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天国系列(46)—天京事变6,内讧终结篇
权归天王,石达开虽是通军主将,却管辖不了天京卫戍部队,卫戍部队直属于天王管。但石达开在京半年,以自己的行为安定人心,团结臣民,逐渐淡化和消除天京内讧所带来的负面影响。
同时在各个战场上,石达开以高明的以守为攻的战略方针,重振军威,再展雄风,除了武昌被迫放弃外,江西战场粉碎了湘军对九江等几个重镇的围攻,天京周边强化句容、潥水和镇江等卫星城镇的防御,特别是支持李秀成、陈玉成在两淮团结、联络十万捻军部队,使他们接受太平天国的领导,联合作战。太平天国因内讧所损伤的元气正在慢慢恢复。
可是,还是那句老话,共患难易同富贵难,洪秀全根深蒂固的家天下思维,使得他对石达开重重顾忌并处处使绊,用他所谓的帝王驭权术,进行了一系列骚操作。
首先改革官制,天王府代替了之前天国的中枢东王府,天王从幕后走向前台,天王府大肆任用亲旧故朋,他们名义上在石达开之下,但有职有权而且可以直通天王府寝殿汇报工作;而石达开变相被架空,加上无名(没有军师之职)无实权,难以在天京发号施令。第二,打破规制封两兄长为王,洪秀全迫不及待打破旧例,竟封两个庸碌无能,且举止行为令人讨厌的长兄洪仁发为安王,次兄洪仁达为福王,让他们参政议政并与石达开平起平坐。
洪氏兄弟是朝野以致清廷方面都皆知的蠢材,屡屡犯错,毫无功劳可言,封他俩为王,全国上下人心不服,都在议论洪天王的用人唯亲,鄙视两新王,偏偏这两货还不自知,在朝堂上议论政事时常与石达开抬杠,耍泼,石达开处境很艰难,焦老困苦,竭蹶时形。
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这是封建皇帝夺得江山、坐稳江山后对老伙计们的一大方针,洪秀全目光短浅,他在只占有天京孤城和若干沿江城镇就已容纳不下杨秀清等人了,更遑论孑存的石达开。洪秀全的最终目的,是要建立一个以洪氏家族为核心圈的“家天下”,它与历代世袭的封建王朝没有本质区别。
石达开当时并不是无路可走,他当时有两条下下策,一是直接宫廷政变,推翻洪秀全的无能统治自己做老大,或者是挟持天王发号施令,以他当时的威望和人格号召力并不是不可行,他的幕僚张遂谋也建议他如此做;第二条路是接受清廷招安,与大家印象中的可能不太一样,清廷虽然杀太平军将领很残暴,抓住了动不动就是凌迟,但对太平军的招安工作也一直没放松,且还算仁慈基本做到承诺,如后来降清的韦志俊,尽管他打死了曾国藩的好友罗泽南,但最后还得了个善终;另一个著名的降清者丁汝昌,后来官至北洋水师提督。
但这两条路对于义字当先的石达开来讲,都是不可能的路,他既不愿同室操戈,也不愿变节投降,至于所谓的解甲归田,归隐山林在这战火纷飞的大乱世界无疑痴人说梦,所以他只能选择出走,合则留,不合则去。
1857年6月2日,石达开借口赴南门外雨花台太平军驻地巡视,没有与洪天王打招呼,就带着曾锦谦,张遂谋等人离开天京,直奔安庆而去,途中为了剖明心迹,沿途贴告示,告示是五言韵文,写得通俗易懂,但比较长这里只节选一部分给各位鉴赏:“…去年遭祸乱,狼狈赶回京。自谓此愚衷,定蒙圣鉴明。乃事有不然,诏旨降频仍。重重生疑忌,一笔难尽陈…”
石达开用一篇韵文体告示,简明扼要,词句深沉,写得有理有利有节,他对洪秀全的不满,却说的心平气和,娓娓道来,没有泼妇骂街似的揭露天王对自己的种种不公和猜忌,但这却更加令洪秀全颜面大失,难以作答。
这篇告示是第一次正式公开石达开和洪秀全的不和,清廷感觉到了机会,咸丰皇帝急令曾国藩设法招安,福济写了1200字的信,李元度写了4500字的信,都送达到了石达开手上,内容大同小异,都是劝降,但也都流露出对他才华出众,而又怀才不遇的钦佩和惋惜。据说石达开读了李元度的长信后,只说了一个字:“难”。为什么难?怎样难?谁也说不清,谁也猜不透。
至此,天京事变第三回合在石达开的负气出走中落下了帷幕,为期9个月的内讧大戏,在太平天国各方高层人物你方唱罢我登台中终于谱写了终章。当初结义的6大天兄天弟,用生命和鲜血背叛了他们最初的誓言,首义6王里独剩下天王一人在天京城继续他的天国大梦,而石达开则越走越远开启了另一段昏招迭出走下神坛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