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对焦虑之人际交往行动:建构恰当社会现实的“大楼基础”

焦虑情绪一方面源自情欲需要的无法满足,另一方面是缺少有效行动来缓解体验,其中最重要的又是人际交往行动。

先举个例子。

有位工作追求完美的职场人士,焦虑感很高,咨询师建议就具体焦虑小事情进行行为体验,把自己设想的糟糕情形与实际行动结果对照,看看到底如何。

后来反馈,由于家里有事需要请假几天,但工作正是繁忙时候,犹豫很久非常不安,最后鼓足勇气与上司说明情况,没想到不但马上同意,还非常关心,提出需要的话单位还可以提供帮助。

这个良好结果与自己焦虑设想大相径庭,使得自己有了处理焦虑情绪的新体验,也更加勇于面对现实。

许又新教授提出,现实是心理治疗的基本概念,“面对现实有4个方面的意义,即面对情欲、采取行动、承担责任、投入情感。”进行人际互动交往,则是采取行动、缓解焦虑的重要内容。

行动是抵抗焦虑的缓解剂,可以分作两大类,即自我行动与人际互动。

自我行动是指个人独自完成的活动,比如跑步、读书、写作、学习、建身等活动,主要用作自律训练,提升自我效能感,提升某个方面自信心与能力。

这些独立行动是非常必要的,是自我成长所必需,一个人只有不断通过行动才能提升能力,体验价值,促进心理健康。

不过,独立行动有个弊端,那就是缺少社会互动的情绪放松体验。打个比方的话,社会互动是大楼基础,位于地下,独自行动是大楼主体,要想大楼牢固结实,当然基础要牢固无比,否则“基础不牢、地动山摇”。

用许又新教授的话说,“别人的行为构成我的社会现实,我的行为使我参与到社会现实当中去,正是基于这一显而易见的道理,我们说采取行动意味着面对现实,而经常犹豫不决,无限期的拖延行动的实施,很少与人交往,也就意味着回避现实。”我们的社会现实是在人际互动过程形成的,也是我们主观建构起来的。

主观建构的社会现实有多种模板,事实上我们焦虑更多是建构出来的,而非唯一的社会现实。比如有个例子。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