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中医入门易 S(振荡)中医之随机脉法

一、S中医入门易  总结

5月7日,求益社有幸邀请到王永民老师到三元里举行了S中医脉学讲座,王老师是S中医脉学创始人韦刃老师的传承人,老师毫无保留地把需要讲3天的脉学,用短短两个小时快速地给我们讲了一遍,脑子里实在是信息量满满的,你还在回味吗?让小编来总结一下吧~

王老师与中医的渊源

老师来到广州中医药大学,心情是非常激动的,说广州中医药大学是王老师仰慕的学府,虽然老师当初没有考到我们学校,但是老师对待中医是真的热爱的,原因在于老师自幼体弱多病,都是吃抗生素较多,后来,学习了中医,受益匪浅,就再也没有看过西医了。

老师在校成绩非常好,各种经典都背得非常厉害,但是上了临床治病呢,还是很迷茫,临床疗效和老师所掌握的理论,不能有效的结合,然后老师继续学习深造,发现:要想把中医学好,必须要有好的老师。

后来,王老师经过千辛万苦,终于拜了振荡中医脉学创始人,韦刃先生为师。

唯脉无症的观点阐释

振荡中医学创始人韦刃先生曾经提出了“唯脉无症”的观念。

我们传统中医的用药思路,均以四诊辩证用药,以方类证,以方为主,这都是我们所熟悉的,但是S中医完全通过脉诊指导用针用药,却获得简便高效的神奇,药不过数味,针也不过数穴,而且每次用药量剂量,常常仅一克左右!这正是其精髓所在,通过寥寥数味药,调整整体脉象,当之前的病脉逐渐转向平脉之时,症状也会逐渐消失,这就是“唯脉无症”的含义与境界。

这次王老师来讲座的目的,是为大家打开S中医脉学之门。

脉对应的身体部位

S中医的脉位,不像传统中医的脉与脏腑对应,而是脉位与身体部位区域对应了。下面的表格右方对应的是从上一格到下一格连起来的部位,左手的脉对应腰背部,右手的脉对应胸腹部。详情请看推文最尾的歌诀图,或者现场所发的歌诀教材。

脉分为三大结构

一是脉位,脉位就是上面的寸关尺浮中沉,它对应我们人体的18个位象。

二是脉势,脉势的强弱就是我们平时讲的虚和实。

三是九种脉,就是四正和五邪。

如果说摸上去无力,就是气虚;脉体空,就是液虚。阴虚就是脉有热像,但无力,阳虚就是有寒像,但无力。

实证,我们分为“郁瘀水湿痰”。

郁脉就是气不正常的,或者过度的聚在某一个部位。

瘀脉,以摸右关脉为例,把指头按在右关脉上,然后按到底,按到骨膜上,轻轻地左右推,看看有没有摸到像砂砾一样的东西,涩涩的不平滑的感觉,两关都会有,摸瘀脉要左右推移。

水湿痰脉,这个属体液异常,还是要右关为例,不要摸到底,轻轻地搁在上面,看清晰还是不清晰,不清晰就是湿。水湿痰脉以湿象脉最常见,水脉就是比较稀的,痰就是比较稠厚的,但原理都是一样的,都是体液异常代谢性。

辨虚实,指的是辨力量的强与弱。先把手搭于右尺,轻轻地搭在皮肤上,手放松一点,就有力量,慢慢地按到底骨膜上,就会发现没有脉了,手轻轻地抬起一点点,这时候感觉到有脉了,说明我们的身体是好的,脉就是偏实(寸关脉也可判断),这证明元气是充足的。

练寒热,就是阴虚阳虚,还是摸右尺,像刚才一样,一直按到底,轻轻抬起一点点,停上5秒,指尖感觉到热的就是阴虚,寒的就是阳虚,不热不凉就是正常的。

郁脉的位置力量与穴位对应

练郁脉,先摸右关,轻轻地搁上去,体会右关脉,看有没有跳得比较激动的感觉,尤其是吃多了的人,有没有跳动的那种力量感,再体会周围其他的脉,关脉要强一些,当六部脉脉体之间跳动有超过一倍的差异,我们就有治疗意义了,这是用针灸治疗的指针。

S中医脉学

5大创新

1、疾病一元论,把所有的疾病的本质都归为系统能量的异常,就是我们的生理病理心理其实都跟我们一元的元气密不可分的,只有在本质上入手,把系统能量调正常就行了。

2、随机诊疗体系,现在可以这么说,从简便来说,韦老已经实践40多年了,加上王老师这一辈的,加起来都有60多年了,基本可以做到只用药粉治疗各种病。

3、把我们常见的300多味药,一下子缩减到20来味,这样方便了很多诊疗过程。

4、独创了单因脉和单味药的对应关系。

5、由韦老研究的第一代脉诊仪,现在在深圳进一步开发,相信在不远的将来,脉象仪能够被成熟地推广出来。

韦老说,普及中医比治病更重要,过去讲,中医为什么叫上医?中医是治未病的,医生是帮助矫正的。真正要痊愈的,还是要靠病人自己。

有时候看病,一次就可以了,带药什么的都不用了。

歌诀

我们讲完脉学用药,接下说说讲座中生物钟的应用。

生物钟疗法

生物钟疗法传统来说,叫子午流注。但是韦老发现他师父教他的子午流注太复杂了,而自己研究出了新理论:如果脉势有力,气血能达到我们的末梢,这时候只要我们把手指头脚趾头掰响,气机马上就通了。不用记什么穴位,但是前提是脉要有力。不管什么症状,不管男女,以地方时计算。北京和广州也有时差,上半时辰,拨左侧指,下半时辰,气才到右手指,就拨右手指;有的时候,没到下半时辰,拨右手,是拨不响的,真的挺守时的。现场几个同学尝试了也说有效。

如何摸到生物钟的窍门

首先让患者不要紧张,他一紧张一害怕一抵抗,就会拨不响的。拨的时候,一只手托着患者的手,叫他放松,别紧张,然后另外那只手轻轻地掰到极限,到达死角。接着速度非常快,成弧形地往下压,听到一声脆响就有效果了。现场有心慌的同学被王老师拨生物钟,即刻就没有这么慌了。

煮汤药技巧

我们要真想煮汤药,也可以,水一开,就关火。一般王老师都是开水烫一下,像泡茶一样,凉了就喝。

还有一种吃药的方法,直接把药放在嘴里,用水冲下去。另外还有一种是直接放在嘴里,含化,含化的效果比冲下去还好,像救心丸之类的,直接含在嘴里,吸收得更快。

学员们提出的问题及解答

药粉的力量和汤药的力量,它们有什么区别或者对比吗?

这些王老师也研究过,用药粉挣的钱没有这么多,药量少到只能用西药袋装,但是效果极好,一点不比汤药弱,关键是用药的精准。

当然,汤药也有汤药的好处,那什么人建议喝汤药呢?有的人闻到中药,就只想吐,咽那个药渣,反胃难受,就建议喝汤药而不吃药粉了。古人熬汤药会放些粳米,食物,这样汤药有利于吸收。对于那些胃溃疡,胃出血,开点汤药,调味,也能更好吸收。只要是正常人,用药粉就可以了。

六部定脉的穴位定位在哪里?

这个问题在上一推文有详细解答,还附带有图片。

老师说,针感好的人,熟练的人,扎针的针感直到微里,或者会阴,甚至能直接传到我们后面的腰阳关这些部位,如果能做到这样的话,头痛发烧之类的疾病很快就可以烟烧云散。

王老师说,他和韦老的一生可以用一句话来形容:

一根银针一把草,三根指头走天下。时间不长,收获不少

非常感谢王永民老师把需要教三天的内容用短短的两个小时传授给我们。

二、S(振荡)中医之随机脉法

S中医及随机脉法由韦刃先生所创。韦刃先生1937年生人,早年习文, 因酷爱中医于1961年从师学医,在继承古典中医“环”理论的基础上,将其精华(气、环、脉)与现代科学技术融为一体,创立了S(读“振荡”)中医。

尽管有许多人在S中医门诊看过病,亲身体验了其疗效,但对这种既古老又独特的诊疗方法还是缺乏了解,为此就S中医有关的一些问题作以解答。

问:S振荡、随机是什么意思?

答:S,读作振荡,这里是指体液(血液、淋巴液、组织液、细胞液等)在能量推动下沿着序化的结缔组织(中医叫“经络”)反复循环的运动过程。古典中医称这一过程为“营卫运行”,它外应天地、内应身心,是人体生理之常和病理之变的根据。

振荡中医以S为标志,即承袭了古典中医这一珍贵遗产,治病必求于本,临床诊疗“无症唯脉”——以治本为首务,不迷惑于疾病的表面现象,故能收到“不治病愈百病”的临床效果。

随机诊疗,就是根据具体的人和具体的疾病状态辨证施治。临床医生面对的是活生生的人和具体的疾病状态,世界上没有完全相同的人,也没有一般的、抽象的、一成不变的疾病,所以要真正认识疾病、把握疾病的本质,就必须根据患者身体的随机状态进行诊断和治疗,也只有如此才能做到有的放矢、准确无误。

问:“不治病愈百病”和“唯脉无症”的具体含义是什么?

答:不治病就是你的思路不能被症状牵着走。症状是疾病本体的局部、表面现象,它是由更深层的原因即疾病的本质和病机决定的,比如钟表指针的走动是由于钟表内部动力的推动。不着眼于疾病的表面症状“头痛医头,脚痛医脚”,而着眼于疾病的“本”,将整体的气液S状态调顺、调平,“正气一复,百病自除”,这就是“不治病愈百病”的奥妙所在。

把症状当成了疾病本身,并企图用消除症状的方法去治疗疾病,这是完全错误的。其实症状是机体抵抗疾病的一种反应,反应不强烈或者完全没有反应才是不正常的。吃了过多的食物,呕吐出来或者拉出来就好了,否则就会使未经消化的食物在机体里堆积起来污染内环境。

许多人恶性肿瘤到了晚期才发现,正是因为肿瘤是在机体免疫能力低下的情况下,悄悄地生长、悄悄的转移,期间没有任何症状,一发现就已经是晚期。身体有问题却没有症状就是没有应激抵抗能力,这正是一些恶性疾病产生的温床。将局部症状包括局部体征和一切局部的病理指标当成疾病的核心,以局部病灶作为临床诊疗的着眼点,这是一大误区。只有透过现象从广泛联系的整体状态去诊治疾病,才能正确的认识疾病,才能谈到“治本”。

问:“无症唯脉”是什么意思?

答:既然疾病的症状只是疾病的表面现象,“治病必求于本”,那如何才能超越现象把握疾病的“本”呢?我们的方法是凭脉辨证!其实凭脉辨证并不是S中医的发明,《黄帝内经》的诊疗体系和张仲景《伤寒杂病论》都是这样做的。S中医只是将其系统化、深化,使之上升到了“唯脉无症”(舍症从脉)的境界。

问:许多患者反应你们看病很认真,不仅对每一个病人都认真把脉,吃完了药还要复查,还挂出了“敬业仁人”的牌匾,我们很想知道你们对广大患者的真实态度。

答:医为仁术,“仁者爱人”,没有爱人之心当医生是很危险的,因为“救人”和“害人”往往只有一步之差。在这个卫星上天的时代地球都显得这么渺小,人与人能在一起都是缘分,人类应该互相关爱。有人生了病是很不幸的,对他们多一些爱心、多一分呵护,为他们解除痛苦是医者应尽的社会义务。医生这个职业是“司命”,人们把生命交给我们,这份量是很重的,人们能够这样地信任我们,我们有什么理由不善待他们呢!

而且诊疗是需要医患双方共同参与的实践活动,患者的配合直接关系到临床疗效,没有患者的密切配合,要想取得理想的治疗效果是非常困难的。

问:有不少病人反映,在你们那里看病不仅疗效好而且见效快,这些案例听起来有些玄乎。我们常听说西医治标、中医治本,吃西药来得快吃中药来得慢,你们既然是治本不治标为什么见效还这么快呢?

答:S中医把疾病分成了“虚、实、损、坏”四种类型,治虚病实病容易、治损难,治坏病(指虚损又加药伤的病例)更难。对于元气未见虚损、经络器质未见大伤者的偶发性疾病(这也是一切疾病的初发状态)治疗非常容易,确实可以达到“效如桴鼓”、“覆杯而愈”的临床效果。这是因为元气未伤所以能因势利导、四两拨千斤。这一类疾病有时根本无需我们动手,只需指点患者拉一下手指或脚趾(拨正生物钟法)就可以治愈。

而对于已经元气大伤的虚损病例的治疗就没有这么快了,这需要进行强化身心的“大修”,而且需要患者的密切配合,即所谓的“三分药七分养”。已虚的病体如果再加上压抑药物的进一步伤害,就会雪上加霜而成“坏”病。所谓压抑药物,是指无视机体自身免疫能力、抵抗能力及自我序化能力,企图以外输药物取代机体自身调节功能的药物。

三十多年的临床经验使我们认识到:治病易,治损难,治虚损加药伤更难。即便是对于癌症这样的恶性疾病,如果身心素质较好,不属于坏病,又没有经过三疗(手术治疗、化疗、放疗)的病例,也有治好的可能。对于久服降压药又中风的瘫痪病人,想一针见效或服几付药就好,我们就无能为力了。

问:你们对发烧的看法叫人很不理解。一般都把发烧看成大病,一发烧就赶紧去打吊针退烧;而你们却认为“发烧不是病”,有的患儿发高烧你们只给拉一下手指或脚趾烧就退了,还有的患儿烧到42°你们也不给吃退烧药,烧也退了。这其中有什么奥妙么?

答:发烧只是一种症状,与其他症状一样,都是机体应激功能或称“趋正能力”的一种反应,是机体力图恢复到正常状态所作的“努力”,是机体正气尚存的一种表现,所以说发烧本身并不是疾病。生机旺盛的儿童经常发烧,而元气日衰的老年人却很少发烧。恶性肿瘤之所以能够在体内悄悄地(无明显症状)生长和轻易地转移,说明机体功能正在衰竭。尸体除了酵解之外不会有任何症状,因为这时机体已经不再对疾病进行任何抵抗。由此可知,我们把发烧等症状当成疾病本身是完全错误的。

西方医学之父希波克拉底认为发烧是机体的正常反应能力,古典中医也非常重视人类这一与生俱来的“自愈”能力,汉代的张仲景还对因“伤寒”(指受凉)而发烧的现象做过专门的研究,认为伤寒发烧是可以“自愈”的。他认为“伤寒发热虽热不死,两感于寒必死”,就是说如果人体内外都受了寒就比较危险,主张用辛温(温热药物)发汗的方法来治疗伤寒发烧。总之,东西方的医父、医圣都不象现代人那样视发烧如猛虎,急欲扑杀而后快。

问:有人反映,找你们看病有时症状会越治越重,并提出“不重不轻”,即症状不加重病情就不能减轻,这是怎么回事?

答:这是因为,有的患者为了眼前好过一点,先用止痛等药物将机体的敏感性压抑了,这样一来症状虽然减轻了,正气也同时受到了伤害。当我们用扶正疗法使机体的反应能力增强之后,药物对机体的压抑就会被解除,原来因压抑而被掩盖起来的症状就会暴露出来,从表面看好像是加重了,其实,机体敏感性和反应能力的增强本身就是病情减轻的表现,我们称这一临床效应为“趋正反应”(趋向正常状态的反应)。遇到这种情况请患者记住:症状本身并不是疾病,能治愈你的疾病,使你获得真正健康的,是你自身的正气,而不是药物,千万不要对医药产生依赖。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