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在身上的六味地黄丸,滋补肾阴再好不过!

六味地黄丸是人们熟知的补肾良药,也是药店里常年的畅销药,其主要功效是滋补肾阴。

六味地黄丸的来历

六味地黄丸最早源自“医圣”张仲景的名著《伤寒杂病论》的“金匮肾气丸”(即桂附地黄丸)。

北宋,太医丞钱乙认为肾决定着人的生长发育,强调补泻要同时进行。于是从“金匮肾气丸”入手,创制了滋补肾阴的名方——六味地黄丸,由熟地、山茱萸、山药、泽泻、丹皮、茯苓六味中药组成。

六味地黄丸——更适用于肾阴虚

需要判断是阴虚还是阳虚。肾阳虚不宜用此药。

肾阴虚的典型症状

潮热盗汗、手心、脚心烦热、口燥咽干,遗精、梦遗、早泄等。

肾阳虚的典型症状

腰膝酸软、不耐疲劳、经常觉得乏力、四肢发凉、喜热怕冷等。

需要注意的是,有些肾阳不足的人,也可能会出现勃起功能障碍、早泄、滑精等性功能问题。

六味地黄丸是如何滋补肾阴的?

在六味地黄丸的方剂组成中,三味补药、三味泻药:

熟地黄、山茱萸、山药称为三补,三味药相配,共同发挥补益肝、脾、肾的作用,效力全面,且以补肾阴为主,补其不足,可治“本”。

熟地黄

滋肾填精以养肾阴,是方中的君药

山药

补益脾胃以益脾阴,是方中的臣药

山茱萸

温养肝肾以养肝血,是方中的臣药

泽泻、丹皮、茯苓称为三泻,这三味药物为泻药,泻湿浊,平其偏盛,为佐药,是治标。

泽泻

泄肾利湿,并可防止熟地黄过于滋腻

丹皮

清泻肝火,同时可以制约山茱萸的收敛作用

茯苓

淡渗脾湿,帮助怀山药健运脾胃

治疗慢性疾病和疑难病也有良效

六味地黄丸为滋阴补剂的代表方剂,常用于肝肾阴亏所致的各种疾病。近年来,医疗界用六味地黄丸治疗多种慢性疾病和疑难病获得了良好的效果。

如治疗糖尿病、消除肾炎蛋白尿、治疗甲胎蛋白低浓度持续阳性、治疗更年期综合征、治疗复发性口疮、治疗牙周脓肿、治疗慢性鼻炎。

人体上自带的六味地黄丸

六味地黄丸每味药的剂量都很有讲究,中成药中每味药的剂量又是固定的,不一定适合所有人。可是总找医生调整剂量是件麻烦事,日常生活中该如何解决呢?

其实,我们每个人身体上本来就“自带”了六味地黄丸,可以在人身上找到具有相似功效的六个穴位:太溪、太冲、太白、然谷、行间、大都。

太溪穴、太冲穴、太白穴——经常用手按揉这三个穴位可以补益肾、肝、脾。

然谷穴、行间穴、大都穴——常按揉这三个穴位可以泻肝火、祛脾湿。

以上六个穴位配合起来,便组成了人体自备的六味地黄丸,每天按一按不但能收到补肾阴、清虚热的效果,还能避免因药物剂量不当造成的危害。

简化版的六味地黄丸

因为穴位具有良性、双向调节的优点,因此不用担心像服中药一样带来滋腻的副作用,所以仅用太溪穴、太冲穴、太白穴三个补穴就可以替代六味地黄丸。

由于肾为五脏之根,所以如果进一步化繁为简,只按揉足少阴肾经的太溪穴就可以代替上述六个穴位,成为最简便版的六味地黄丸。

不宜服用六味地黄丸的人群

1.健康人群

对于正常人群,如果没有明显肾阴虚的症状,不适宜于长期服用六味地黄丸。

2.明显是阳虚(包括肾阳虚、脾阳虚)的人

肾阳虚的人面色偏白,体质虚弱,喜夏不喜冬,这样的人不适于吃六味地黄丸。许多因肾阳不足引起的勃起功能障碍患者,如果一味地服用六味地黄丸,病症就会“雪上加霜”。应该选择治疗肾阳虚的药物,比如金匮肾气丸。

3.肾阴虚但脾胃功能不好的人

六味地黄丸是偏于补阴的药,配方中阴柔的药多一些,吃了后会妨碍消化功能。中老人一般脾胃功能不强,服用更要谨慎,不能长期连续服用。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