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徐乾学《过(鄂州)陶士行废宅》赏析

过陶士行废宅

清·徐乾学

典午丧乱馀,大厦将倾倒。

赫赫陶长沙,江东资再造。

羽葆巴邱东,居中便征讨。

南陵至白帝,威行万里道。

荣宠极人臣,勋名兼寿考。

天门翼并折,祠庙画丹青。

石尊出废宅,柳色明郊埛。

斯人虽已泯,仿佛思精灵。

徐乾学(1631—1694),字原一,号健庵。清代官员、学者、藏书家。江苏昆山人,清初大儒顾炎武外甥,与弟元文、秉义皆官贵文名,人称“昆山三徐”。康熙九年(1670)进士第三名(探花),授编修,先后担任日讲起居注官、侍讲学士、内阁学士,康熙二十六年(1687),升左都御史、刑部尚书。曾主持编修《明史》《大清一统志》《读礼通考》等书籍,著《憺园文集》36卷。其家“传是楼”藏书楼,乃中国藏书史上著名的藏书楼。

陶士行,即陶侃,字士行,东晋名将,武昌官柳、陶公柳这一典故即来源于陶侃。废宅,即荒废了的陶侃的住宅。据《武昌县志·古迹》记载,樊口有陶侃宅,后废。如题所示,徐乾学到过武昌(今鄂州),并且留有吟咏,除这首诗外,还有《广宴楼》诗:“鄂王有故城,江东建赤县。樊山在其阳,落日照春殿。”本诗通过叙述作者经过陶侃废宅诗的所感与所见,抒发了对陶侃的赞颂与思念之情。前十句为第一层,赞颂陶侃的功绩。在西晋灭亡之际,陶侃不辱使命,担当起晋朝中兴的重任,在长江中下游以南,从安徽东南部到重庆奉节的白帝城的广大地区,东征西讨,威行万里,建立功勋,位极人臣,年高德望,陶侃在樊口去世时,年七十六,获赠大司马,赢得了人们的崇敬。诗中运用几个典故,使叙事更为简洁,不可不知。

典午,“司马”的隐语,后指晋朝。《三国志·蜀志·谯周传》:“ 周语次,因书版示立曰:‘典午忽兮,月酉没兮。’典午者,谓司马也;月酉者,谓八月也。至八月而文王(司马昭 )果崩。”《资治通鉴》胡三省注曰:典,司也;午,马也。庾信《哀江南赋》:“居笠毂而掌兵,出兰池而典午。”据记载,晋怀帝永嘉年间,政治腐败,民不聊生,永嘉五年(311 ),匈奴南侵,攻破洛阳,俘虏怀帝,焚毁全城,史称“永嘉丧乱”,西晋由此衰亡。陶长沙,即陶侃,曾被封为长沙郡公,故名。羽葆,帝王仪仗中以鸟羽联缀为饰的华美,也泛指帝王驾出时扈从的仪仗队。巴邱,古地名,位于江西吉安境内。南陵,地名,位于安徽东南部。寿考,年高长寿。后六句为第二层,描写陶侃废宅,抒发怀念之情。天门翼,据记载,陶侃梦生八翼,飞而上天,见天门九重,已登其八,唯一门不得入。看门人以杖击之,因坠地,折左翼。故陶侃位至八州都督。后指官至高位。宋人秦观《次韵太守向公登楼眺望》诗:“粉堞女墙都已尽,恍如陶侃梦天门。

”诗中说陶侃虽然去世,祠庙里仍有他的画像,废宅中留有一块像酒杯一样石头,郊野里留有他曾经督促部下栽种的官柳,青青摇曳,秀色可餐。人虽不在,但精魂犹存。

在作法上,本诗有两大特点,值得探讨。一是多用典故,书卷气十足。二是先写功绩,再写废宅,先虚后实,虚实结合。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