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竹代塑、以竹治污”一根竹子带动一个产业链——访广东建中新竹材科技有限公司
中国经济导报 中国发展网讯 记者罗勉报道竹子是可持续、可降解、可循环的替代塑料的优良选择,近年来,广东建中新竹材科技有限公司与中科院、湖南工业大学、中山大学等科研单位和高校紧密合作,加强核心技术攻关,发挥竹子绿色环保的优势,在“以竹代塑”领域中获得三项科研成果,已正式落地投产。
近日,中国经济导报、中国发展网记者专程到潮州市潮安区沙溪镇走访了广东建中新竹材科技有限公司。
广东建中新竹材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谢奕辉介绍说,中山大学戴武军博士为主研人的研究团队,在国家重点项目的研究中,研发出碳化复合竹编土工格栅。碳化复合竹编土工格栅具有力学性能强、绿色环保、施工平整度平整、防腐、抗老化等优点。广泛应用于设施农业、公路、铁路、机场、码头和生态性河道堤坝护坡、道路护坡、道路路基软基处理等。目前已获得国家专利并通过省标国标立项。2019年我国的塑料土工格栅需求是50亿平方米,产值450亿元。
该系列产品,以两山理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依托丰富的竹子资源和良好的生态环境,变自然资源为经济资源”中的竹子,为主要原料。“可使食无肉,不可居无竹。 无肉令人瘦,无竹令人俗。”该句出自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美食家、画家,历史治水名人苏轼的《于潜僧绿筠轩》。竹与人类的居住环境和生产生活息息相关。全身都是宝,且具有绿色、低碳、环保、可循环利用等特征的小竹子,已发展成为一个永续永远的绿色大产业。目前我国竹林大约有1.1亿亩,须每年轮伐,年产值可达5万亿元。蕴藏巨大的资源、财富和商机,可开发、利用和创造巨大的社会价值。
经中山大学、中科院、中国林科院、广东建中科技“以竹代塑新材料、以竹治污新产品”团队的研发,碳化复合竹编土工格栅已取得智能碳化成型技术、数控纵横向应力竹编技术、高分子竹编复合技术三项关键核心专利,由广东建中新竹材科技有限公司研 发、投产及应用,取得良好社会效果。
以竹扶贫、产业发展模式,广东省潮安、广宁、南雄等16个国家林草局认定的产竹县,面积800万亩。竹编土工格栅的产业化,将带动农民参与发展得到更多收入。例如每亩竹子年收入3000元、初加工每人月收入5000元。以竹扶贫,带动就业。实现‘产业发展’和‘乡村振兴’双赢,产生巨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谢奕辉激动地说,2020年11月3日,我们给中央有关该项目的报告,中办批转给了广东省、潮州市;广东省委李希书记高度重视,广州市委张硕辅书记重要批示,2020年1月19日、5月9日,广州市工信局两次下发“加快竹类新材料科技创新中心和产业园选址建设”公函。以上三大科研成果已获17项国家专利,其中碳化复合竹编土工格栅经全国专家评审,省市市场监管局、国际竹藤中心、国家林草局等审批,已经立项制定省标、并上报国家标准委,正主持制定《碳化复合竹编土工格栅 国家标准》。
谢奕辉表示,“小竹子、大产业”,将建立良好的合作互动关系,产学共赢,优势互补,加大科技创新力度,提升科技成果转化能力,做强做大企业,发挥效益,带动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