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国310 尉缭说秦王——有无其名又无其实者秦王也

上次说到秦王嬴政很想见兵法家顿弱,也就是尉缭。当然尉缭这个名字是后世人叫他的,在当时他叫顿弱,尉缭是秦王嬴政把他封为国尉之后才称他为尉缭的。顿弱提了一个很苛刻的条件:“老大你想见我,行,但是你不能以老大的礼节来待我,我们得平起平坐,我不参拜你。”嬴政听了是有些生气,但想想人才嘛总是有个性的,咬咬牙答应了,顿弱就出现了。
早些时候李斯进谏秦王的时候,在秦王的座下立足的资本是四字方针“天下一统”。秦王嬴政那真的是很喜欢天下一统,也很希望天下一统,当然最好是由秦国来天下一统,由自己来完成这一桩前无古人,功盖三皇五帝的壮举就最好了。顿弱的到来,在军事上给秦王带来了统一天下的具体的步骤。
双方参见各自落座以后,当然是平起平坐,顿弱就开口说了一段绕口令,而且是古文版的。他说:“天下犹有其实而无其名者,有无其实而有其名者,有无其名又无其实者,王知之乎?”这段话别说现代人看,就算是熟悉古文的古人来听也绕晕了。这话啥意思?看上去拗口,听上去更绕耳。秦王就糊涂了,伙计呀你这绕来绕去的,打算说个啥呀?其实吧,这一段话即便是原文照译,看上去也是很拗口的,既然是这样,我们就不原文字对字的译了,我们就来个意译。换种方式来理解,顿弱说的话是说天下有三种人,有钱没地位的算一种,没钱有地位的第二种,最后那一种既没钱又没地位的,老大你知道吗?当然了如果您理解的时候把这钱换成是实力或是能力,也对。秦王嬴政已经被绕糊涂了,干脆就直接答不知道。
老实说顿弱就没打算让秦王回答,因为这本来就是一句自问自答的话,就好像问你的朋友一样,“哥们儿,你知道我今天为什么那么幸福为什么那么高兴吗?”这种问题通常别人是没有答案的。顿弱也是这样,他顺下去就解释了:“有其实没其名”的这种人,那是商人,商人不用具体的劳作,但是却有囤积粮食的实力,没有农民身份证却有实实在在的粮食。反过来,“无其实而有其名的”那就是田间的农夫了,有农民的身份证明,一年到头面对黄土背朝天辛苦劳作,手头却攒不了多少粮食,这就叫有其名而无其实。第三种人“无其名又无其实”的就是什么都没有的人,这种人基本上说的就是秦王秦老大你啦。”
秦王嬴政吓了一跳,绕来绕去绕不懂就算了,怎么绕半天绕自己头上了。还没等他弄明白呢,更严重的就来了。顿弱竟然毫不客气地开始揭秦王嬴政的疮疤,而且是旧疮疤,那就是拿秦王的老妈来说事儿。顿弱说:“大王您身为万乘之尊,却无孝亲之名,坐拥千里,却无孝亲之实啊。”我们之前说过,秦王嬴政因为老妈参与嫪毐之乱,所以把老妈打入冷宫了。因为不让人提这事儿,也不想让更多的人知道这事儿,他已经连续杀掉二十七个人,并且把这二十七个人统统分尸。虽然第二十八个茅焦来了,茅焦把他给说服了,让他收回成命,但这并不等于秦王嬴政是好了伤疤忘了疼。现在顿弱你哪壶不开提哪壶,您是想死了呢还是想来凑这第二十八个人的数?
秦王这回真的火了,“他姥姥的,当我好欺负是不是,又把老娘搬出来说事儿!”正要发作,还没来得及开口呢,顿弱根本说话不停顿,继续说下去了,“以大王赫赫之威权,不能制住山东六国,却将威权施加于母后,囚禁她,臣私下以为大王这么做不妥。”说完,顿弱停了一下,吞了口口水喘了口气。
这个时候秦王嬴政终于有了开口的机会了,立刻把话题转开了,什么状况吗,我们是来谈国事的,干嘛拿太后来举例子呀。秦王就说了,“先生看寡人能否吞并六国?”这样一来,两个人的谈话才算进入正题——统一天下。
秦王有想法,自然臣下就需要有做法。顿弱说:“依形势而论,韩国遏制天下之咽喉,魏国处于天下的胸腹,大王若可以万金之资,臣愿东往韩国魏国,策动两国执政之臣听命于大王。这样即可兵不血刃使两国臣服,然后以此为据,谋图天下。”
顿弱的这种想法显然和秦王原先想的不一样,秦王想的是统一天下得用暴力,需要战争,光花点钱动动嘴皮子说服几个大臣就能一统天下?讲道理有用的话要警察来干什么呀!再说了,这老小子一上来就拿自己的老娘来说事儿,自己这口气还没咽下去呢,你就向我要钱,亏你也说的出口,得得得,哪儿凉快哪儿去吧,咱那,不吃你这一套。
顿弱把自己花钱去买通权臣的计划告诉秦王以后,秦王显然不相信,就托词了,“寡人国贫,恐无万金之财以兹先生东游韩魏。”秦王嬴政的意思是说,哎呀哥们儿,我国家穷,哪来那么多金子,掏不出那么多钱赞助你去中原旅游。秦王嬴政这么说,摆了明的是要轰顿弱出去,废话说了半天,你就献上这么一个不着调的计策,钱不是问题,问题是没钱,咱秦国穷,先生一边凉快去吧。
顿弱还不死心,他是有自己的考虑和计划的。当今天下秦国最怕合纵,只要山东六国出现分裂,秦国统一天下根本不需要什么策略,直接开战就行了,挨个扁。顿弱就接着说:“如今天下战乱纷纷,诸侯各国不是缔结合纵之约就是采取连横之策。连横之策有利于秦,合纵之策有利于楚。秦王您一旦成为帝王即富有天下,区区万金何足挂齿!而楚国如果成就了霸业,大王您就是拥有万金,又有什么用呢?”
说到这儿,顿弱稍稍顿了一下,弱弱地看了秦王一眼,发现秦王的脸色好像缓和了不少,就接着说:“凭借秦国如此强大,诸侯各国根本不堪一击。我所担心的只是山东各国合纵,联合起来对秦国出其不意的袭击,这就是从前智伯、夫差、齐湣王所以灭亡的原因。希望大王不要吝惜钱财,给各国权贵送礼,利用他们打乱诸侯各国计划,这样,损失最多不过三十万金,而山东六国就可以完全消灭啦。”
在这里,顿弱举的例子--智伯,指的是三家分晋,智瑶率领魏韩两家攻打赵家时,发生的魏韩两家反水联合赵家一起灭掉智家的事情。而夫差指的是春秋末期吴国被卧薪尝胆的勾践所灭。齐湣王的事儿,就是说当年燕国在乐毅的率领之下联合诸侯各国差一点灭掉齐国那件事。顿弱举这几个例子就是说,只要送礼,送三十万金,就可以避免重蹈这些人的覆辙,并且可以顺利灭掉诸侯。
秦王嬴政没做过生意,但也能听得明白,如果这计划能实现,这绝对是小本万利的买卖。仔细盘算一下,其实秦国真的不差钱,成功不成功其实损失也就是三十万,这笔买卖值啊,应该试一试。打心眼儿里,秦王嬴政对顿弱的敬意又长了几分。
从那以后秦王每次见到顿弱,都以平等的礼节相待,衣服饮食都和顿弱的一样,应该说是让顿弱的饮食和服饰的标准和自己一样。顿弱以后每次面见秦王,都和他平起平坐不用参拜,嬴政也不计较。但是顿弱却又不高兴了,因为他对秦王还有其他的看法。
和秦王接触的次数多了,对秦王嬴政有了一个初步的印象和评价,他的原话在史料里是这么说的,“秦王为人,蜂准,长目,挚鸟膺,豺声,少恩而虎狼心,居约易出人下,得志亦轻食人。我布衣,然见我常身自下我。诚使秦王得志于天下,天下皆为虏矣。不可与久游。”这段话是什么意思呢?顿弱是形容秦王这个人,高鼻梁大眼睛,有老鹰一样的胸脯,豺狼一样的声音,但是缺乏仁德,有虎狼之心。穷困的时候,对别人很谦虚,姿态非常的低,但得意的时候就会轻易的吃人了。我顿弱是个布衣平民,然而他见到我总是如此的谦恭礼下,如果有一天他夺得天下的心愿得以实现的话,那么全天下的人就会成为他的奴隶。这种人是不能长期和他交往的,我赶紧溜了先。有了这样的结论,顿弱就一而再再而三的推辞秦王给他的住所,想脚底抹油溜出秦国。秦王嬴政很快就发现了这个苗头,坚决制止,为了留住他的心,还把他拜为秦国的最高军事长官,也就是国尉。从那以后,顿弱就被称之尉缭。
随着时间的推移,渐渐的秦王嬴政发现这个尉缭的主意好使,他也明白了尉缭的意思。这条计策的威力随着时间的推移所发挥的作用越来越明显,在后来秦国统一天下的整个过程当中,只要在军事上和山东各国僵持不下,秦王总是很乐意地拿出大笔的金钱,送到各国的内部上下打点,瓦解敌国的各种势力。其实这种做法,前几代秦王都有在做,只不过到了秦王嬴政这儿有了李斯和尉缭的帮助,这个计划推行得更加明确,更加的有步骤有目的。
到了后来我们总是说“欲使其灭亡先使其猖狂”,其实这只是说了一方面,还有另外一种可能那就是“欲使其亡先使其贪”,只要这个人有贪心,你就有可能击败他。只要让一个国家的内部出现了贪污腐败,总有一天,这个国家就会被拖垮,腐败腐败,既已腐,必将败啊!
文案校对:羊羊
排版发布:黎茕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