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压难题:高压升高,低压不高甚至偏低,咋办?

昨天文章结尾,有个问题一笔带过了,没有细说,但这个问题比较重要:

高压高、低压不高甚至偏低,怎么办?

这种脉压差比较大的情况很常见,尤其是上了年纪的患者,比如血压160/60mmHg。

要处理这个问题,首先我们要知道:为什么高低压会差这么大?

高压和低压有啥区别?

高压是收缩压,是心脏收缩、泵血产生的压力。

低压是舒张压,在心脏舒张、充血时出现,是大动脉在刚才被心脏压扩张后,产生的回缩力。

高压是心脏施加的力,低压是血管施加的力,二者交替一次便是一次心跳。高低压循环交替,使得无论心脏是在泵血还是在充血,血液都被推着向前流动,而不是流一下停一下。

知道高压、低压各是什么了,病情就明朗了:

高压高、低压低的情况,往往是因为血管硬化,常见于老年人。

当血管硬化、淤塞时,血流不畅,心脏必须施加更大的力量,才能满足各器官的血液供应,所以高压会升高。

而硬化的血管,弹力下降,无法施加足够的力量,低压就不会高,甚至会偏低。

治疗方案的选择

核心问题是:要降低高压,必然会使低压更低。而目前的普利、沙坦、地平、洛尔、利尿剂五大类降压药,都是同时降低高压和低压,没有仅针对其中之一的降压药。

怎么办?

这种情况比较棘手,北美、欧洲、日本、中国等比较权威的高血压指南,都没有给出具体的血压控制目标值。

不过,我国的高血压指南提到,对于低压<60的老年患者:

  • 若高压低于150,可不用药;

  • 若高压在150-179之间,可谨慎考虑小剂量用药;

  • 若高压达到180及以上,则需要小剂量用药。

因为高压的危害比低压大,可能需要将低压适当地再降低一点,从而使高压不那么高,让肾脏和心脑血管更安全一点。

结果肯定是不够完美的,高压仍会有一点高,低压仍会有一点低,但这已经是目前医学发展水平能做到的最优解。

至于降压药的选择,慢性肾脏病患者首选普利或沙坦类降压药,次选地平或利尿剂类降压药;没有肾病史的患者,四类降压药均可应用。

指南并未建议老年患者在这种情况下服用洛尔类降压药,但如果是年轻的、心率快的患者,也可考虑服用洛尔类降压药来降心率、降压。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