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诗三百首》为何选此诗为卷首,除了意境,作者也是十分厉害的人物!

文 | 季节 ·  图 | 网络

“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吟诗也会吟”,这句诗想来我们都很熟悉,它是《唐诗三百首》写在序言的话。

两个“吟”的意思并不一样,前者是“品味”,后者是“念颂”。

编写这本诗集的是清代蘅塘退士,即孙洙,号蘅塘,晚号退士。

他在山东邹平做县令时,发现市面上的唐诗选集版本种类繁多,大多编选数量大,少则数千,多则上万,很难读完;而且体裁散乱,分类不明确,且选诗标准低,并不能做到诗言志。

故而并不符合蒙学需要,为了能让小朋友更好的启蒙,曾做过校长的孙洙决定重新编一本唐诗选集。

唐朝共有2300多位诗人,要从这么多诗人的诗作之中选取精华,工作量着实庞大。

孙洙在耗费了巨大的心血与精力后,终于在五万多首唐诗中选出311首,共记录77位诗人的诗作,其中杜甫最多有38首,王维排第二,李白排第三。

又分门别类,按照初唐到晚唐的时间顺序,整理为五言古诗、七言古诗、乐府诗、五言律诗、七言律诗、杂诗等篇目。

毫无疑问,这本《唐诗三百首》聚集了唐代极为精华的诗篇,不论是自小背诵牢记于心的“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还是提及春天首先映入脑海的“春眠不觉晓,日日闻啼鸟”,句句经典,朗朗上口,它们的作者也是至今广为人知,璀璨的历史明星。

那么在众星云集的这本选集里,卷首的选择自然极为重要,但它不是诗圣杜甫也不是诗仙李白的,更不是白居易、杜牧、贺知章等人的。

而是张九龄的《感遇》。那么问题来了,在这么多大佬聚集的地方,为什么他张九龄的诗就能脱颖而出,成为开篇第一章呢?

这就要从多方面细细分析了。

先说张九龄这个人,他是开元盛世时一位贤明的宰相,张九龄在任期间,多次劝谏玄宗要居安思危,整顿朝纲,但随着唐玄宗慢慢变老,逐渐被大唐盛世冲昏头脑,变得昏庸起来。

俗话说忠言逆耳,相比之下更喜欢听马屁,最终在李林甫的谗言蛊惑下,将张九龄贬出京师,不久之后,安史之乱爆发,盛唐不再。

张九龄做官期间,敢于直谏,秉公守法,不附权贵,曾多次受到玄宗夸赞,甚至在张九龄去世后,每当有人推举宰相人选时,唐玄宗总会问一句“风度得如九龄否?”

张九龄不仅是出色而贤明的政治家,也是才情卓著可识千里马的文坛大家。

他和王维、杜甫、孟浩然、王昌龄都有交集,除了一同探讨诗词歌赋之外,他也是很多文人心中的榜样,更是引荐过不少人才。

其中王维就是通过张九龄的举荐才得以被重要,孟浩然也是因为张九龄圆了自己的“当官梦”。

由此可知,张九龄不论是地位、才情还是人品,都称得上是一绝,那么他成为开篇“候选人”是不含水分、当之无愧的。

张九龄生于公元673年,卒于公元740年,生平跨越了初唐到盛唐,加上入选的这首诗属于五言,故而可以排在第一篇目中。

张九龄被罢相后,贬为荆州长史,心中感触良多,写下《感遇十二首》,表达其坚贞清高的品德,抒发自己遭受排挤的忧思。

那么在这十二首中,为什么偏偏是第一首作为卷首录入呢,这就要从诗词本身来分析了。

《感遇十二首·其一》

兰叶春葳蕤,桂华秋皎洁。
欣欣此生意,自尔为佳节。
谁知林栖者,闻风坐相悦。
草木有本心,何求美人折!

——唐·张九龄

春天里的幽兰翠叶长势茂盛,秋天里的桂花晶莹洁净。

这世间的草木有着勃勃生机,自然而然顺应着美好的季节。

谁知道那在山林间隐逸的高人,因为闻到草木芬芳而感到喜悦。

草木散发香气源于天性,怎么会求着观赏者攀折呢!

兰叶春葳蕤,桂华秋皎洁。欣欣此生意,自尔为佳节。

诗一开始,便用整齐的对偶,突出了两种象征高洁品格的植物——兰花与桂花。

兰花素有“君子之花”的美称,是高洁典雅的象征。

屈原《九歌·礼魂》中,有“春兰与秋菊,长无绝兮终古”句。

张九龄是广东曲江人,其地多桂,就地取材,桂花同样也有崇高、美好、忠贞之意。

兰花在春风吹拂下枝叶繁茂,桂花在秋月皎洁中清雅脱俗。

花因顺时而愈发繁茂,时节也因花的存在也更加美好,二者互相照应。

既说明了时势造英雄,英雄壮时势的客观辩证的规律;

又表达了只有在政治开明的时代,那些贤士才能够真正的施展他们的才华的思想,流露了自己对重新“遇时”的希冀与渴望。

谁知林栖者,闻风坐相悦。草木有本心,何求美人折!

后四句,诗人同样借用兰、桂自喻,委婉的表达了自己德行高洁并不是为了被人赏识求取功名,而是自己本心如此。

就像这些“草木君子”一般,它们散发芬芳并不是为了被人折取,纯粹出于它们的本性。

“谁知”两字大有出乎意料之外的感觉。隐士由于闻到了兰桂的芬香,因而发生了倾慕之情。

诗的前半截并无人的出现,如今却从无人到有人,这是一个突转,诗情也顿生波澜。

“何求”二字说的斩钉截铁,它淋漓尽致地表现了诗人不肯趋炎附势从而赢得名气的清高志趣。

这首诗不仅说出了张九龄个人的心声,更是代表了自古以来文人的志向与追求。

怀才不遇者,借此言志,表达高洁情操;无才却自认有才自认,也可因此求得安慰,化解心中不平。

孙洙十五岁便中秀才,然而四十岁才得中进士。考取进士后,却未得重用,只在地方辗转,一直是个小官,这首诗也击中了他郁郁不得志的内心。

不论何种心绪,这首诗都慰藉了古往今来多少文人孤寂落寞的心。故而,选取这首诗作为开卷合情合理。

不论何时何地,每个人都有独属于自己的境遇与经历。

有时幸运,生而逢时,可得一番功业;有时坎坷,辗转流离,一世无名。

只愿保有初心,不随波逐流,不蒙蔽本性,淡看潮起潮落、月圆月缺。

寻一方天地,静守余生,来日方长,且行且惜。

(0)

相关推荐

  • 张九龄被贬后,写下一首诗,成《唐诗三百首》的开篇之作

    从小到大我们都知道<唐诗三百首>这本书,但是有没有人知道这本书的开篇第一首诗是什么?这开篇之作就是张九龄的<感遇*其一>. 先让我们一起来看一看这首诗. 张九龄 <感遇· ...

  • 《唐诗三百首》七言律诗 (7卷) 选入56篇古诗

    中国是诗的国度,唐朝是中国诗歌的巅峰.唐诗对中国文学的影响极为深远,历朝历代的文人视唐诗为圭臬,奉唐人为典范.唐诗与宋词.元曲并称,题材宽泛,众体兼备,格调高雅,是中国诗歌发展史上的奇迹. 目录: 七 ...

  • 《唐诗三百首》五言绝句 (3卷) 选入37篇古诗

    中国是诗的国度,唐朝是中国诗歌的巅峰.唐诗对中国文学的影响极为深远,历朝历代的文人视唐诗为圭臬,奉唐人为典范.唐诗与宋词.元曲并称,题材宽泛,众体兼备,格调高雅,是中国诗歌发展史上的奇迹. 目录: 五 ...

  • 《唐诗三百首》七言乐府 (4卷) 选13篇古诗

    中国是诗的国度,唐朝是中国诗歌的巅峰.唐诗对中国文学的影响极为深远,历朝历代的文人视唐诗为圭臬,奉唐人为典范.唐诗与宋词.元曲并称,题材宽泛,众体兼备,格调高雅,是中国诗歌发展史上的奇迹. 目录 七言 ...

  • 《唐诗三百首》七言绝句 (5卷) 选入64篇古诗

    中国是诗的国度,唐朝是中国诗歌的巅峰.唐诗对中国文学的影响极为深远,历朝历代的文人视唐诗为圭臬,奉唐人为典范.唐诗与宋词.元曲并称,题材宽泛,众体兼备,格调高雅,是中国诗歌发展史上的奇迹. 目录: 七 ...

  • 《唐诗三百首》七言古诗 (10卷) 选入29篇古诗

    中国是诗的国度,唐朝是中国诗歌的巅峰.唐诗对中国文学的影响极为深远,历朝历代的文人视唐诗为圭臬,奉唐人为典范.唐诗与宋词.元曲并称,题材宽泛,众体兼备,格调高雅,是中国诗歌发展史上的奇迹. 目录: 七 ...

  • 《唐诗三百首》五言律诗 (8卷) 选入79篇古诗

    中国是诗的国度,唐朝是中国诗歌的巅峰.唐诗对中国文学的影响极为深远,历朝历代的文人视唐诗为圭臬,奉唐人为典范.唐诗与宋词.元曲并称,题材宽泛,众体兼备,格调高雅,是中国诗歌发展史上的奇迹. 目录: 五 ...

  • 《唐诗三百首》五言古诗6卷 选50篇古诗

    中国是诗的国度,唐朝是中国诗歌的巅峰.唐诗对中国文学的影响极为深远,历朝历代的文人视唐诗为圭臬,奉唐人为典范.唐诗与宋词.元曲并称,题材宽泛,众体兼备,格调高雅,是中国诗歌发展史上的奇迹. 目录: 五 ...

  • 唐诗三百首(清·蘅塘退士)全集珍藏版 第六卷:七言律诗

    <唐诗三百首>共选入唐代诗人77位,计310首诗,其中五言古诗33首,乐府46首,七言古诗28首,七言律诗50首,五言绝句29首,七言绝句51首. 五言古诗简称五古有,是唐代诗坛较为流行的 ...

  • 唐诗三百首(清·蘅塘退士)全集珍藏版 第四卷、第五卷

    <唐诗三百首>共选入唐代诗人77位,计310首诗,其中五言古诗33首,乐府46首,七言古诗28首,七言律诗50首,五言绝句29首,七言绝句51首. 五言古诗简称五古有,是唐代诗坛较为流行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