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烽火张垣」寺儿沟保卫战与寺儿沟惨案
烽 火 张 垣
编者按
张家口地处太行山、燕山和阴山山脉交汇处,是华北平原与蒙古高原交界之地,是连接蒙古高原地区与中原的唯一要塞,独特的地理位置,决定了张家口这座城市重要的经济、军事、文化地位。翻开张家口这座城市的发展史,就是一部中华民族的战争史,一处处声名远扬的昔日战场,一座座阅尽沧桑的要塞故垒,一段段气若长虹的长城古垣,诉说着从上古民族融合到解放战争最后决战期间50多场著名的战事,承载着历代前贤、爱国将领、仁人志士的丰功伟绩。不忘记历史才能开辟未来,张垣方志按公元纪年梳理了曾在张家口地区发生的重要战事以及相关内容,以飨读者。1937年全面抗战爆发后,在张家口这块兵家必争之地发生了许多重要战役和事件。今天张垣方志向大家推送蔚县寺儿沟保卫战及惨案过程,欢迎您在文章后与我们互动留言。
寺儿沟保卫战和寺儿沟惨案
寺儿沟地处蔚县东北山区(现位于蔚县桃花镇黑山槐村),以一条沟岔分为东寺儿沟、西寺儿沟两个自然村,通称寺儿沟,是八路军、区干部常来常住的落脚点。民国二十九年(1940年)初,驻蔚县东三区的日军总指挥官山浦一郎集结200多名伪军,由日军宪兵指导官指挥扑向寺儿沟村。当时县大队60余名战士正住在这里。经商定联庄队员留在村里坚持战斗,县大队与外村支援的联庄队伍埋伏在村外,里应外合打击伪军。从早上战斗到中午,日伪军未能进村,丢下4具尸体和4支步枪狼狈而去。
时隔不久,日军又集结蔚县城、吉家庄、桃花的伪军300余人杀奔寺儿沟。这次伪军未敢进村,只在村外放了一阵枪炮,被联庄队员击退。两次战斗胜利,使联庄队员产生了轻敌麻痹思想。
寺儿沟保卫战和寺儿沟惨案
两次失败的日伪军动用了驻蔚县的大批日军,并从张家口调集千余人的兵力,发誓要血洗寺儿沟。5月20日黎明前,日军将寺儿沟包围。当多数人还在熟睡时,枪声四起,大炮齐轰,住在该村的中共八区区委书记沈白日(原名沈一洪),感到形势严峻,建议联庄队员掩护群众设法突围,可联庄队员不同意撤走,沈白日同联庄30多名队员浴血奋战,终因寡不敌众,日军在午后进了村,见人就杀。王文运和张桂芳带几个联庄队员突出村脱了险,村内的群众分别躲藏在5个旧窑洞内。日军发现后,往3个窑洞口投放毒瓦斯,近百人中毒倒在窑洞内。沈白日在西寺沟洞内,为救奄奄一息的老百姓冲出洞外排毒,被洞顶上的日军发现,打死在院墙内,警卫员苏华被毒死在洞内。王万印的老奶奶躲进大洞,人们怕她年老体弱抵抗不了,将她送到小洞躲藏,被日军一炮轰开口子,中弹身亡。王体一家6口在洞内被毒死4口,他怀孕的妻子想到胎儿,挣扎着爬出洞外,日军发现她未断气,就抬起来扔进火坑,肚皮崩破,胎儿裸露,母子葬身火海之中,王体爬起来要拼命,刚至洞口被日军一刀砍掉头颅。王文具一家7口被杀害5口,王龙一家3口全遭杀害。日军走后,3个洞中抬出近百名群众,除救活的外,东寺儿沟惨遭杀害的19人,西寺儿沟33人,共52人(其中妇女15人,儿童22人)。
寺儿沟保卫战和寺儿沟惨案
正当幸存的人们掩埋死者,转移伤员,灭火修房之际,5月22日拂晓,日军又向寺儿沟扑来。当时王文运等3人住在村里,听到日军进村,带领群众跑出村外躲起来,日军见村中无人,指导官下令烧房,583间灰瓦房和家具、衣物化为灰烬,全村仅剩下3个街门楼和两座小庙。烧毁粮食百余石(约2万公斤),抢走30余石,烧死大牲畜25头,抢走39头,烧死猪、羊、鸡不计其数,不仅如此,日军还把邻村武家嘴、南梁跑出村的群众枪杀23人。
寺儿沟三次保卫战,为蔚县人民抗日留下光辉的一页。同时,日本侵略者武装统治,频繁残酷的军事扫荡,制造了这起泯灭人性的惨案,给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
(文章摘选自《张家口市志》《蔚县志》《河北抗日战争简志》《张家口事典》《细说张家口》《张家口军事志》《张家口历史文化丛书》《中共张家口地方史》《近代察哈尔军事问题研究》《张家口革命遗址》等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