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厥和蛔厥

乌梅丸出自《伤寒论》,《伤寒论》:
伤寒,脉微而厥,至七八日肤冷,其人躁无暂安时者,此为藏厥,非蛔厥也。
蛔厥者,其人当吐蛔。
令病者静,而复时烦,此为藏寒。
蛔上入膈,故烦。
须臾复止,得食而呕,又烦,烦者,蛔闻食臭出,其人常自吐蛔。
蛔厥者,乌梅丸主之,又主久利。
以上是《伤寒论》流行本的内容。这段文字内容有缺失,而王叔和或者张仲景加入了补注,因而扑簌迷离。从文字内容来看,原条文是论述藏厥的,因为《伤寒论》本身是论述伤寒病理的,不会突然论述蛔厥,若是要论述蛔厥,一定会将内容放在《金匮要略》中的。
不谦真人解析条文如下。
伤寒,脉微而厥,至七八日肤冷,其人躁无暂安时者,此为藏厥,非蛔厥也。
这是原条文强调“其人躁无暂安时者,此为藏厥”。
令病者静,而复时烦。须臾复止,得食而呕,又烦,其人常自吐蛔。
这是在解析“其人躁无暂安时者”时的特有病象,即病人不能静心而时刻烦躁,“令病者静,而复时烦”,但是同时又指出,病人“常自吐蛔”,即藏厥的病人可能与蛔虫寄生有关,这是观察到的病象而如实记录。
故而最后的结论应该是:
藏厥者,乌梅丸主之。
有蛔虫寄生的病人更容易得藏厥,这是因为蛔虫可能导致里虚,但是藏厥是一个独立的病证,即使没有蛔虫寄生,也有可能会得此病。
《伤寒论》是张仲景所集,王叔和撰次,很多原条文可能是另有作者,在流传中出现讹误,需要仔细辨析。
足三阴之气竭,而手厥阴躁动,称之为藏厥。不谦真人五月一日将在郑州讲授全本《伤寒论》,解析所有的病理,医理和药理,请做好笔记。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