稷山 赵永刚//难忘那年味
感恩相遇 后稷文苑
难忘那年味
过年(春节)是中国人传统又隆重的节日,年意味着阖家团圆幸福美满。然而去年除夕的前一天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使得武汉封城,高速封口,农村封道,将人们向往春节的勃勃兴致一落千丈,幸有我们的白衣战士逆行疫区一线,救死扶伤,使我们平安宅家。
今年临近春节疫情又死灰复燃重袭国内多地,疫情动态再度牵动人心,多地倡导减少流动,原地过年,近日国家卫健委规定返乡人员须持7日内核酸检测证明,回一趟家也是顾虑挺多,原地过年最好,可恶的疫情,又一次把在外人员回家过年的愿望变为泡影。
不扎堆,不聚会,少走动,不添乱,宅家就是为国家做贡献。可宅家的日子,更激起了远在他乡的游子对家对故乡的迫切思念,他乡的人也亲,他乡的水也好,难比故乡的一片情,难比一家人乐融融。不禁想起儿时的年味,母亲为一家老小忙碌的情景历历在目,那浓浓的年味让人难忘……
老家在农村,小时候家里人多劳力少,除父亲在外的微薄工资补贴家用外,全靠母亲挣的工分维持生活,在我的记忆中,小时候总觉得时间过的慢,从放寒假开始就期盼过年。
常听母亲说“过了腊八就是年,我们就开始扳着指头数天天;母亲又哄着说“二十三吃糖瓜,再有七天就年哈”。自从腊月二十三小年开始,勤劳善良的母亲便前后张罗,从打扫房屋再到准备食物衣服,蒸馍、枣花馍、亲戚有孩子结婚头一年的,还要给准备枣糕馍,烙油旋。家人喜爱吃的,全靠母亲灵巧的双手制作,汗洒衣襟,不亦乐乎。到了腊月二十八、九,搭油锅是必须的,炸红薯油糕、炸马莲、炸丸子、炸豆腐,炸麻花。
六十年代我的家境并不富裕,那个年景一家能单独炸麻花的就算“奢侈”了。妈妈为了不让我们“看羞”,不让孩子们委屈,就和邻居喜光、二龙几家摊面摊油合伙炸麻花。大家五六十根,小家二三十根,然后把搓麻花剩的边角料捏成各式各样的小鱼,像征着年年有余。那小鱼也是我们小时候的抢手货了。记忆特别深的是妈妈亲手做的红薯油炸糕。
做油炸糕食材主要有红薯,酥油,馅料。红薯洗净蒸熟取皮后要趁热揉成团状,酥油是锅中放入适量水,大火烧开,然后将面粉倒入其中,而且用最快的速度将其搅拌均匀,直到沒有一丝干面粉存在,因为是热水烫面所以会非常粘手。这时要在面里加入适量的食用油用筷子搅拌成酥状,馅料是红枣取核煮熟,红豆绿豆煮软搅成泥状。把红薯面和酥油混在一起反复揉搓直到光滑为止,再继续加点面粉,这时要加些热油,然后继续揉成光滑的面团,像包包子一样搓条切块擀园包上馅儿油炸糕就做成了,要注意捏的时候边要捏实在,防止喝油,搭上油锅等油温热到七成后下锅油炸,油糕炸倒鼓起时,并且看上外表开始变成金黄时,那就可以出锅了,油炸糕炸的是否成功,妈妈总结两点一是油酥要酥,二是油温要把握住火候,另外秘诀就是:花子油里还要掺和点猪油,才能做出外黄内脆的油炸糕。
如今改革开放,国富民强,村里人隔三差五的就搭油锅,不仅仅是炸油食品,就连鸡鱼鹅鸭也是家常便饭,回忆年味,可口香甜的美食太多了,油炸糕超市里随时都能买到,任人享用……但母亲做的那美食的味道,是永远刻在心里的味道!是在集市超市洒店买到的食物不可相媲美的。
因为新冠疫情,我们一大家子两年都不能在一起团聚了,真期望明年过年疾情灭绝,挂上红灯笼,贴上新春联,在爆竹声声中,一家人说说笑笑其乐融融地坐在一起,吃上母亲亲手做的油炸糕……
后
稷
文
苑
赵永刚,1960年出生,万荣县西村乡南仁村人,1979年参加工作,198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80一1983年山西省地质技术学校毕业,1983年调入稷山县水利局工作,1984年考入省电大党政干部专修班脱产学习二年,1987年任稷山县人大办副主任,教科文委主任,1997年任原路村乡乡长、书记。2001年任蔡村乡书记。2003年一2019年先后任稷山县委常委、统战部长,副县长、政法委书记。2019年6调任市委政法委工作(正处级),2020年3月退休。
——发刊制作:葛丽娟
协助制作:焦云竹 薛前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