侧后方角度照的,清瘦的他背后垂着细长及腰的辫子,明晰可见;第五张穿长袍短马褂,换戴瓜皮帽,右手持褶扇;另三张拍他的两男三女,其中两张几乎相同,两个儿子分别为十四岁和十二岁,衣着似父亲,三个女儿褂子都滚大襟,宽宽长长的圆领,最小的两女孩约为五岁和两岁,都戴金锁片,两岁那个总不定,照出来一片模糊。
戈鲲化的的两男三女:长子戈忠,二子长子戈恕,三位女儿中文名字不可考
他在哈佛的开馆授徒,不限本校大学部学生(哈佛大学向耶鲁及欧洲有汉学研究的大学都有招生,包括来自中国的留美学生),任何有兴趣由第一手资料了解中国的学者,或者希望从事外交、海关、商业、传教事业者,只要交费一百五十美元就可选修。他每周上课五天,每日一小时,在课堂穿官服,要求学生尊师重道,并自学三个小时。居家依中国规矩住于楼上,高过佣人所居住的起居室;有时边散步边学习,也利用假期走访纽约和常常书信往还的耶鲁大学的卫三畏等,有时为教授们如哈佛拉丁文大教授刘恩George Martin Lane等特别开诗文讲授;后时从容不迫地应邀到教授俱乐部赴宴和帕坡惹斯纸莎草(papyrus)俱乐部朗诵诗作英文讲话,或参与杜德维等人的演讲。1880年的哈佛大学毕业典礼上,他是瞩目的校长上宾,受到欢迎的程度,颇让我们深感骄傲。不幸的是他在合同届满的1882年,开学不久的2月14日就因重感冒和肺炎不治去世,校方虽有校长亲往探病,并请怀门(M. Wyman),闵纳(F. Minot)医生主治,还有几位医学院学生照料,但仍药石罔效。2月16日伊利奥校长为戈先生在校内亚培顿(Appleton)教堂追思,典礼之后,他的木棺套着铜质棺柩,循序跟着校长和他白衣戴孝的长子戈忠(伯甫Poh Fu,1867年生),祭奠之后,暂厝棺木于家中,等运返乡。[两千美元遗产管理者为其遗孀戈叶氏Ko Yas,和二儿子恕(仲甫Joonh Ja,1872年生)。幼子戈惠(叔甫Shu Ju)约于1880年底在哈佛大学出生,十四个月后夭折,其女儿(Wan Law﹑Wan Jing﹑Wan Yu)均未详载,亦无中文可考。
戈鲲化
出席者有容闳Yung Wing和使馆官吏,以及鼐特、杜德维、胡波(Hooper,校董)和刘恩教授以及无数悲伤的师生,由神学院牧师埃佛特(Everet)教授主祭,随后3月十五日由杜德维护送遗眷老小及遗体返回上海归葬。报端亦连日追忆,戈鲲化虽以小班教学,又当时学中文者少,最多只教了五位学生,但成绩可观,他的洋学生已能在中国立业。这其中包含1880年的一位中国小留学生—19岁的丁崇吉。他应是哈佛首位中国留学生,一年就奉召回国,先入海军,后从商。(注7)伊利奥校长会同几位教授如刘恩GLane、华理士、杜德维等联名在5月13日在Boston Daily Adervertiser上呼吁募款成立基金会,经营基金约四、伍仟元,对他妻儿抚恤教育,每月汇三百美元供居家及儿子读教会学校等。于是戈鲲化全家,由康州,纽约,旧金山而横滨,返回上海定居(席博理说是宁波)(注8)。其子孙现多在上海,生活并不宽裕。(注9)几度析点戈鲲化的档案,看到他在1880年出生仅十四个月、刚要回国时因虚弱而夭折的幼子戈惠的相片和小小棺材的装运单,看到船票账单打折后费用两百一十二块半美元;医生处方收费单据;还有杜德维运棺处理的收据(注10)——实在也够令我在寂静的阅览室中,沉郁噙泪,俯仰唏嘘,悲叹不已。苍天无语,惜乎他在美除了薄薄的五十页自译诗词教材《华质英文》,主要是他1880年用的教材——亦是美国现存最早的中文教材,及1881年题赠给与他深有交情的名教授:刘恩G Lane 的唱和之作,看来似随兴的散章,1953年由刘恩太太Gardner Lane赠与(注11),原只能在哈佛威德纳图书馆Widener內阅读,现藏于哈佛大学档案部-校外藏书楼,哈佛大学中文教学档案也有相关交错的记录,除此之外,戈鲲化在美国并无其他作品。戈鲲化未出国前,1860年遭“庚申毗陵烽燧之变,箧中藏稿尽遭劫烬”,仍有《人寿堂诗钞》两册; 原清光绪四年(1878年)印,内附有《人寿集》。《人寿集》为撰者四十岁生日自述,原作者与友人唱和之作,为光绪三年1877年刊本,一册重制微卷藏于原未退休的沈津先生主持的哈佛燕京图书馆善本室(注12);后亦见于原南京大学人文学院副院长张宏生教授的交换资料中。
戈鲲化书法
纵使著作难访,我们不易设身处地去感受,他堂而皇之地穿着清官朝服昂首阔步走在哈佛园中时,心中有无历史使命的负担?但一定能移情想象:他病卧酷寒的异国,命在旦夕,抛下言语不通的妻儿子女,该是多么的悲怆!戈鲲化相片從开始就高悬哈佛燕京学社汉和图书馆,而后挂在哈佛燕京图书馆的大厅前,是几十年来隆重夺目的华裔荣光!他的际遇和这张哈佛百年档案中绝无仅有的中文合同比起《美国华侨史》所言:当时其他华工契约中规定要扣路费,每月七美元到十六美元,工作从天明起,到日暮止,更甭提西部华工所受的私刑屠杀……相比之下,无疑是天壤之别。四海为家,难能随遇而安,在离散中总有牺牲,文化也在流徙中传扬。在哈佛所开的中文课虽暂偃旗息鼓,但实为赵元任、杨联陞、赵如兰诸位在哈佛中文教学者开启先河,1879年为此准备的中文书也就成为哈佛燕京图书馆的最初的种子书本。如今,外国人学中文者从15年前的三千万以上,增长上亿,美国较大一点的中学都开讲中文和中国文化,文化交锋实是前人种树之荫。
注释:
注1:容闳,在1847年,随布朗牧师,与同学黄宽、黄胜从黄埔同乘“女猎人号”98天,先抵麻州孟森学院入学,后于1854年成为耶鲁毕业生,即返国侍奉寡母。他历任秘书、翻译、海关、茶商,至佐理曾国藩,终于实践理想:于1872—1875年间,每年派10—16岁幼童30名共120人,在康州首府哈特福 建立中国留学生事务所,由清刑部主事翰林陈兰彬主委率领,容闳副委先返康州安顿,内有铁路专家詹天佑,教育家蔡绍基,矿冶家吴仰曾——也包括1880年入学哈佛大学向戈鲲化学习的丁崇吉(Sung Kih Ting),为1873年留学的幼童,后返中国入海军。容闳与玛丽·柯罗结婚,定居康州,1894年后往返中美,梁启超来美曾特去拜望——容著英文《西学东渐记》(My Lifein China and America,by Yung Wing A. D.,L. L. D. (Yale) New York,H. Holt and Company,1909),可算是华人留美历史传记的首页,亦华人英文文学的珍贵史料。他逝世后葬在哈特福。注2﹕The collection contains correspondence referring to the raising of funds from Harvard alumni for the employment of an instructor of Chinese at Harvard; a nineteenth century manuscript copy of a letter written by Walter C. Miller of the British Consul (Shanghai, China) to U.S. Consul Francis P. Knight (Newchwang, China) concerning the best method of learning Chinese; and other items (appointment letters, news clippings, correspondence) concerning the appointment of Professor Ko Kun-hua teacher of Chinese language at Harvard. In English 22 cubic feet (1 document box) HOLLIS Number : 001662764The Ko Kun-hua’s collection contains a mixture of items dating from 1879 to 2009. The majority of the items are articles about Ko Kun-hua’s teaching affairs at Harvard University; manuscript copies of letters written by U.S. Consul Francis P. Knight to Charles W. Eliot, President of Harvard University, concerning the appointment of Mr. Ko Kun-hua as a teacher of Chinese language at Harvard, dating from June 1879 to June 1880. The collection also contains original portraits of Mr. Ko Kun-hua. Printouts from books, periodicals and newspapers relating to Mr. Ko Kun-hua are included in this collection as well. In English 1 box
HOLLIS Number : 014157135 inHarvard-Yenching Rare(W).
经张凤数度考察英文档案于哈佛特藏档案的普西图书馆「Z」.哈佛校史档案,
Ko,Kun-hua,1838—1882. Papers of Kun-hua Ko 1881. 1 folder of mass. HOLLIS Number:000604303
首度于1988年书写刊发于台北联合报等中文媒体。亦曾阅读哈佛燕京图书馆二任吴文津馆长数语英文资料。哈佛东亚系官网制作前,东亚系曾派美国学者来访谈:记录张凤书写的有关事迹和考掘。但被多人引用或闪烁其词剽窃并无注释,甚至抄袭错引。南京大学,後浸會大學张宏生講座教授,复旦大学段怀清教授,耶鲁大学得奖讲师苏炜等位均互相交换资料或意见;斯克兰顿大学(University of Scranton)樊书华教授:《文化工程——哈佛燕京学社与中国人文学科的再建:1924—1951》哈佛华东师大魏泉教授等位写书时也来详谈运用资料。注3: Ko,Kun-hua,1838—1882. General folder. Papers of Kun-hua Ko 1881 . 1 folder of mass.注4: John Langdon Sibley’s Private Journal in Clifford Kenyon Shipton, Librarian,2002.Harvard Archives HUG 1791. 81. Offprint from Harvard Library Bulletin,v.9 no.2,Spring, 1955, p.236-261.注5: RadcliffeCollege 旁邊连通的 Brattle St. and Garden St.注6: 指山东福山县。因明代设烽堠防海,故又名烟台.注7: 见高宗鲁教授《中国留美幼童书信集》文章及邓嗣禹教授《哈佛大学中国留学生简史》等资料。注8: John Langdon Sibley’s Private Journal.注9:見前南京大学,後浸會大學张宏生講座教授《戈鲲化集》[M].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2000年 10月。注10: Papersof Kun-hua Ko 1881.folder of mass.注11: Ko,Kun-hua,1838—1882. Papers of Kun-hua Ko, 1881. 1 folderof mass. HOLLIS Number: 000604303. Harvard Archives. Ge, Kun-hua,1836-ca.1879; Distinctive title: Verses…presented to Mr. George H. Lane, Apr.1880. Chinese poemto Professor G. H. Lane 1881; Notes: Gift of Gardner Lane,1953 Harvard Archives; Notes: See also Records relating to instruction in Chinese. HOLLIS Numbe:000604303注12: Ren shou tang shichao.[Microform]/Ge Kunhua zhuan 2v.008608996
Location: Harvard-Yenching FC5041[has 2 copies.]: Reproductions Notes ; Microfilm.1 microfilm
Reel: positive:人寿堂诗钞.[Microform] 戈鲲化撰 1836-ca 1879. 2v.附《人寿集》。Notes:Block print double leaves,oriental style, in case.见于哈佛燕京图书馆善本室保险柜。
參考文獻:
张 凤《哈佛心影录》[M] . 台北:麦田出版社,1995。P.283-287。//上海: 上海文艺出版社2000简字版. P.255-259:张 凤<哈佛燕京图书馆> [N] . 首刊台北联合报系1988,3,29日暨1993,5,24日.张凤《哈佛哈佛》「M」.28页--台北九歌1998。张凤《赴美教学第一人及纽英伦华人180年》论文「N」纽约,北美世界日报周刊,2000,5月7日;台北联合报 2001,7,19。哈佛燕京学社中文网页:2000年,马小鹤先生,张忠达先生,张凤等同仁创立并书写管理。张凤《汉学研究通讯》[J] 2003年11月 国图出版,23页-34页,繁体版。张凤《文史哲》[J]山东大学出版,2004年第3期,59页-69页。简体版。张凤《哈佛缘》「M」.71页--88页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简字版2004。林涧编《问谱系:中美文化视野下的美华文学研究》「M」. 77页--85页,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06《华美文学先驱--哈佛1879年首聘中文教师戈鲲化作品及其他》一文,先是在2005年6月1--3日在复旦大学林涧教授召开的「中美文化视野下的美华文学研究国际研讨会」演讲共同与会者有:白先勇,王安忆,刘俊,吴冰,刘登翰,单德兴,钱虹,蒲若茜,张敬珏、王周生,等位教授。张凤《一头栽进哈佛》「M」. 26页--47页 台北九歌2006。张凤《哈佛问学录--与哈佛大学教授对话30年》「M」.255页--261页,北京,重庆出版集团,2015。张凤《哈佛问学30年》「M」.255页--261页,北京,重庆出版集团,2015。
-END-
国际汉学研究与数据库建设
开通于2017年3月9日
是一个开放的公众平台
更多大咖纷纷亮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