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分省份高考录取率破90%!大学文凭,还有多少含金量?

最近一段时间,各省相继发布2020年高考招生情况数据。浙江省2020年共有32.6万考生,实际招录30.77万人,总录取率达到94.38%;河北省2020年高考报名人数为62.5万,录取人数为57.25万,录取率为91.6%;四川省2020年普通高考报名67.47万人,共录取58.63万人,高考录取线为86.9%;安徽省2020年高考报名人数为52.38万人,全年共录取考生439485人,高考录取率约为83.7%。与此同时,全国各地区高考本科录取率普遍超过40%。
部分省份高考录取率破90%,意味着在一些地区,高中生只要想上大学,基本都能上。而本科录取率超过40%,接近50%,则意味着每两个高考生,就有一个人有接受全日制本科教育的机会。
还有一项数据显示,到2019年,国内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了51.6%,在学总规模首次突破4000万人,高等教育正式进入到普及化阶段。上大学如此容易,大学文凭,还有含金量吗?
从供求关系变化看,大学文凭的含金量确实在下降。由于每年都有大量高校应届毕业生,以及许多没有就业的往届毕业生和辞掉工作岗位的高校毕业生涌入就业市场,而市场无法提供足够多的相对应的岗位,导致出现了较为严重的“供大于求”。
就业市场上出现“供大于求”,会带来诸多问题,比如名校大学生或高学历大学生开始“降维打击”,重点大学毕业生降低求职标准,与普通院校毕业生争抢工作岗位;研究生降低求职标准,与本科生争抢工作岗位;本科生降低求职标准,与专科生争抢工作岗位。就读院校越没名气、学历层次越低的高校毕业生,越难找到满意的工作。
简而言之,全国各地高考录取率接近或超过90%,本科录取率普遍超过40%,直接造成“学历通胀”,本科学历不再稀缺,甚至研究生学历也变得比较平常,加上社会整体就业环境恶化,以及未来不确定性因素的增多,“供大于求”的现象或会越来越严重,所有学历层次大学文凭的社会价值都不可避免地下滑。
不过从文凭本身的价值看,大学文凭的含金量并没有减少。首先,高校教学水平总体上保持着上升趋势,这不仅与教师队伍综合素养提升有关,也与日趋开放的社会环境和日益重视创新思维的学习环境有关。其次,学生素质总体上保持着上升趋势。学生素质的上升与家长素质的提升和人们整体素质的提升都有着一定的关系。
在文凭价值的比对上,我们经常会听到这样一种说法:现在的大学文凭比不过三十年前中专文凭。“大学文凭比不过中专文凭”其实是指文凭社会价值的变化,不是指文凭本身价值的变化。上世纪八十年代,中专文凭得到了广泛认可,不是因为当时的中专生比现在的本科生学到了更多知识,而是因为各行各业普遍缺乏专业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中专生在当时就是“高级知识分子”。
可是现在的大环境发生了巨大变化,对大多数高校大学生而言,即便经过了更为完备的专业训练、拥有更多的知识,他们也很难再遇到“被招聘单位争抢”的情况,一些认为大学文凭含金量过低的人总喜欢把上世纪八十年代的中专生和现在的大学生做对比,这是很不客观的。文凭价值的评判,必须要考虑时代印记,脱离时代的文凭对比,没有任何实际意义。
事实上,大学文凭社会价值的下降在全球范围内都存在,是激烈的市场经济所决定的,非人力所能控制。没有背景没有资源的普通人,只有通过不断提升学历层次或通过其他类型的努力提升自身价值,来弥补文凭社会价值下降带来的负面影响。
需要强调的是,虽然部分地区高考录取率破90%,高考本科录取率接近50%,但拥有本科学历的大学毕业生占全国人口数还是不到5%,“70%大学生是家庭的第一代大学生”。或许现阶段大学生数量的“超标”,能更为快速地提升整个人口的文化层次和素质水平。
当然,我们应该承认,高校的教学和人才培养模式,有很大的提升空间。仍然有一些高校,不重视学生培养,不优化学科结构,不把教学放在第一位,它们培养出来的学生与市场“脱钩”,得不到认可,也找不到好工作。也就是说,在提升大学文凭含金量这件事上,高校有很多工作要做,而且要尽快去做。
高校需要“改进”,学生个人同样需要“改进”,有些大学生把高校校园当成“娱乐场所”,认为上大学就是“痛痛快快玩四年”。抱着这种态度读书,拿到手的大学文凭自然很水。如今高校资源非常丰富,师资也越来越好,倘若四年能潜下心去学习,一定会被大学里的美轮美奂、独具魅力的东西所吸引,一定能学到很多本领,也一定可以让你的文凭更有含金量。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