琴深如海绝对原创的文字精神,笔随心,文随情,不从俗,反抄袭。人生的意义,不是得到了什么,而是为世界留下了什么。
Saying:春天里的惊雷。
文/如海
“惊雷,通天修为天塌地陷紫金锤。”春天里,平地一声惊雷。
如果说你没有听过这首神曲,那就一定是你们村没通网。《惊雷》50亿的播放量,已经进军QQ音乐巅峰榜前十,收听率稳坐前三。事情是这样的。杨坤老师在直播时,有网友让他演唱《惊雷》。于是,杨坤去听了这首歌,然后整个人都不好了。他忍不住狠狠地Diss《惊雷》,直言其“难听、恶心、俗气,要旋律没旋律,要节奏没节奏,要律动没律动,神马玩意儿。”《惊雷》的原唱MC六道是个小年轻,傲慢地怼杨坤,说很多人喜欢惊雷,甚至声称惊雷比杨坤的任何一首歌都要火。播放率很高,就说明超级喜欢?我认为倒未必。有自媒体写文《不会有人真的喜欢惊雷吧?》,也质疑大众审美不至于如此糟糕。杨坤一骂,惊雷更猛,播放率就更飙升上去了。大众都是喜欢猎奇的凡人,掐架和互怼引来了围观,更让惊雷这首喊麦神曲如病毒般蔓延。网络平台上甚至有很多人调侃:“听周杰伦也就图一乐,听歌还是得听《惊雷》。”这其实已经足以说明,喜欢惊雷的人并没有那么多。神曲就是神曲,称不上好的音乐作品。好奇、图乐,然后围观、吃瓜,是大众在惊雷面前的众生相。惊雷,引发了一场论战,那就是音乐到底有无高低贵贱之分?李宗盛曾写过一封给华语乐坛的信《你喂消费者猪食,他就会变成猪》:“这些消费者、爱听音乐的人,就是你喂他猪食,它就变成猪。你只喂他品味很差的歌,他就永远这样子。好的内容是全民审美的结果。”音乐大哥的教诲,我们听得频频颔首。音乐看来也是有高低之分的。自古以来,阳春白雪和下里巴人一直就难解难分,高雅的、俗气的,不同人群对于娱乐和精神的需要不尽相同。口水歌从来就没有灭绝过。其实在我看来,这是一个一时和一世的问题。下里巴人有其存在的意义,迎合部分人趣味和灵魂,只可能在某个时刻,而不能集结反扑,充斥整个音乐领域。“糟粕”注定只能流行一时,经典永远不会被人忘记。我们只能宽容地说,存在就是合理的,但经典才是我们矢志不渝要追求的。有人说,喊麦在年轻群体里的确受到一定的欢迎,可是这种喜欢并不是出于对一种的文化的发自内心的认同,而是对当下流行的“土嗨”文化的一种盲目追捧。可能就是一时之间娱乐大众的产物。流量、数据不能说明这就是好的作品,大众的喜欢可能只是将它当作闲暇的消遣。喊麦这个玩意,不是新东西。喊麦爆红大概是在2015-2016年间,当时以MC天佑为代表的快手喊麦文化开始崭露头角,一大堆MC歌手如雨后春笋一般拔地而起。天佑的《一人我饮酒醉》大红。你品,你仔细品,《一人我饮酒醉》和《惊雷》的词有多大区别,不过是大同小异。号称坐拥千万粉丝的天佑,甚至还叫嚷“喊麦是国粹,嘻哈就是崇洋媚外”。然而,好景不长。2018年,MC天佑等喊麦歌手,被各大直播平台封杀。喊麦和嘻哈,在2018年同归于尽。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网上有许多人开始看不起喊麦。大家都开始不喜欢喊麦了,其实说白了,是不喜欢那群特别钟爱喊麦的初中毕业文化程度不高在社会底层四处碰壁的人。喊麦成为一种社会底层文化的代表。时隔两年,喊麦风云又起,终归也不过是昙花一现而已。有人讨厌喊麦,每个人都有听一首“俗歌”的权利,用不着动不动就封杀。一旦喊麦有席卷之势时,其蕴含的土味和颓废,也自然会将自己杀死。因为,没有一个人愿意成为底层,无论在精神上还是物质上,都渴望成为一个贵族。审美和审丑,高雅和低俗,高下难分。喊麦不灭,但终究如一缕轻烟,很快就将烟消云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