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女德”肆虐的旧社会,大理人民却早就建立了妇女组织
这两天抚顺爆了一条大新闻,网友把所谓“女德班”批判一番——有人”打着“传统文化”的幌子,给“三从四德”等旧伦理招魂。
据爆料,“女德班”学员必须早上四点半起床,每天进行8个小时的家务劳动,甚至要徒手刷便坑,还要边刷边“忏悔”,“我的心比便坑还脏”。
而在她们跪地擦地板时,一旁的“老师”竟然继续“批评”道:“女人就不应该往上走,做什么女强人,就应该在最底层,女强人下场都不好……”
实在难以想象,在新社会竟然还有这种事存在。据说“女德班”的老板曾是黑社会成员,因为受到“传统文化”感召,所以悔过自新,而他的理论基础便是“因果报应”。网友吐槽,这位黑帮大佬还真是kuax ded zil baot se ye six laoz/kuanx ded zil mot se ye six lap。
封建社会延续了几千年,“男尊女卑”的落后思想也就压迫了女性同胞几千年,以至于现在还有那么多“直男癌”,要维持社会公平,任重道远。不过,也有先贤说了,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
在大理地区,很早以前就存在一个带有佛教色彩的中老年妇女组织“妈妈会”。妈妈会又称莲池会、斋奶会、拜佛会。妈妈会并无森严的管理制度,一般由会员推选德高望重的“经母”来领导,而会员不以长幼贫富划分等级,只按入会资历排顺序,带有朴素的原始社会民主色彩。
沙壹母,白族等民族传说中的始祖,相传她生下九子,成为云南各民族的祖先,也是云南地区母性崇拜文化的一个标志。
会里的老大妈们吃斋念佛,劝人向善,调解各类纠纷,宛如原始版的妇联+居委会。更为重要的是,妈妈会给了中老年妇女一个相对独立的空间,使得她们不至于沦为夫权下的附属品。
在婆家受了气或者儿女不孝的,会相互诉苦与帮助。遇到婆媳矛盾的,也会以给媳妇送礼等方式试图与媳妇和解,而不是诉诸家庭暴力,因为在当地人看来,婆媳关系不融洽是一件丢脸的事。白曲《青姑娘》讲述的就是一个媳妇受气的故事,大理地区一直都公开地反对这种对妇女不公正待遇的事。
《南诏野史》记载,南诏王劝丰祐之母曾出家,并捐钱修了一所寺庙,有学者认为这便是大理地区妈妈会的开端。所以,这样的一个社团可能存在了上千年之久,它与本主崇拜有着共生关系。那么,妈妈会为何能在大理地区出现?
云南地区自古以来天高皇帝远,史书上常常记载当地“无君长”,受到封建礼教的影响甚小,自然没有那么多“男尊女卑”的思想作怪。所以,云南虽然发展相对滞后,但女性地位却并不低,过去妇女在外经商劳动就十分普遍,男子上门也被认为是正常事。
在白族文化中,母性崇拜也十分常见。剑川的阿盎白石雕是一例;白语中,天为“heinl mox”,即天母,大刀为“yiddanl mox”,即刀母,甚至佛祖、弥勒佛等佛陀,也被“改了性别”叫“veip mox”,即佛母;而在观音负石阻兵、观音伏罗刹等民间传说中,观音都化成老太太;又如办丧事,母丧也会比父丧更隆重……
种种历史社会文化因素,使得“妈妈会”能够在大理地区扎根并发挥重要的作用。在今天这种宗法社会已经崩溃的年代,与其“病急乱投医”去宣扬“女德”去填补社群构建的空白,不如从这些女性社团上学习经验。
当然,我们也必须保持清醒,认识到妈妈会也有一定的局限性。比如入会者多为大龄妇女,未能将年轻女性也吸收进组织;并且妈妈会的活动多带有宗教色彩,我们虽不必过火的扣上“封建迷信”的帽子,但也要明白宗教信仰需要与社会主义新社会相适应,以防止某些别有用心的人钻空子。
可喜的是,近年来,妈妈会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会员基本不再是旧社会的文盲,而都有一定文化水平;并且,会员往往都会教育村镇中的晚辈认真读书、好好学习。所以,一般来讲,妈妈会能发挥作用的村子,文化事业都搞得好,人际关系比较和谐,村里考上大学的比例也会高一点。
最后,希望大家也能在推动妈妈会更好地为社会服务这点上,做出一些微小的贡献,也希望各位男同胞对自己的妈妈、太太都能好一点。
《白语茶座》感谢儒芬茶叶全力支持白语文推广。
作者:和瑞宝
值班编辑:和瑞宝
法律顾问:杨志锋律师
云南鹏诺律师事务所
白语茶座联系方式:
dv82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