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备兵败夷陵后为何“不敢”回成都?1年后诸葛亮才明白其用意

前言:刘备一生可谓非常励志,在东汉末年从一名小角色到后期三国鼎立的君主,其中经历的艰辛相信只有刘备本人才能深切体会到。刘备这个人有一个特点,有着超乎常人的意志,前半生屡战屡败,屡败屡战,后因曹操赤壁之战大损后刘备抓住机会迅速发展势力,在诸葛亮等人的辅佐下,刘备和曹操孙权两人形成了三分天下的局面。

原本刘备是按照诸葛亮隆中对的策略路线走的,坚持北伐曹操东修孙权,为了匡扶大汉而努力着。从荆州,到益州再到汉中刘备势力越累越大,实现梦想的可能性也渐渐高了起来。就在刘备势力达到顶峰的时候,荆州发生了意外,孙权和曹操合力将关羽杀死夺取了荆州地区,让刘备势力范围一下子减弱了不少。

刘备自然不甘心荆州这样被东吴夺走了,打着为关羽报仇的旗号,原本北上征讨曹魏的军队掉头转向东南方,即使诸葛亮,赵云等一帮老臣谏言也无法阻挡刘备征讨东吴的决心。执意率领倾国之兵东征,讨伐东吴,意在重新夺回“属于自己”的荆州。但是在东吴都督陆逊的策划下,刘备自己战术上的失误,最终刘备被陆逊杀得大败,兵马消耗殆尽,刘备本人也九死一生,在赵云等人的掩护下逃回了白帝城中。

刘备兵败夷陵后为何“不敢”回成都,只呆在白帝城,直到去世?1年后,诸葛亮才明白其用意。

其一,刘备经此惨败年纪大了,无法奔波。

刘备于公元221年起兵讨伐孙权,公元222年被陆逊击败,到公元223年去世,这其中仅仅一年时间。战败的刘备肯定是身心疲惫,心力交瘁,又生病了,身体每况愈下。再加上年纪大的缘故,肯定是无法奔波,返回道路崎岖的成都了。

其二,刘备为威慑东吴,不能率兵轻易离开。

刘备此人打的败仗挺多,但每次都能挺过来,这是刘备的优点。刘备虽然在夷陵之战中遭到了惨败,但手里仍然有数万兵马,驻防在东吴边境地区足以震慑东吴。除此之外夷陵之战后曹丕没有攻打汉中,而是进攻孙权,这让孙权处于非常不利的地位,即使刚刚夷陵之战中大胜,但付出的代价也是相当昂贵,没有两线作战的资本。

面对刘备大军陈列在东吴边境,一方面曹丕大军兴兵来犯,孙权自知无法与曹丕讲和的情况下,只能先低头向刘备求和了,这样一来刘备就占据了战场的主动权。既让刘备和蜀汉争取了一定的面子,又起到了威慑东吴的作用,让东吴明白即使我打了败仗,我依然有足够的实力对付你。

其三,征战沙场老手刘备败给了书生陆逊,无颜面对蜀汉臣民。

当初刘备倾国之力伐吴,原本朝廷大片反对,诸葛亮、赵云等一帮老臣,也对刘备的决策进行劝谏,但刘备一意孤行,以致造成了很多川蜀臣子与刘备之间的矛盾。再加上此次夷陵之战刘备不但没胜而且大败,造成了川蜀男丁大量战死,川蜀地区的人对刘备自然是有意见的。

此外,戎马生涯半辈子打了几十场战争的刘备,自己万万没有想到会败给了初出茅庐的书生陆逊,一向对自己十分自信的刘备,久经沙场之后老年名声不保,也会显得非常没有面子,所以这也是刘备没有回到川蜀的原因之一了。

其四,扶持李严,为托孤做准备。

刘备大败之后诸葛亮请他回成都但没有去,在刘备最后的时日里,他提拔了一名川蜀本地官员李严。刘备任命李严为尚书令,意在给予李严实权,为自己病逝后蜀汉朝政荆州派和益州派之间达到权力平衡的作用。

此时的诸葛亮已经在成都担任丞相职务了,如果刘备去成都把诸葛亮的实权分给了李严,自然会让诸葛亮和荆州派系有些想法,让李严来永安宫管理这方面的事务,可以达到李严与诸葛亮之间相互牵制的效果,不会一方独霸。

结语

总的来说,刘备夷陵之战战败后,他没有选择回成都的原因有很多。不过作为枭雄的刘备,自然是有他的考虑,且当时蜀汉兴败,自己也确实不适合躲回老巢,在前方或许更加激励士气吧,万一前方士卒无心应战了,那他创下的蜀汉基业可能要亡了。

以上四点原因,最重要的是第4点,刘备在白帝城扶持李严,并让其掌管兵权,制衡诸葛亮,稳定蜀汉江山。

刘备兵败夷陵,在白帝城驻扎了1年,病危,让诸葛亮从成都去白帝城,并将太子刘禅托孤给诸葛亮和李严。这时,诸葛亮才明白刘备不回成都的用意。

【免责声明】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版权问题,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删除内容!特别说明,本站分享的文章不属于商业宣传。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