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午书简 || 等你来读(代后记)

甲 午 书 简

——穿越二十四节气

冯 伟/著

悄然渐多的白发里

不知哪一根

属于你

本书映现了一名学者型基层公务员在甲午一年穿行于夜与昼、公与私、灵与肉之间的心路历程。作者以书信体的形式,穿越二十四节气,并借节气抒情言志、写人状物,在吐纳心语的过程中尽释才情,大写诗意人生。同时,又突破了传统书简的局限,天马行空,纵横捭阖,展示了特定环境中的诗心跳动和文思喷涌,构筑了一个不染凡尘的精神家园。本书构思奇特,文字灵动,情趣高昂,充满正能量。

本书于2016年3月由现代出版社出版,2017年1月,荣获泰安市政府最高文艺奖“第三届泰安市东岳文学艺术奖”三等奖。

痴人妄语
短暂人生的绵绵思绪
跃动琴弦,弹与你

附 录

等你来读(代后记)

《甲午书简》的写作,缘于新浪博客好友竹映幽径和桃源笠叟二君。2013年12月2日,幽径兄在其博客里转载了一组“美得令人窒息的二十四节气图”,笠叟兄一见,大赞而藏之,并借图按节气各赋一首七律,每天两首,发于博客。月余,连发完毕,中无杂文,自成一束奇葩。我同样被其图美得发痒,更被其诗戳得心动,也想东施效颦。稍不同者,我是每逢节气才写,“不把二十四节气一口气写完,就是要写鲜活的生活内容,写彼时的心情与感受”(《惊蛰书简》)。待《七律·立春》开篇以后,却又意犹未尽。时在马年正月初四,积淀已久的生活际遇及感悟被过年的氛围裹挟着,如同空中集中燃放或渐次炸响的鞭炮,急剧膨胀。于是,便有了写作本书的想法。

其实,这是向自己发起的挑战。此前的一年两载,我尝试了绝句尤其是七绝的写作,而于律诗还真不在行。能否按节气接连完成二十四首,尚难把握。好在半月才一首,来日方长,倒也没有觉得有很大困难。但是,要完成二十四篇书信体散文,还是仔细斟酌了一番。每封书简都是一次“半月谈”,而且只能在业余,特别是首篇《立春书简》,一下笔就是六千余言,依此合计,二十四简对我来讲是一个不小的工程。不过,当时妻子的打印小店刚刚开张,还没有料到以后会去帮她一大早就到蔬菜市场批菜,更想不到后来市里要筹建左丘明文化研究院,将赋予我更重的工作任务,所以,一咬牙,弓弦上的这支箭矢就射出去了。好在有诸多好友一路互动相扶,这个躁动于母腹中的婴儿,在工作与生活双重压力日渐增大的夹缝里,依然如期诞生了。之后,我又给他洗了洗澡,穿上衣服, 戴上帽子。至于其高矮胖瘦俊丑,则只能随着岁月的流逝,由读者诸君亲自去验看评说了。

浩浩书海,芸芸众生,彼此来往就构成了难以计数的排列组合。其中,一本书与一位读者的相遇、相悦、相知,也就如佛所说的“前世的五百次回眸,才换得今生的一次擦肩而过”,它是需要缘分的。尤其是似我等无名之辈的浅薄之作,如能令人驻足回眸,则更是难得的偶然。作者与读者的缘分在精神层面,未必见面,但须交心。因此,上溯千百年可闻高山流水,纵横数万里能见天涯比邻。在当今浮躁之气仍未消除,众生又迷恋于电脑、手机的时代,如果有谁能够静坐窗前手捧一简,不也让作者倍感欣慰吗?所以,我一贯坚持自己的观点:读者是值得感恩的对象。

如果有谁读了你,还懂了你,又写了你,鼓励了你,教导了你,甚至批评了你,则更是应该千恩万谢的。以此来看,飞鸿踏雪、岱下望月、竹映幽径、泰山愚夫、心河不语、紫菀、老汪、小溪、圣军、梅边、顾全、武文斌、王德席,等等,还有书简中提到的诸多师友,都在此列。特别是亦师亦友亦兄长的杨朝明先生、赵学法先生,对我不仅在学问上倾力施教,在工作上无私相助,在思想上多予点拨,而且百忙之中为本书作序(杨先生是在出席省政协常委会的间隙才见缝插针挥笔赐玉);市老领导、著名回族文化学者杨启勤先生与退休老干部孙传云先生、路民先生等忘年之交,也多予鼓励、教导与支持;中国艺术报社《文化时空》执行主编伊红梅老师,中国孔子研究院儒学会馆馆长、孔子文化(国学)传播中心主任李文文老师,对我都有独到的理解与鼓励;兄长般的朋友桃源笠叟每简一律,接连为书简深情赋诗二十四首,后来我又从中采撷、生发而补充了每封书简的标题;经年的朋友诗人沙戈曾多次帮我联系出书,今又热情出手;老同学白露与马立强,一个欣然题字,一个辛苦作跋;老友张德珩先生对本书一直予以热切关注,并提出诸多积极建议;新知顾文华先生在春节前后的黄金时间里,猝然而欣然、坦诚而热诚地接手、装帧并编排此书;本书责任编辑陈世忠等编审老师都用心费神予以编辑审校……所有这些,都是让我激动的理由。在此,向他们一并致以衷心的感谢!

回首来路,我的人生轨迹在这一年里出现了一个重大拐点,那就是结缘于左丘明文化研究院。感谢组织和领导搭建了这样一个空前的文化平台,也给了我一个团结众人致力于左丘明文化与肥城地方历史文化研究的机会。特别感谢市政协主席何敬鹏先生给我以理解、厚爱、支持与帮助,为我克难奋进、负重前行提供了绵绵动力和坚强后盾。单位其他领导与同事也多予帮扶助力,玉成其事。正如我在给桃源笠叟兄《眉园韵》一书所作的序——《雅颂桃源君子风》中所言:“适天降大任,蒙师友举荐,赖领导奖掖,得同仁相扶,谒诸多贤智,结一干文友,仰仗社会各界,秉承君子之风,延续君子文脉,弘扬君子文化,共举君子盛事。”正是这样一个机缘,丰富了《甲午书简》的内容,也增加了它的厚度。

马年岁尾止笔的这部书稿,已经越过乙未羊年,闯进猴年的大门了。它的问世,可真应了“猴年马月”这个词儿了。或许,等你来读这部书简的时候,会是又一个“猴年马月”了。不过,我依然珍惜这份迟到的缘分。

风 流

羊年大寒次日(2016年1月21日)于泰山西麓一鹤轩

猴年雨水后四日(2016年2月23日)添改

作品推荐:
甲午书简
清且涟猗(1)
清且涟猗(2)
追水风流

作者简介

2012年4月作者于平阴贤子峪

风流,原名冯昌红,后改为冯伟,男,汉族,山东肥城人,肥城市政协文化文史和学习委员会工作室主任科员。文史学者、业余作家。1967年4月生于泰山西南、汶水之阳东军寨村。1988年7月毕业于泰安师专中文系并参加工作,1995年7月函授毕业于山东大学中文系。由乡镇中学语文教师转任乡(镇)党委宣传干事、党委秘书、党政办公室主任,后调市优化办(纠风办),再调市政协。曾任肥城市左丘明文化研究院常务副院长。系中国先秦史学会、中国散文学会、中华诗词学会、山东省作家协会会员,泰安市政协文史委特邀研究员,泰安市重点社科课题负责人,肥城地方志特约研究员。个人业绩入编《中国散文家大辞典》《肥城年鉴(2018)》《边院文化》和新编《边院镇志》以及肥城市情网等,在新浪网建有个人博客(风流的博客)。斋名泰山西麓一鹤轩。

文学创作以散文为主,兼及诗词,作品散见于《时代文学》《山东文学》《散文百家》《青年文学》《泰安日报》《泰山学院报》等,入多部文选。出版散文集《清且涟猗》《甲午书简》。2017年1月,《甲午书简》荣获泰安市人民政府最高文艺奖“第三届泰安市文学艺术奖”三等奖。

主要学术研究方向:左丘明文化和肥城历史文化。主编、合编(副主编)、参编和策划文学、历史、文化、教育、党建、史志等各类图书20多部(正式出版11部,将出2部);创办左丘明研究唯一专门杂志《左丘明文化》(省内部刊号),主编(执行)8期;在省级和泰安市级报刊发表学术论文多篇、消息与通讯百余篇。多次荣获省市以上文学奖、新闻奖、社科奖。为央视《魅力中国城》节目和大型纪录片《中国影像方志·山东卷·肥城篇》提供肥城特色历史文化咨询,并出镜后者访谈。2016年4月家庭荣获第二届全国“书香之家”称号。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