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教师,从“革自己的命”开始
做教师,从“革自己的命”开始
两年前,建了一个微信群,成员都是我的微友,所以取名“小刀会”——我叫江湖一刀,他们都是“刀友”;以这样的方式聚合、晤面、交流,算是因“刀”而有的小小聚会。
取定名字,居然想到历史上的“小刀会”。简单说,那是一次反抗和起义。这意思在今天,很容易被视为“敏感词”,被定性为“不和谐”。不过,我有自己的理解和表达。
反抗,其实是人生常态。对那些并非自己想要的东西,我们总会不满,有意无意地拒绝。不满和拒绝,就是反抗。我曾戏言:如果说“生活就是强奸”,那我们每个人都是“抗日者”,除非那些愿意享受强奸的。我也曾说:“就算不能作反抗命运的斗士,至少可以作抵抗生活的壮士”——对不喜欢、不愿意的,我们至少可以作出抵抗的姿势,表露反抗的意愿。
按我望文生义的理解,“起义”,就是为“义”而“起”,站立,或挺立。这是一种姿势,也是一种态度。或者说,这并非某种实在的“义举”,而只是一种内心的“义姿”。尼采说:“每个不曾起舞的日子,都是对生命的一种辜负。”我曾借此跟朋友玩笑说:即使戴着镣铐,也要临风舞蹈,不然,怎能显出你身段的美妙?
显然,我所说的“起义者”,只是针对自己心灵的,向内的,而非向外的。
一个正常的社会里,总会有些公约或公德,不能随意破坏或冒犯。这或可叫作“公义”。而一个正直人心里,也总会有些自己不愿逾越的底线,自己愿意遵守和坚持的标准与原则,这些,或可叫作“私义”。
“仗义执言”的“仗”,字典里说,是“伸张”之意,我更愿意理解为“依仗或依凭”:我们所说的、所做的,首先会依仗或依凭内心的“义”。我也相信,倘若遇到“不义”之事,每个正直的人,都应该是为“义”而“起”的人,或者,有一颗为“义”而“起”的心。
“起义”当然是“革命”。而所谓的“革命”,就是变革自身的命运。“命”是先天的,或许难以改变,但“运”是后天的,应该可以转换。十多年前,组建教师团队“知行社”时,我就明确提出:“每个知行社成员都将是革命者,相对于自己的每个昨天和今天。”我所寄意的是,大家都能不断地“革”自己的“命”:让每个今天,都不同于昨天;如此,每天都努力做更好的自己,最终,自然会改变自己的命运。
所以,我所理解的“革命”,其实是一种“自革命”或“微革命”,是从自己开始的努力改变,是从点滴开始的自我更新。而我们对自身的任何一次“微革命”,都可能造成身边“小世界”的“大改观”。
就此而言,“革自己的命”,其实是一种主动的担当,一种积极的建设——近几年,我越来越喜欢把自己定位于“建设者”,无论对自己的人生,还是所效力的教育。而在使用这个词语时,我首先属意的,是它的本义:建立、设置,以及与此相关的发现和创造——建设者所要建立和设置的,不一定是全新的,但必定会与过去的有所不同。
建设即是革命,“革自己的命”;建设好自己的生活,即是变革自己的命运——从自身的“微革命”开始,作自己命运的“革命者”,作自己生活的“建设者”。我相信,这既是对自己的最好救赎,也必将对世界有着某种影响和助益。
刊于《教师博览》(原创版)2020第2期卷首
也许有人会问:你发这些有什么用?
能改变什么?我会告诉他:
也许没什么用,也不能改变什么,
我只是觉得,应该让更多人,
看到这些文章,听到这些声音
而这样做,是有意义的。
关注即能长伴
刀说话
刀哥小号“家校会”,长按关注——
我知道你在看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