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偏方】雪中送炭!逼走“老寒腿”的方子来了,化解冷风骨疼、寒疝、寒痹
学习老中醫养生知识
入秋了,天气一天凉比一天。很多老寒腿的人,这个时候又该紧张了。到了冬季以后,冷风骨痛是十分常见的。很多上了岁数的人,从现在起,就得穿厚裤子了。尤其是多年坐骨神经痛患者,证属虚寒的,更是这样。
可以说,用乌头桂枝汤治疗寒证的坐骨神经痛、寒疝、寒痹,这个经验是值得学习借鉴的。
乌头桂枝汤
〖别名〗抵当乌头桂枝汤、桂枝汤加乌头汤、乌头汤、桂枝乌头汤、大乌头桂枝汤
【方源】《金匮要略》
【原文】
寒疝腹中痛,逆冷,手足不仁,若身疼痛,灸刺诸药不能治,抵当乌头桂枝汤主之。(腹满寒疝宿食病脉证治第十.十九)
【解说】乌头桂枝汤主治寒疝兼表之候。腹痛、手足逆冷或麻痹不仁,为寒疝之主要表现,总由陽虚寒盛所致。身体疼痛,则为寒邪痹阻于表之候。病属内外皆寒,表里同病,其治不宜单纯解表或温里,宜以乌头桂枝汤两解表里寒邪。药后出现的如醉状或呕吐,是药已中病的“瞑眩”现象,但并非每人必现。若无其它不良反应者,可不必服药;若服后出现呼吸、心跳加快、脉搏有间歇现象',甚至神志昏迷的,则为中毒反应,急当抢救。
【组成】乌头大者五枚(熬,去皮,不咀)桂枝三两(去皮) 芍药三两 甘草二两(炙) 生姜三两 大枣十二枚
【用法】乌头以蜜2斤,煎减半,去滓,以桂枝汤5合解之,令得1升,后初服2合;不知,即服3合;又不知,复加至5合。其知者如醉状,得吐者为中病。
【主治】寒疝腹中痛,逆冷,手足不仁,若身疼痛,灸刺诸药不能治;贼风入腹,攻刺五脏,拘急不得转侧,呼叫发作,有时使人陰缩。
【功用】逐冷调营。
【方剂歌括】 腹痛身痛肢不仁,药攻刺灸治非真,桂枝汤照原方煮,蜜煮乌头合用神。(《金匮方歌括》)
【运用】
一、寒疝
赵守真医案:袁素珠,青年农妇,体甚健,经期准,已育子女三四人矣。一日,少腹大痛,筋脉拘急而未稍安,虽按亦不住,服行经调气药不止,迁延十余日,病益增剧,迎余治之。其脉沉紧,头身痛,肢厥冷,时有汗出,舌润,口不渴,吐清水,不发热而恶寒,肢以下痛,痛剧则冷汗出,常觉有冷气从陰户冲出,痛处喜热敷。此由陰气积于内,寒气结搏而不散,脏腑虚弱,风冷邪气相击,则腹痛里急而成纯陰无陽之寒疝。窃思该妇经期如常,不属于血凝气滞,亦非伤冷食积,从其脉紧肢厥而知为表里俱寒,而有类于《金匮》之寒疝。其谓:“腹痛脉弦而紧,弦则卫气不行,即恶寒;紧则不欲食,邪正相搏,即为寒疝”。
……本病证状虽与上引《金匮》原文略出入,而陰寒积痛则属一致。处以乌头桂枝汤:制乌头12克,桂枝18克,芍药12克,甘草6克,大枣6枚,生姜3片。水煎,兑蜜服。
上药连进2帖,痛减厥回,汗止人安。换方当归四逆加吴茱萸生姜汤,以温通经络,清除余寒,病竟愈。(《治验回忆录》1962:76)
按语:少腹痛、冷汗出、肢厥冷、头身痛,口不渴、舌体润,表里皆寒象现,故以乌头桂枝汤取效。
二、寒痹
谢长彦医案:魏某某,女59岁,农民,1982年12月初诊。患者主诉右肩关节发凉疼痛沉重酸胀月余,昼轻夜重,手臂渐不能抬举,穿衣、持物均困难。检查:右肩关节局部不红肿,按之滑动感,轻度压痛,活动受限,舌淡苔白腻,脉沉细。
化验检查:血沉10毫米/小时;类风湿因子试验陰性;抗“O”<500单位。此乃风寒湿之邪乘虚袭人,痹阻筋脉关节,荣卫不和,经脉壅滞不通而致。治以温经散寒,除痹止痛。
投以乌头桂枝汤加味:炙川乌6克(加蜜2匙同煎1小时),桂枝12克,白芍12克,炙甘草10克,生姜3克,大枣5枚,麻黄6克,生苡米30克。每日1剂水煎服。
患者家属初以药方轻微,不足收功,但头煎服后,即浑身微汗出,皮中似有蚁虫爬行,关节疼痛酸着遂减大半,3剂服尽,右臂渐可抬举过肩。药已中病,后经略事加减,继服20余剂,疼痛诸症若失,关节活动功能恢复,料理家务及劳作后,未有复发。(国医论坛1990;(1):16)
按语:(原按)乌头桂枝汤原为治“寒疝腹中痛,逆冷,手足不仁,若身疼痛,灸刺诸药不能治”而立,从条文看虽为治“寒疝”两解表里寒邪,但从病机和症状分析,又极与风寒湿邪侵入人体致肌肉、筋脉、关节疼麻重着之痹证相似,故笔者于临床喜用本方加麻黄、苡米治疗寒湿痹证,且多获良效。原方后注云:“其知者如醉状,得吐者为中病”。本例服药后身微汗,皮中蚁行感,实为药势行于肌肉之间,经脉风湿凝寒祛除之状,虽未“如醉”“得吐”,亦药已中的。
三、寒坐骨神经痛
这个患者,说来可怜,当时才34岁,正值壮年,却因为坐骨神经痛下不了地。
此人曾经生过好几个孩子,操劳过度,又调养失当,感受寒邪,结果就左腿疼痛。从发病到现在,整整半年。
半年来,患者屡次就医而无效,症状越来越重。最近这一次,也是因为冬季不慎受寒,导致疼痛加剧,整个左腿根本不能着地。躺下去以后,连翻身都得人帮助。
眼看要瘫在床上了,怎么办啊?家里人在打听到周凤梧前辈的出诊时间和地点后,用车拉着患者就来了。
刻诊,见患者脉象沉细,舌苔薄白,精神抑郁,面色晦暗发黄,形体也十分消瘦。从舌脉和全身症候来看,显然是属于寒证。是寒邪的表现。寒邪主收引和凝滞。它一旦阻滞腿部经脉,患者必然疼痛,而且天越冷,疼痛越厉害。
这个时候就得把患者腿上的寒邪逼出去。
在了解到这些情况以后,周师给开了一张方子:
制川乌9克,桂枝9克,炒白芍12克,全当归9克,钻地风12克,千年健12克,伸筋草12克,川牛膝9克,炙甘草6克,生姜6克,红枣4枚。所有这些药材,水煎服。其中的川乌,必须先煎,久煎。
这里头,川乌、桂枝、白芍、甘草、生姜、大枣,是乌头桂枝汤的配伍。这张配伍,出自《金匮要略》,能散寒止痛,调和营卫。它在桂枝汤的基础上,加了一个乌头。
川乌这个药,有毒。生品内服是不可以的。制川乌,可以内服,但必须先煎久煎。此药号称中医里头治疗寒邪的第一把刀,能祛风除湿、温经止痛,对于风寒湿痹,关节疼痛的治疗特别拿手。
古人甚至说,一切沉寒痼冷之症,用此无不奏效。它用医案里的女患者身上,就是要把筋骨内的寒邪往外驱散。
当然,往外驱散,就需要打开出口。所以,在川乌之外,加了一个桂枝汤。桂枝汤,我们都知道,是辛温解表的,它可以散寒。桂枝汤负责在外头,把肌表打开,这就相当于给寒邪创造了退路。同时,里头川乌再这么一逼,寒邪就乖乖地逃走了?患者的腿,就不疼了。
为了增强祛风除湿、舒筋通络之能,这里加上了,钻地风、伸筋草、千年健、川牛膝。当归一味,可以养血活血。它和白芍一起,调整患者的血。血通了,陽气跟着就过去了,患者的腿就犹如拨云见日,很快不疼了。
结果,药用6剂,患者脸上出现笑容,疼痛大大减轻,可以活动了。再用6剂,患者腿上疼痛消失,可以走路,一切操作如往常。
这么好的疗效,其实连周师也没想到。
温馨提示:有需要的读者朋友,建议在中医师的辨证指导下来借鉴、应用。切记,辨证不能错。一旦辩证错误,药用反了,就坏了。其二,川乌有毒,服用不当,会造成严重后果。
温馨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