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州作为赤壁之战的前沿阵地的原因是因为

根据以上历史记载可以看出,赤壁之战发生之前,孙吴和刘备应该是处于长江下游,而曹操肯定是处于长江上游,这也是曹操为什么会自信心满满的膨胀得不得了的原因之一,同时也是三国演义里诸葛亮要借东风故事前奏之一。

其一,周瑜水军已经进驻夏口,溯江而上迎击曹公,则赤壁之战只能发生于夏口上游的蒲圻赤壁。如周亦斌、韩冰华、伍学进说:“(周瑜)从柴桑出发,领精兵三万溯江而上,进驻夏口,与刘备军队会合。设夏口为大本营,共同抗击曹操。然后‘再进,与操相遇于赤壁’。..只能是夏口以西的蒲圻赤壁。”葛楚英说:“从夏口逆水而上,遇于赤壁,这个赤壁只能是蒲圻赤壁。盛瑞裕说:“赤壁之战前,曹操尚未控制夏口一带....与备俱进’四字,突出了孙权的两路人马不是坐守,更非东退,而是水陆并驰、挥师西进的实况。而遇于赤壁’则正好道明了他们与曹军遭遇的地点是夏口以西的赤壁。”汪福宝亦云:“赤壁战场应在巴丘与夏口之间,亦即今湖南岳阳至湖北武汉两地间的长江沿岸某处。”

其二,“赤壁”在江南,而蒲圻赤壁恰在长江南岸。南宋初赵彦卫在《云麓漫抄》卷六中云:“赤壁初战.操军不利.引次江北,而后有乌林之败,则赤壁当在江南岸。”赵彦卫应是将周瑜所驻营的“南岸”理 解为“赤壁”的第一人, 此后历代学者将赵氏之论奉为圭臬,王象之《舆地纪胜》、祝穆《方舆胜览》、胡佳《赤壁考》以及《明.统志》《大清-统志》卢 强《三国志集解》等 史地名著无不沿袭这一结论,今之学术界颇多学者亦由此认定“赤壁”在长江南岸。如陈可畏说:“明胡理在《赤壁考》中说:.....按《三国志》,操自江陵西下,备与瑜由夏口往而逆战,则赤壁非竞陵之东与齐安之步下矣。又赤壁初战,操军不利,引次江北,则赤壁当在江南,亦不 应在江北。

此说十 分正确。”单长江说:“联军“逆曹公遇于赤壁’的赤壁必然在南岸黄志面强、黄惠贤亦说:“初一交战,曹军即败。引次江北'驻守乌林,而瑜等在南岸’,与曹军夹江对峙。曹军与刘孙联军仅一江之隔,曹军驻守乌林,周瑜据守对岸的赤壁。”

记载中可知,周瑜、刘备驻防江南鄂县之江滨,与曹操隔江对峙,曹操所“引次”的江北岸就是“赤壁”,位于夏口之东、樊口之北,即今湖北省黄州赤壁(又称“赤鼻山”、“赤鼻矶”等)一带。古今不少学者力主“蒲圻赤壁”说,而斥“黄州赤壁”说“乖谬”。但在笔者看来,“黄州赤壁”说较之“蒲圻赤壁”说要可信得多:(1)考之古代文献资料,“黄州赤壁”说与原始记载相符,位于长江北岸。鄂县(今鄂州)与邾县(今黄州)之间的江面约有十里之宽,适宜于舰船航行和作战。北宋文学家兼学者苏辙作《黄州快哉亭记》云:“赤壁之下,波流浸灌,与海相若。...涛澜汹涌,风云开阖:昼则舟相出没于其前,夜则鱼龙悲啸于其下。””苏辙描述黄州赤壁之下江面极其宽广,与《江表传所载相吻合。从古代军事常理上看,黄州赤壁位于鄂县上游不远处.是孙刘联军突袭的有效距离。宋人赵彦卫在《云麓漫抄)卷六中云:“《齐安拾遗》以赤员山为赤壁……

六中云:“《齐安拾遗》以赤鼻山为赤壁....其说尤谬。盖周瑜自柴桑至樊口会刘备,与备进军逆操,而后遇于赤壁,则赤壁当在樊口之上。今赤鼻止在樊口对岸,何待进军而后遇?宋人祝穆《方舆胜览》、清《御批资治通鉴纲目》、民国《湖北通志》等史地著作均沿袭赵彦卫的看法。今学术界亦有学者作如是理解“孙刘联军从樊口一起进军,然后与曹战于赤壁,而樊口离黄州很近,这怎能谈得上进而后遇呢?”1]如前文所说,宋人赵彦卫对于赤壁方位的分析颇多肤浅之见,学者们大可不必奉为真理。“赤壁”是一种泛称,即指红色的江岸,从黄州团风(古称"乌林”)至黄州赤壁矶沿江约五十里皆为“赤壁”。周瑜、刘备从樊口出发向夏口进军,无论前进十里还是数十里,都可以谓之“进”;而在沿江五十里赤壁的任何地方遭遇曹军均可说是“遇于赤壁”,怎么能说谈不王 “进而后 遇"呢?遭遇战之后.联军回防南岸鄂县, 鄂县江滨自古及今多滨江湖泊和河流大江港湾,水军船舰可随地驻营。按《江表传载,刘备驻樊临口,那么周瑜驻何处呢?清《湖广通志》卷十二在“大冶县“条下敏循-西塞在县东九十里,名道士六中云:“《齐安拾遗》以赤鼻山为赤壁....其说尤谬。盖周瑜自柴桑至樊口会刘备,与备进军逆操,而后遇于赤壁,则赤壁当在樊口之上。今赤鼻止在樊口对岸,何待进军而后遇?宋人祝穆《方舆胜览》、清《御批资治通鉴纲目》、民国《湖北通志》等史地著作均沿袭赵彦卫的看法。今学术界亦有学者作如是理解“孙刘联军从樊口一起进军,然后与曹战于赤壁,而樊口离黄州很近,这怎能谈得上进而后遇呢?”如前文所说,宋人赵彦卫对于赤壁方位的分析颇多肤浅之见,学者们大可不必奉为真理。“赤壁”是一种泛称,即指红色的江岸,从黄州团风(古称"乌林”)至黄州赤壁矶沿江约五十里皆为“赤壁”。

周瑜、刘备从樊口出发向夏口进军,无论前进十里还是数十里,都可以谓之“进”;而在沿江五十里赤壁的任何地方遭遇曹军均可说是“遇于赤壁”,怎么能说谈不王 “进而后 遇"呢?遭遇战之后.联军回防南岸鄂县, 鄂县江滨自古及今多滨江湖泊和河流大江港湾,水军船舰可随地驻营。按《江表传载,刘备驻樊临口,那么周瑜驻何处呢?清《湖广通志》卷十二在“大冶县“条下曰,西塞在县东九十里,一名道士狱。《江夏风俗记》:”延连江侧,东望偏高,谓之西塞山。对黄石九矶,两山之间如关塞也。”《括地志》:“孙策攻黄祖,周瑜破曹操,刘毅攻桓玄,唐曹王皋复淮西,皆寨于此。》《括地志》等史地文献认为赤壁大战前周瑜水军驻营于西塞山线,其根据何在不得而知,但周瑜水军驻营于鄂县沿江河港关塞应是合乎实际的。唐人罗隐曾在《西塞山》一诗下注云:“在武昌界,孙吴以之为西塞。”既为著名关塞,东吴水军驻守于此乃自然之理。黄州赤壁位于樊口上游江对岸十余里处,西塞山位于赤壁下游五十里余里,这个距离正是黄盖诈降、周瑜刘备发动突袭的有效距离,距离太近,黄盖诈降容易被察觉,距离太远,联军主力难以实施突袭。相反,蒲圻赤壁与洪湖乌林之间江面宽度仅有三里,两岸相望一清二楚,黄盖船队如何实施诈降?如何行至“中江举帆”?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