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匮悬解》血痹——黄芪桂枝五物汤

金匮悬解卷七

内伤
血痹虚劳十八章
  血痹、虚劳,非一病也,而证有相通。血痹之证,必因于虚劳,所谓骨弱肌肤盛,重因疲劳汗出是也。虚劳之病,必致于血痹,所谓中有干血,肌肤甲错,两目黯黑是也。
    盖劳伤在乎气,而病成在乎血,二十二难解《灵枢·经脉》之文:是动者,气也,所生病者,血也。气主煦之,血主濡之,气留而不行者,为气先病也,血滞而不濡者,为血后病也,故先为是动,后所生也。缘气无形而难病,病必由于血瘀,血有质而易病,病必由于气凝。气倡而血随之,故气动则血病也。其未结而方瘀,由上亡于吐衄而下脱于便溺,其既瘀而又结,则浅聚于经络,深则积于脏腑。其方瘀而亡脱,以阴气堙郁而中寒也,其既结而积聚,则阳气壅阻而变热也。而其先,总缘于土虚。土虚则火热而水寒,金烁而木枯,中枢败而四维不转,故火金伤而神气病于上,水木损而精血病于下。会仲景建中之义,则血痹、虚劳之病,随处逢源矣。
论;动者气,病者血,气无形,血有质,此为瘀血之理论,(还有湿则滞,寒则凝等)气虚而血瘀也。此正好对应十九卷,疮痈之论,病血瘀,阻其卫,卫热瘀阻,热瘀腐蒸,而生疮痈。此营血之瘀阻卫气之行,疮痈之论。
血痹二章
血痹一
问曰:血痹病,从何得之?师曰:夫尊荣人,骨弱肌肤盛,重因疲劳汗出,卧不时动摇,加被微风,遂得之。但以脉自微涩,在寸口、关上小紧,宜针引阳气,令脉和紧去则愈。
1 尊荣人,养尊处优的肥盛之人。身材肥盛,外盛里虚,骨弱肉丰,是骨弱肌肤盛之义。如历节三,肥盛之人,营卫本盛于外也。夫尊荣人,骨弱肉丰,气虚血盛,重因疲劳汗出,营血之风热,外泄汗出,孔窍腠理开也,卧不时动摇而翻滚,加被微“风”遂得之,此微风即是伤寒之义,寒伤营血而窍闭遂得之。
重点,此处言加被微风者,不可作风理解,此风就是外寒之义。此言风不言寒是《内经》中之说法,古书古文中,风寒之简称,为风。此风就是外寒,寒伤其营血也,营血外盛而伤寒,因尊荣之人而里虚,虚不能外发营伤之寒,营伤则血痹。师已言明,血痹之证,必因虚劳。重因疲劳,则营热风泄,孔窍腠理开,则寒易伤,不时动摇翻滚,则被寒伤更均匀,营血伤寒,而痹着不行,风寒之争,则脉自微涩。血痹之病,阴阳俱虚,故寸关俱微,外寒伤营,故寸口关上小紧,小紧者,外寒不盛也,风虚不能外泄,营热不能外蒸,而通经解肌,故小紧也。宜针引里阳之气,外发表寒,寒去风达则痹开,紧去则病愈。
2 久痹不止,而成干血,则为大黄丸。如身体不仁,肌肤甲错,两目暗黑,若久不解,则成血痹虚劳。病在皮毛,此为血痹,善治者治其皮毛。注意区别,瘾疹红斑,中风历节之虚证区别伤寒营辩之实证,疬风之牛皮癣,寒伤营瘀而成实也。观脉法三十,水气五对比学习。
按;此血痹着不行,痹着于外,虽因外寒,终因里虚。此就记住,里虚外伤,可病血痹,也非必尊荣人,言尊荣人者,尊荣之人多是里虚的代表。针引阳气者,以针发外寒也。人若冷时,活动锻炼一会即暖和了,此也为引阳外出之义。(本条或许是火针,烧针发汗之义)
血痹二
血痹,阴阳俱微,寸口关上微,尺中小紧,外证身体不仁,如风痹状,黄芪桂枝五物汤主之。
1 血痹之病,本于里虚,又加外寒之伤也(微风),阴阳俱虚,故脉阴阳俱微,寸口关上微,表阳之微,表阳之阳伤则里阴之阴盛,故尺中小紧,木气之郁,陷于寒水,则见小紧;外证身体不仁,如风痹状,寒伤营瘀,痹着不去,而阻里虚之风也,黄芪桂枝五物汤主之。黄芪,补肝脾之升气,外发营卫而行瘀涩,桂枝通经解肌,大枣白芍,滋血脉而熄风木,倍用生姜,通经络而开痹着也。
2 血痹之证,内虚外寒,营虚而寒伤,营虚之寒涩,郁闭其卫,渐生麻痹,故身体痹着不仁也。此就是外寒伤营,营虚之风,与卫虚之气,俱不能出,则痹着不仁也。血痹,本于里虚而外郁,故血痹虚劳在一章。
师解,营伤寒瘀,卫气郁遏,渐生麻痹,营卫梗阻,不能煦养肌肉,外而枯槁无知,遂以不仁(观中风麻木理)。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