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州人物——“空中之友”的幕后英雄徐金娥
“空中之友”的幕后英雄
1949年9月29日出生,1966年葛店中学毕业,由于文化大革命,1968年从咸宁财校回乡务农,1970年在葛店新界公社广播站当播音员,1972年,被推荐至武汉大学中文系学习,1975年毕业分配到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工作至今。她先后在青年部工作6年,对台广播部工作15年。1991年破格评聘为主任编辑。1995年至2003年任中央电台农村部副主任。2004年至今在《中国之声》经济新闻部任业务指导。
人生感悟
勤勤恳恳做事,
清清白白做人。
早在去北京之前,就听人介绍说徐金娥为人热情,本来我和她约好周一到她工作单位中央电台去采访她,可星期天时,原本有事的她有了空闲,怕我人生地不熟找不到地方,她硬是让丈夫开车来到了我住的宾馆,遗憾的是我已外出采访,她扑了空。
虽然以前从未与她打过交道,但是她的这一举动却让我们顷刻间没有了距离。第二天,看着年过半百的她,老远就带着笑容从戒备森严的中央电台大楼里轻盈地快步走出,并冲我扬着手中的出入证示意还要去办相关手续时,我真切地感受到,她的热情发自于内心。
笑对人生
徐金娥出生于原鄂城县新界公社,1966年从葛店中学毕业后,因为家里兄弟姐妹多,她选择了学费和生活费可以全免的咸宁财校就读。1970年,徐金娥在葛店新界公社广播站当播音员。1972年,作为工农兵学员推荐至武汉大学中文系学习。1975年,毕业后她被选至当时最火红的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工作。1976年,她与青梅竹马的恋人邓建明结婚,开始了两地分居的日子。回想起那段日子,徐金娥说,真是太艰难了。自己一个人带着孩子,每天早上送晚上接,时间显得特别紧。当时电台的办公条件比较差,办公室里人多,每个办公室又只有一部电话,由于当时的通讯条件差,打电话接电话都要 “吼 ”,所以在办公室根本无法写稿。晚上回到家,把孩子哄睡着了,做完家务事,她才开始动笔写稿。
就是在这样一种环境下,徐金娥以自己的勤奋和敬业精神练就了纯熟的采编技能。1991年,她被中央电台破格评为副高职称。
情倾对台广播
1981年,徐金娥调到中央电台对台广播部工作,开始了她人生中最值得回味的15年。
为了把祖国的大好河山推介给台胞,让他们对故乡有认同感,1982年,徐金娥参与创办《神州旅游》节目。别人都特别羡慕她,说:“你多好呀,天南地北到处跑,游遍了名山大川,名胜古迹,多么惬意呀。”她总是笑着跟别人说:“你只看到贼吃肉,没看到贼受罪。”有一次到桂林采访,在那里呆了半个月做了12期节目,每天都是6点起床,凌晨两三点钟才睡。这组名为《风景名城桂林之旅》的节目吸引了不少台胞回乡探亲、旅游,其中《江上奇峰留县令 山下秀水醉游人》一篇被收入1984年第一期的广播文选。
1984年,徐金娥被调到《空中之友》栏目当编辑,这是中国大陆最早采用主持人形式的节目,在台湾的影响很大。她写的很多稿件伴着主持人徐曼那柔美的声音传到了台湾。最让她难忘的是《马老伯带着寿衣赴港会亲》在台湾同胞中掀起的波澜。
1985年,一位姓马的老人,因为儿子年轻时去了台湾,父子俩辗转取得联系,约定到香港会面,80多岁的老父亲重病缠身,怕身体吃不消,就带着寿衣去与儿子见面。5天中,儿子恨不能将多年未尽的孝道都弥补回来,对父亲照顾得无微不至。可马老伯回到家乡第二天就离开了人世,悲痛欲绝的儿子却不能回来奔丧。当地对台办写了个消息寄过来,编辑部领导认为这里面有文章可做,但是原稿只有五六百字,难以下手。徐金娥接下了这件棘手的活,想了几天,写成了3000多字的夹叙夹议的《马老伯带着寿衣赴港会亲》。稿子播出后,在台湾听众中引起强烈反响,许多台胞在两岸通信极为困难的情况下,冒着风险来信说,他们是哭着听完这个节目的,他们觉得这个故事讲的就是自己的事,他们的父母年龄都很大,再不抓紧时间回乡探亲,怕再也见不到父母的面,成为永久的遗憾。
徐金娥还参加了九届“海峡情”征文的组织和评委工作,每年一次的获奖征文颁奖大会特别热闹。获奖的台胞从港澳台地区甚至世界各地到北京来领奖,虽然他们所花的路费远远超过奖品的价值,但他们还是宁可放下手中的生意或家务,不远万里到北京来领奖,他们说这里有世界上最珍贵的东西——亲情。
干了15年对台广播,她从来没有机会到台湾去过。在中央电视台工作的儿子最能体谅母亲的心情,他对妈妈说:“妈,等我有钱了,一定帮您圆个梦,让您到台湾去旅游一次。”
故土不了情
每一个离家在外的人都希望故乡富裕,徐金娥更不例外。
早在1982年,在《神州旅游》中,她最先推出了《三国旧地游》,把鄂州作为一个重要的景点推出。在后来的《两湖长江行》中,她再次用深情的笔调向台胞介绍了鄂州的景点,台里的同志都笑她的“家乡情结”,说她“以权谋私”,她诚恳地说,我的家乡不仅美,而且是中华文化的代表之一。每当她写故乡的稿子时总是带着一种特殊的感情,浓浓的乡情、内心的思念在字里行间弥漫。在节目中,她还经常把家乡的产品向台胞推介。在每次聚会中,只要听到台湾方面有来大陆投资的,她也总是把家乡隆重推出。
她爱家乡,也爱帮助来自家乡的人们。鄂州驻京办申办遇到困难时,葛店一家制衣厂因商标混同无法与外商兑现合同时,只要是家乡的事,她都尽自己所能帮助解决。也正是因为她的热情,家乡人民一直没有忘记她,虽然她的出生地现已划归武汉,但是每年的鄂州驻京人士联谊会,人们都会千方百计找到她,今年还推选她当联谊会的副会长。
无论从哪个方面说,她都是个勤奋而成功的人,但她却更愿意我们说她是个真性情的人,一个妻子,一个母亲,一个奋斗在京城的普通女性,做着她想做的事,过着她想过的生活,舒心而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