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健、孟庆占:元代雕塑大师刘元考[上]
元代雕塑大师刘元,在美术史上是一个具有极大影响的人物。但关于他的身世经历、创作历程、艺术成就,历来研究不够。从清代起,又把他和元代另一位雕塑名家刘銮混同在一起。下面就相关问题谈谈我们的意见。
一,关于刘元的生卒年的推定
最早记录刘元生平事迹的文献资料,就目前所知,是虞集《道园学古录》[1]内所收《刘正奉塑记》一文,其文略曰:
至元七年,世祖皇帝始建大护国仁王寺,严梵天佛像,以开象教于天下,求奇工为之,得正奉于黄冠师。正奉先事青州托道箓,传其艺非一。及被召,又从阿尔尼格国公学西天梵相,神思妙合,遂为绝艺。凡两都名刹,有塑土、范金、抟换为佛者,一出正奉手,天下无与比者。由是上两赐宫女为之妻,又命以官长其属。迨今四十余年,凡行幸,无所不从。今上皇帝犹重象教,尝敕正奉:非有旨,不许擅为人造它神像者。……正奉名元,字秉元,蓟之宝坻人。年七十矣。其官曰昭文馆大学士、正奉大夫、秘书监卿。抟换者,漫帛土偶上而髹之,已而去其土,髹帛俨然其像。昔人尝为之,至正奉极好搏丸,又曰脱活,京师人语如此。
按,虞集(1272--1348),字伯生,号道园,人称邵庵先生,元代著名学者、诗人。素负文名,与揭傒斯、柳贯、黄溍并称“元儒四家”;诗与揭傒斯、范梈、杨载齐名,人称“元诗四家”。元仁宗时(1312----1320),担任集贤修撰。文宗(1239---1331)时,任奎章阁侍书学士。卒谥文靖。《刘正奉塑记》作于1317年(元仁宗延佑四年)或以后之一、二年,此年刘元“年七十矣”,上推70年为1247年,则刘元生年当在1247年或稍前。又据元代《秘书监志》载,延佑元年(1314)九月,刘元始任秘书监卿,散官昭文馆大学士、正奉大夫,兼任诸色人匠总管府总管[2],此年刘元约在67岁或68岁,下推3年至延佑四年,年70或71岁,与虞集的记载若合符契。《宝坻县志》记刘元生年为1250年[3],是不准确的。
虞集像
虞集作《刘正奉塑记》时39岁,正当壮年,其诗文,已名满天下,故所记刘元事迹,是可信无疑的。“世祖皇帝始建大护国仁王寺”时(1270),虞集尚未出生,而刘元已经是24岁的奇工巧匠了。
至于刘元之卒年,未见任何文献记载,据《元代画塑记》,延佑四年(1317),刘元奉旨塑造了青塔寺山门内四大天王;延佑五年(1318)十月,刘元奉旨塑造了香山(寺)四大天王;延佑七年(1320)刘元之徒张提举、画工尚提举等“于兴和路寺西南角楼内,塑马哈哥剌佛及伴绕神圣,画十护神”。延佑七年(1320),刘元已近75岁了,尚在亲自塑造或督造佛道神像,可见身体康健,老当益壮。之后,虽未见刘元的事迹记载,从其身体状况推断,刘元寿享鲐背(90岁)是有可能的。《元史》称其“以寿终”,可知刘元不死于疾病。续永庆《玉皇庙》一书推定刘元卒于1334年,享年94岁,应该接近事实,唯不知其所据为何耳[4]。
《宝坻县志》记刘元卒于1320年,也是不准确的[5]。宝坻是刘元故里,为刘元立传,竟把刘元生卒年造成20年以上的误差,真是太不应该了。
综上所述,刘元约生于1247年,约卒于1337年,享年90岁左右。此外,刘元为“蓟之宝坻人”[6],今属天津市。其确切的出生地是,今天津市宝坻区大钟庄镇刘兰庄村。刘元去世后,葬于刘兰庄。“文革”前,其坟茔尚存,“文革”期间(1966—1976),坟茔被毁。今天的刘兰庄人大多还能指出刘元坟墓的大致位置。
二、刘元学艺于托道箓和阿尼哥
在雕塑艺术上,对刘元影响最大的,先是托道箓,后是阿尼哥。据虞集《刘正奉塑记》:
“正奉先事青州托道箓,传其艺;及被召,又从阿尼尔格学西天梵相,神思妙合,遂为绝艺。”[7]
又元·陶宗仪之《南村辍耕录》,其卷二十四有“精塑佛像”条,也记载了刘元的事迹,其文曰:
“刘元,字秉元,蓟之宝坻人,官至昭文馆大学士、正奉大夫、秘书监卿。元尝为黄冠,师事青州祀道录,传其艺非一,而独长于塑。至元七年,世祖建大护国仁王寺,严设梵天佛像,特求奇工为之,有以元荐者。及被召,又从阿尼哥国公学西天梵相,神思妙合,遂为纪(绝)艺。凡两都名刹,有塑土范金,抟换为佛,以出元之手,天下无与比。所谓抟换者,漫帛土偶上而髹之,已而去其土,髹帛俨然像也。昔人尝为之,至元犹妙。抟丸又曰脱活,京师语如此。”[8]
按陶宗仪(1329--约1412)字九成,号南村,浙江黄岩人,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史学家、文学家,至正二十六年(1366),成《南村辍耕录》三十卷,记载元代典章制度、艺文逸事、戏曲诗词、风俗民情、农民起义等史料。著作除《辍耕录》外,有搜集金石碑刻、研究书法理论与历史的《书史会要》九卷,汇集汉魏至宋元时期名家作品617篇,编纂《说郛》一百卷,为私家编集大型丛书较重要的一种。还著《南村诗集》四卷、《四书备遗》二卷,以及《古唐类苑》、《草莽私乘》、《游志续编》、《古刻丛钞》、《元氏掖庭记》、《金丹密语》、《沧浪棹歌》、《国风尊经》、《淳化帖考》等。刘元去世时,陶宗仪年仅五六岁,《南村辍耕录》成书时,刘元已逝世32年。
据虞集、陶宗仪的记述,刘元幼时曾出家为道士(“始为黄冠”),师从青州托道箓(《辍耕录》作“祀道录”,后世史料亦有作“杞道录”、“把道录”、“檀遵录”者,应以虞集之说为是。按道箓,乃是道教的一种宗教仪式。道教徒受道箓,和佛教徒的受戒,耶稣教徒的受洗礼,性质类似)。“托道箓”生卒无考。他掌握多种技艺,犹擅长塑像,刘元尽得其传,“至元七年,世祖建大护国仁王寺,严设梵天佛像,特求奇工为之”,有人推荐了刘元,可知此时刘元已是出类拔萃的巧匠了。
陶宗仪塑像
至元七年(1270)以后,刘元又拜来自尼波罗国(今尼泊尔)的大雕塑家阿尼哥(虞集作“阿尼尔格”)为师,“学西天梵相”。由于刘元是“带艺拜师”,推想其师从阿尼哥不久,就掌握了西天梵相的塑造技法,“神思妙合,遂为绝艺”,“凡两都名刹,有塑土范金,抟换为佛,以出元之手,天下无与比”,取得了惊人的艺术成就。
按阿尼哥(1244—1306),尼波罗国(今尼泊尔王国)人。出身王族。擅长绘画、塑像、铸造工艺及建筑,构思精巧。中统元年(1260),元世祖忽必烈令国师八思巴在乌思藏营造金塔,征工匠于尼波罗,得八十人。阿尼哥应募领队,时十七岁。八思巴奇其才,令监领此一工程。次年,塔成。八思巴劝其出家,收为弟子,携至大都,入觐世祖。世祖命修葺针灸铜人像,像成,关鬲脉络齐备,工匠皆叹服,由此受到重用。至元十年(1273),设诸色人匠总管府,任总管。十三年(1276),世祖遣使往尼波罗迎其妻。十五年(1278),诏还俗,令领将作院事,厚加赏赐。阿尼哥先后领建大寺庙九座、塔三座、祠二座、道宫一座;大都、上都各大寺、祠、观塑像多出其手;大都圣寿万安寺(今北京白塔寺)白塔,仿自尼波罗塔式,最有名。他精于造像术、泥塑和铜铸,皆称绝艺。前代塑像称“汉式造像”,阿尼哥传入尼波罗法,号“梵式造像”,元时盛行。凡所制作天文仪器、织造图像及其他工艺品,无不精妙。[9]《元史》有传。
刘元虽是阿尼哥的弟子,却只比阿尼哥小3岁。至元七年(1270),刘元24岁,阿尼哥27岁,正是英姿勃发的青年时代,两个同样身怀绝艺的雕塑家,用自己的艺术实践见证了中尼两国之间的文化交流。
阿尼哥于1306年去世,享年63岁,比刘元早去世30多年。
三,刘元的创作历程
在刘元师从托道箓的少年时代,已经开始了其艺术创作实践。以后,刘元名气渐大,塑作渐多。师从阿尼哥后,更是技艺精绝,“凡两都名刹,有塑土、范金、抟换为佛,以出元之手,天下无与比者。”
刘元所塑神像可考者甚多。近人邓之诚(1887--1960)《骨董琐记》卷五转录虞集《刘正奉塑记》云:
“至正七年,建护国仁王寺,诏求天下奇工,造梵天佛像,得黄冠刘正奉,……。及被召,又从阿尼哥国公学西天梵相,遂为绝艺。两都名刹,有塑土范金抟换为佛者,一出正奉之手,天下无与比者。……尝敕正奉,非有旨,不许擅为人造佛像,梵佛多秘不得观,所见上都三皇庙犹古萃,造意得三圣人之微;大都长春宫提点冯道颐,始作东岳庙于宫之东。正奉亲造仁圣帝像、炳灵公像、司命君像,及佐侍诸神。正殿仁圣帝、两侍女、两内侍、四丞相、两介士,其西炳灵公、两侍女、两侍臣;其东司命君、两道士、两仙官、两武士、两将军。初欲造侍臣像,适阅秘书图画,见魏征像,矍然曰:得之矣,非若此莫称为相臣。躆走庙中为之,即日成。所谓抟换者,漫帛土偶上而髹之,去其土,髹帛俨然,其像昔人尝为之,至正奉犹好抟丸,又曰脱活,京师语如此。”[10]
又《元代画塑记》记载了刘元或刘元参与的塑像事,甚至其塑像时所用“原材料”亦记述详备,其文略曰:
延佑四年(1317)八月十一日,中政院使阔阔得奏,青塔寺山门内四大天王,今已秋凉,正可兴工,未审谁塑?奉旨:刘学士塑之。合用塑画匠令阿哥拨。
“五年(1318)正月三十日奉,今岁青塔寺后殿内,先令吴同佥于正面塑大师菩萨,西壁塑千手钵文殊菩萨,东壁塑千手眼大慈悲菩萨,山门内塑天王,用物移文省部需之。山门塑四大天王四尊,执团(抟)换撞以(【校】:此处疑有脱文。)后殿塑大师菩萨三尊,千手眼大慈悲菩萨一尊,千手钵文菩萨一尊。”
“十月二十五日,香山四大天王,命刘总管塑之。阁下毗卢佛,两旁添塑立菩萨二,文殊菩萨一,用物于省部需之。文殊菩萨一尊,高九尺,普贤菩萨一尊,高九尺,火焰二扇,各高一丈五尺,阔七尺五寸。”
“七年(1320)四月十六日,诸色府总管朵儿只等奏,八思吉、明里董阿二人传旨:于兴和路寺西南角楼内,塑马哈哥剌佛及伴绕神圣,画十护神,全期至秋成,塑工命刘学士之徒张提举、画工命尚提举,二人率诸工以往,所需及饭膳,皆令即烈提举应付。秋间朕至时作庆赞,毋误也……”[11]
明·嘉庆刻本《河间府志》卷三《建置》记载庆云县二郎神庙内神像为刘元所塑,“疾疫旱暵,祈祷辄应”,极为灵验。
清·震钧《天咫偶闻》:
姚斌关帝庙,……其像塑威严生动,绝非后代工人所能梦见。帝君正坐左顾,怒形于色视斌。斌袒裼赤足,系发于柱。勇悍不屈之色可掬。七将皆仰视帝旨而意属于斌。马在右而左顾,若长鸣仰诉者。马身装饰甚奇古,尾亦有饰。合一殿人物,如古画一帧,不似神像。或其初竟从古名人卷轴中来,而其塑手之高,恐非刘供(正)奉不能办也。[12]
唐鲁孙《春明燕九话白云》:
白云观……, 第五进是丘祖殿,殿的中央,供长春真人塑像,玉辂卷云,神姿高彻。据说当年刘元塑造这座神像三昼夜不眠不休,才完成初胚,是刘元传世最精品之一,斐铧奂烂,令人望之生敬。[13]
桂郁《涿州:刘备关羽张飞桃园三结义故地的三国文化》:
……楼桑村西北数里有‘敕建三义宫’,是为纪念刘备与关羽张飞而建的。此宫原名蜀先主庙,又称汉昭烈帝庙,始建于隋代,历史上曾多次扩建重修,元代以来一直是京畿名胜,被载入京师的史籍中。三义宫占地近百亩,三进院落。据旧志记载:“前殿所有神像均系木质,高约丈余,雕刻之工绝无仅有。后殿所塑昭烈关张及武侯赵云并甘糜二夫人各像,虽规模略小,亦颇可观’。其中关羽塑像‘精神凛烈,气度沉雄,蕴藉之中尤表现当年至刚大义”。此像为元代雕塑家刘元所塑,“中外艺术家见此塑像多推为华北第一”。[14]
山西晋城玉皇庙二十八宿塑像是中国雕塑史上极为杰出的作品。从整体风格看,该庙西庑十二辰塑像与二十八宿塑像当出一人之手。自古以来,当地均传二十八宿为元代雕塑大师刘元所塑。
据《宝坻县志》载,宝坻广济寺三大士像也是刘元所塑。
据称,今北京八大处大悲寺十八罗汉像[15],也出自刘元之手,不知有无证据证实,望专家进一步研究。
[1] 元·虞集《道园学古录》,“钦定四库荟要”影印本,吉林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2005年5月第一版。第123页。
[2] 元·王士点、商企翁编次《秘书监志》,“元代史料丛刊”本,浙江古籍出版社1992年6月第一版。第24页。
[3] 《宝坻县志》,吴静顺主编,天津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95 年5月出版。第850 页。
[4] 《玉皇庙》,续永庆编,内部资料,1997年。第23页。
[5] 《宝坻县志》,吴静顺主编,第850页。
[6] 刘元是宝坻人,除虞集《刘正奉塑记》、陶宗仪《南村辍耕录》及《元史》刘元本传之记载外,刘元为元中书行省左丞、沿海经略使、昭勇大将军、征南左副督元帅刘深所撰《墓志铭》云,刘深“讳深,字仲渊,世为大都宝坻人”,又云自己与刘深有“梓里之好”,则刘元为宝坻人无疑也。
[7] 元·虞集《道园学古录》,钦定四库全书荟要本,卷七。吉林出版集团有限公司2005年5月影印第一版,第123页。
[8] 这条记载,应源于虞集《刘正奉塑记》,但文字有所不同,如“托道箓”误作“祀道录”,“绝艺”误作“纪艺”,或为后人抄录而致误。
[9] 请参阅“元代别集丛刊”本《程钜夫集》卷七《凉国敏慧公神道碑》。吉林文史出版社2009年12月第一版第79-80页。
[10] 邓之诚著《骨董琐记》,中国书店1991年7月第一版。第161页。
[11] 元·佚名《元代画塑记》,“中国美术论著丛刊”本,人民美术出版社1964年5月第一版。第17页、第20页、第21页。
[12] 清·震钧《天咫偶闻》第十卷。 北京古籍出版社1982年出版,第135页。
[13] 唐鲁孙《老古董》,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年出版,第186页。
[14] http://www.qianlong.com/2006-06-14。
[15] 维基百科 http://zh.wikipedia.org/wiki/大悲寺_(北京)。
作者简介:宋健,天津市宝坻人。中国红楼梦学会会员、天津市红楼梦研究会常务理事、天津市口述史研究会会员。著有《王南村集》《王南村年谱》等。
投稿邮箱:523090170@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