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搞错了!这才是我们的玩法!

这周的股市,总体上是向上的。

回调应该已经结束。

腾腾爸趁着前几天的股市下跌,略作了一点加仓、调整。

自我感觉又赚了一点便宜。

组合整体表现应该说也是相当不错。

涨亦喜,跌无忧。

对投资者来说,这是一种比较舒服的状态。

所以我对眼前的股市,还是往常的态度:不甚关注,不太谈论,没有机会时静如处子,机会来临时动如脱兔,平时看起来就是——不动如山,佛性投资。

在昨天的文章中,我提到自我定位会始终是一名普通投资者,于是有朋友询问:腾腾爸,为什么你口口声声总是自称普通投资者呢?如果连你也是普通投资者,那我们得做到什么样的程度,才能称得上是不普通呢?

恰好这两天我跟大佬参与互推,公众号里又来了不少新朋友,借机聊聊这个话题,一则回应上边朋友的疑问,二则让新来的朋友也大致了解一下我的投资思想,方便取舍。

证监会在年报里,通常喜欢把投资者区分为个人投资者和机构投资者。

市场上,对个人投资者,俗称散户。

取其个体资金少、总体数量多、跟大户与机构投资者相比更像一盘散沙之意。

因为历史上的散户喜欢追涨杀跌,统计数据上看,八成以上是不赚钱的,所以散户这个称谓又带上了一点苦逼的色彩。

个人投资者这个称谓,过于冰冷、生硬;散户这个称谓,又多多少少带有一点藐视的味道。

都不能让我满意。

后来读格雷厄姆《聪明的投资者》,格氏“普通投资者”的提法,让我眼前一亮,精神为之一振。

我认为对广大个体的散户朋友而言,用普通投资者这个称谓更恰当,既无藐意,又有温度。

而且“普通投资者就有普通投资者的玩法”,只要遵守了适合普通投资者自我身份定位的玩法,收益并不一定差。

普通投资者不普通。

那我为什么总是跟朋友们强调普通投资者的身份定位呢?

原因有三:

第一,强调普通投资者的身份定位,实际上是为了强化普通投资者的优势提醒。

很多人一提到机构、专业,就以为很高大上。

实际上,普通投资者相比于机构、专业投资者来说,还是有很多身份优势的。

最简单的,可能也是大家都耳熟能详的:普通投资者的股市投资资金通常来源于工薪,来源于日常的节俭。

这就让我们的投资实质上处于一种永远也不会满仓的状态。

自有资金,永不满仓,这就是普通投资者相对于机构和专业投资者最显著的两个不同特点。

自有资金,意味着市场无论怎样演绎,仓位高低的主动权都掌握在我们自己手里。

不会出现基金公司股市下跌、投资机会闪现、越需要加大投入、客户赎回的压力越大的窘境。

永不满仓,意味着市场表现越差,投资机会越好,我们手中的后续资金赚取的利润越大。

从这个角度讲,熊市行情持续的时间越长,对有源源不断后续资金支持的普通投资者越有利。

机构投资者这种天生的劣势,是非常不利于逆向思维、逆势操作的。

普通投资者发挥出自身特长,反而更有利于做逆向投资。

第二,强调普通投资者的身份定位,实际上是为了更好地督促构建普通投资者自身独有的投资模式。

有一份好的工作,构建一个低估值、高股息的股票组合,然后一边努力工作,一边安然投资。

雪球滚大之后,股票可以带来更多的流动性收入(股息、打新收益等)。

而这一切,又将反哺我们的工作、生活与投资。

从而达到一种相辅相成、互相促进、良性互动的局面。

绝大多数普通投资者都是从主动收入做起,通过股市投资,逐渐积累和提升被动收入。

直到有一天,从以主动收入为主,进化成以被动收入为主。

工作→投资→工作;主动收入→被动收入;相辅相成,良性互动。

很多人沒有意识到,普通投资者这种天生的投资模式到底有多优秀!

这个话题先放在这,过会我们再聊。

第三,强调普通投资者的身份定位,实际上还是为了从思想深处强化普通投资者的身份认同。

普通投资者永远都不应忘记,我们厮混的市场,是一个被扒了皮、剥了骨、抽了血的股票二级市场。

再好的投资标的、投资机会,转到二级市场后,都会被大打折扣。

大多数人最容易犯的错误,就是把二级市场当成了一级市场,用玩天使投资的方式投机于二级市场。

这种状态,输是必然的,不输才是偶然的。

我以前曾经专门撰文论证,普通投资者最容易犯的错误,就是身份认同错位,把二级市场当成一级市场,不把自己当成普通投资者。

我时时提醒自己永远只是一名普通投资者,就是为了最大限度地提醒自己不要犯上述低级错误。

永远知道自己身处何地、是干什么的、有几斤几两,这样头脑就会少犯迷糊,行为上就会少犯错误。

以我个人为例:

1)我最初的投资资金,就是来源于我与腾妈二人的工资及家庭自有资金;

2)正因为知道后续资金的重要,我在工作之外,还逐渐扩大了自己赚钱的来源与力道——写作、出书、运营公众号,这些都是(说句题外话,很多人忌讳谈这些,害怕被人扣上割韭菜的帽子,我相反,我坦然承认这一切。凡以正当手段获得的收入,我都会予以足够的重视,不偷不抢、合法合规,何必遮遮掩掩);

3)按照“低估值、高股息、稳定经营、适当成长”的原则择股,按照“三五个板块、六七只个股”的原则,构建了一个较为稳健的股票组合;

4)不停地场外赚钱,不停地场内买股——股息再投入,打新再投入,长此以往,无限重复;

5)最终,股票的雪球越滚越大,为我及小家庭带来的被动性收入,渐渐超过工薪、稿费等主动性收入;

6)到目前为止,我还在坚持这个模式,而且,在可见的未来,只要条件许可,我永不会停息这一模式。

工作让我快乐,投资让我丰盈,它们像两条并行的铁轨载我前行!

我的投资实践证明了,这是一种可行的模式。

实际上,我很早就研究过巴菲特的投资模式。

巴菲特的自我身份定位,是“企业管理者”——世人称他为股神,他对这个称谓是不太感冒的,他在不同的场合、多次地强调,他不是炒股者,甚至不是股票投资者,而是企业管理者。

他苦心经营着伯克希尔,伯克希尔的保险业务为他提供了大量成本极其低廉的浮存金;他用浮存金购买优秀企业的股权;优秀企业的股权可以为他带来更多的流动性收入;然后他再拿着这些流动性收入去购买更多的股权……以此往复,最终形成规模宏大的投资循环。

大家看看,他的良性循环模式跟我们普通投资者的投资循环模式,除了有规模上的不同之外,还有什么本质上的差别吗?

显然,逻辑和路径,都是一样的。

这就是我上边提到的问题:普通投资者的投资模式天生具有极其优秀的基因,但是不自知。

所以,在有人质疑腾腾爸普通投资者的身份定位时,我却暗自高兴,因为我知道,我已与巴菲特暗通款曲!

在我眼里,所谓普通投资者的玩法,恰恰就是一种巴菲特式的高级玩法啊。

希望今天关于普通投资者的阐述,可以给朋友们厘清一下市场上最常见、同时也是流毒最为严重的两种错误观点。

第一种观点:普通投资者无法玩转股市。

这两年总有人提醒我们:A股在升级换代,将来必定会与国际接轨,普通投资者最终会被机构投资者消灭和取代。

很多朋友,为此而焦虑。

我可以很把握很确定地告诉你,这话有道理,但你只要做符合自己身份的事,这就是错的——你给自己定好位、并按上边的投资模式躬行不倦,谁都淘汰不了你。

市场的镰刀只能收割到上蹿下跳的投机者,对遵守市场规律的投资者是完全没有办法的。

第二种,股市是暴富之地,我们应该努力尽快实现财务自由,晋级成为职业投资者,从此自由自在,不用再工作了。

这种观点的错谬之处,实在太多。

任何一处,都可以洋洋洒洒独立成章——这里只点点题。

首先,股市不是暴富之地,长期看,它能给我们提供的年化复合投资收益,也就7%上下,加上通胀,10%,所以,请你放低预期;

其次,财务自由是一个相对的概念,如果你甘于“一箪食、一瓢饮”,你现在就已经实现了财务自由——但是,对绝大多数人来说,对于财富的追求是没有止境的:当你吃饱的时候,你会发现世上还有更多比吃饱有趣的事儿;

最后,无论你多么有钱,工作可能都是你人生最好的一项资产——现在,人人都说马云退休了,马云自己也说自己退休了,但最近发生的事,你相信他退休了吗?

人只要还在想着改变世界,改变自己,就没有退休这一说。

无非是从这一种身份变成另一种身份,从这一个岗位变成另一个岗位而已。

最重要的是,工作给你的不仅仅是金钱。

它给你的,可以是整个世界。

总之吧,诸友可以对我下边的几句话进行体味和探讨:

1、在A股,你我注定都是一名普通投资者;

2、做一名普通投资者没有什么不好的;

3、只要做与身份相符的事,普通投资者的玩法,对你我而言,可能就是这个世界上最高级的玩法;

4、牛逼如巴菲特,也跳不出这个套路。

好了,今天就讲这么多。

赞同声、吹捧声、吐槽声、讥笑声,都不一定不精彩,那就把精彩留给留言区!

大笑三声,收工!

全文完。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