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是感觉嗓子有痰?艾灸这6个祛痰大穴,效果喜人!

在日常生活当中,我们可能都有过这样的经历:早上起来嘴巴又苦又干,总感觉嗓子里面有异物,平时好端端的也会咳嗽一下,然后莫名其妙也会吐出一些痰来,当然也有人虽然咳得厉害,但是咳又咳不出来什么东西。

这种情况往往很快过去,身体也没有特别的不舒服,因此很多人并不重视,但是,古代有这样一句话:百病多由痰作祟, 怪病从痰治。可见还是要引起重视的,如果有痰不治疗的话,还有可能会引发很多其他的疾病。

形成“痰”的主要原因

日常生活中我们见到的有形的痰,它的形成实际上是一件好事,因为这是一种人体抵抗能力的表现,就比如平时有灰尘进入到嗓子的话,嗓子里就会开始形成痰,然后排出体外,这也是身体的一种保护机制。关于所谓的“痰”,在中医和西医的眼中又是完全不一样的。

西医关于痰的描述是这样的:痰是指气管、支气管或肺泡黏膜分泌出来的黏液。西医所理解的痰,它主要是在呼吸道的病理产物。所以从西医的角度看,这种痰只会出现在呼吸道,如果痰出现在心脏、肝脏、肌肉等组织或者血液中都是不可思议的。在实际处理上,都是以消炎、祛痰为主,一般用药氨溴索、羧甲司坦等。

中医说的“痰”,不仅指咳吐而出的黏稠物,还泛指一切非人体生理所需的代谢性分泌物。中医认为,凡气血不畅之处,即津凝生痰之所。中医认为,痰的产生主要跟肺、脾两脏有关系。主呼吸,调节宗气(元气)的出入和升降。如肺失肃降,就会出现咳喘、卧不平等症。肺为储痰之器。而脾才是生痰之源,我们的脾主运化,主要负责消化和营养物质的输送,如果湿邪侵犯人体,或者因为饮食或者休息不好等原因伤害到我们的脾,脾胃就会不哈,这时候就会失去运化功能,从而造成水湿内停凝结成痰。因此痰的问题,从根本上来说,是脾胃的问题。

当体质虚弱、中气不足的时候,由于脾虚失运,可以使水湿停留,凝聚为痰。如果平时吃了太多的肥甘厚味,胃中浊气郁蒸,酿湿生热也可以化为痰浊。

我们常常见到的是,感冒去输液,治疗后症状虽然小时了,但是咳嗽却还在,要延续数日,吃药也没有用。这都是外感失治,脾胃受创,肺气不能正常升降,导致水湿停留,凝聚成痰的缘故。

有“痰”怎么解决?

如何解决生湿生痰的问题呢?根源就要抓这两条:一个肺,一个脾。有的人说,那你身体有痰不是很简单吗?痰里面两个火字,这就表示身体有火,直接吃点降火的东西不就可以了吗?比如说喝点菊花茶、金银花茶等等。

虽说有一定的道理,很多的痰都是身体有火,但是也不完全正确,为什么呢?因为你如果遇到的痰是黄痰还有白黏痰,这确实是属于热痰的,这个时候泻火是没有错的,你喝金银花茶、菊花茶、苦丁茶、莲子心茶效果都好,因为他们都是可以清火的。不过有时候体质不同,它是寒痰、湿痰,这时你用泻火的东西,只会越泻病情越重了,因此需要我们根据体质辩证对待。那么具体我们如何来区分呢?

痰有四种不同的类型

明代医学家李中梓在其所著的《医宗必读·痰饮》中记载:“痰有五,在脾经者,名曰湿痰。在肺经者,名曰燥痰。在肝经者,名曰风痰。在心经者,名曰热痰。在肾经者,名曰寒痰。”

1、寒痰的特点:痰呈白色,寒痰的人喜温怕冷,舌苔薄白。寒痰之人大多因为受到风寒引起。

2、湿痰的特点:痰为白色稀水样,病人有身体沉重、容易累或大便稀等症,舌苔薄白或白腻。这是因为湿邪入侵或者饮食太过肥腻导致脾胃运化失调造成的。

3、热痰的特点:痰黄黏稠,由热邪侵肺或先受风寒发高热数天后,转化而来,病人怕热喜欢喝凉的,舌红苔黄。此时就要清热化痰了。

4、燥痰的特点:痰黏稠不易咳出,病人感觉口鼻咽燥,舌苔薄黄。

如果前面两种的寒痰和湿痰的话,我们可以用温药来化解它。中药里的有名的二陈汤就是一个很好的方子,我们身体上也有天生就携带的二陈汤:丰隆穴和阴陵泉穴。对于祛湿化痰效果很好。但是如果是热痰和燥痰的话,就不合适用这个方子了。

除了中药和饮食调理,还可以尝试用艾灸穴位的方式来帮助祛痰,不管是上面的哪一种痰,中医艾灸穴位都有很好的效果,只要穴位找的正确,经常艾灸,就可以打通经络,提升我们身体的免疫力,能达到很好的祛痰的效果,下面跟着掌门师兄一起来了解一下我们身体自带的6个祛湿大穴吧。

祛痰穴位一:膀胱经之肺俞穴

肺俞穴的位置在人体的上背部,第3胸椎棘突下,后正中线旁开1.5寸。

肺俞是肺的背俞穴,背腧穴为人体五脏六腑之精气输注于背腰部的特定穴,是调节脏腑功能、振奋人体正气之要穴。因此艾灸肺俞穴对于改善肺脏功能效果自然很好,肺脏好的话,痰自然也就消失了。

肺是呼吸吐纳交换之场所,肺俞穴掌控着肺气疏散的关窍。肺俞穴,是人体肺的专属保健穴,具有理气、平喘、宣肺等功用,可广泛防治因肺功能失调而引起的各种疾病。人体津液不经正化,才会有痰,因此,要想化痰应加快肺部功能,使脾、肺、肾气血畅通以扶正固本,化解症状。

祛痰穴位二:任脉之天突穴

天突穴很好找,它位于你锁骨的中间胸骨上窝中央位置。

天突穴属任脉,阴维脉与任脉之交会穴。穴位位于胸骨上窝,穴深部是气管。气管上连咽喉,下通于肺,属于肺系。正因为天突穴位于肺系之咽喉要道,因此按揉或者敷贴天突穴可以起到宣肺气、利气道、化痰浊而止咳平喘的效果。应该说,天突穴在帮助祛痰和止咳方面发挥着比较重要的作用。

祛痰穴位三:胃经之水突穴

水突穴在颈部,处于人迎与气舍连线的中点。是足阳明胃经上的穴位。《针灸大成》如此记载:水突主咳逆上气,咽喉臃肿,呼吸短气,喘息不得卧。水突穴,还是主管唾液分泌的穴位,口干舌燥、口水太多等,都可以取此穴治疗。

水突穴对于热痰的治疗效果最为理想,关于热痰的特点,上文已经有描述。常按此穴可减轻咽喉肿痛、痰多咳嗽、气喘等问题。

祛痰穴位四:肺经之云门穴

云门穴位于锁骨下窝(胸大肌与三角肌之间)凹陷处。

此穴为手太阴肺经脉气所发,内应肺脏,肺气如云,是肺气出入之门户,故名。艾灸此穴可调畅肺脏气机,改善肺脏功能,故有宣肺止咳,化痰散结的功效。经常按揉云门,可以消散肺之浊云雾露,浊云雾露得消,则咳嗽、咳痰等症应手而解。

祛痰穴位五:胃经络穴丰隆穴

丰隆穴自古以来都是一个祛痰、止咳的著名穴位,它可以说是穴位里的祛痰、止咳明星。

丰隆穴属于胃经,是胃经的络穴,又联络脾经。丰隆穴能调治脾和胃两大脏腑,而脾胃主运化水湿,故有健脾益气、祛湿化痰、止咳宣肺平喘之功,有很好的除湿祛痰的效果。

丰隆穴经常被用于治疗热痰、湿痰、燥痰等病证,使用的范围是最广的,尤其适合喉咙里很难咯出痰的人,经常按摩,有助于痰液轻松咯出。刚才也提到了丰隆穴相当于中药里有名的二陈汤。

祛痰穴位六:脾经合穴阴陵泉

阴陵泉穴是脾经五输穴里的合穴,五行属水,经常艾灸阴陵泉穴可以起到很好的防治咳嗽多痰的作用。因为阴陵泉善于调节脾脏的功能。而脾主运化,利水渗湿,湿则生痰,因此艾灸阴陵泉能促进脾的运化而减少体内痰的生成,也是祛痰的要穴之一。

各位朋友,你平时有做艾灸吗?你是通过什么方法来养生的呢?不妨在下方评论区留意,分享你的艾灸养生的心得体会。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