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佩荣:总感觉自己疲于奔命,如何获得解脱?这种跳开的智慧一定要看
我在国外念书教书,发现外国人喜欢道家超过儒家。
他们觉得儒家是伦理教条,学儒家压力很大,因为孝悌忠信的道德是一辈子做不完的。
如果一天到晚想着道德上的要求,就会觉得人生有很多压力;放在人与人的关系里,由近到远,总有种紧张的关系。
相反,道家比较重视个人心灵的解脱,要获得解脱就需要智慧。
如果区分来看,儒家重视的是道德上的修行;道家重视的是智慧,智慧上的解脱。
你问一个人觉悟没有?觉悟这两个字,就是智慧的表现。
后来到佛教的禅宗进来,跟道家一拍即合,偏向于个人智慧的解脱。
但是一个人如何才能获得智慧上的解脱?
每天念书就可以得到智慧吗?或者经过重大的考验或挫折,就可以忽然觉悟吗?
这些都值得探讨。
1
人生只有两种悲剧
英国作家王尔德说:“人生只有两种悲剧,一种是得不到我所要的,第二种是得到我所要的。”
第一种“得不到我所要的”,比如考试没考好,就业失败,出国没成功,这是大家都了解的情况。
第二种“得到我所要的”,为什么得到也是悲剧呢?
因为得到才发现搞错了,跟我原来想的不一样。
人生多少这样的误会,真是令人啼笑皆非。
如果追求目标奋斗了很久,得到的结果跟我想的一样,这叫心想事成,再怎么努力也觉得值得;
但通常我们碰到的情况是,得到一个结果才发现,得到的和我原来想的差距太大,那就是悲剧。
所以人生就变成设定很多幻觉,来安慰现在心灵上紧张、痛苦的情况。
像这样的观念,总是有点阿Q的态度,好像活在世上就不要努力,不需要争取各种成就吗?
事实上,这不是你要不要的问题,而是你能不能理解这种境界。
让你不要,你还是要,理解了之后,即使你去做,你也不会在意那个结果。
2
一切相对皆虚妄
所以像庄子这样的哲学家,他所重视的是什么?
一方面透过理性的了解,所有相对之间的一种虚妄性。
分辨相对的,是人类所做的事情。
我们应该尊重每个个体实际的情况,就自己现在的情况加以欣赏、体会,而不用羡慕别人。
要知道,羡慕别人是一种永无止境、徒劳无功的事情。
另一方面,需要内心的修养。
庄子强调心斋、坐忘。
说到心斋,一般人只知道守斋就是吃素,但是真正的斋,是心斋。
我想到有一次,我到一个宗教团体做演讲。
演讲之前几位负责人,都是德高望重的朋友,请我吃素食。吃完之后,一位前辈就问:你觉得素食怎么样?
我说,我平常吃荤,现在吃这样的素食,也不觉得委屈了。他笑了笑。
因为我觉得平常吃素是委屈,而这样的素食可口,吃起来不委屈,可以化解吃素的压力。
在庄子来说,重要的是心斋:
心要守斋,排除各种欲望,各种成见,各种偏差,让心灵进入一种没有杂念的状态。
3
坐在那里忘了自己
下一步,就要坐忘。
什么叫坐忘?
坐在那里忘了自己。
你如果努力想要坐忘,是有问题的;你还需要忘忘,把忘也要忘记。
否则,一天到晚告诉自己我要忘记一切,最后你不能忘记的就是那个忘记一切的意念。
有关修行的过程这里只能简单说几句。
好了,现在你真的可以忘记一切了,心如止水,非常澄明。
我们知道,水静下来可以当镜子照见一个人。
就像水仙花的故事,它到了水边,水一定是静止的,它才能看到自己的美,以致于不愿意离开,最后变成了水仙花。这当然是个神话传说。
水一定要静,才能映照出世间万物;
不要忘记,人的精神如果静下来,这面镜子的作用远远超过水,可以看出宇宙万物的真相。
所以庄子说,天地有大美而不言。
4
距离产生美感
怎么知道天地有大美呢?
事实上,我们活在世界上,会觉得这个世界美吗?
不一定,因为我们有太多复杂的念头。
大多数人活在世间,行色匆匆,不知道有什么好欣赏的。
我们去欧洲旅行,就有这种印象。
你到了一个古堡,走在街道上就赞叹,这么美的古堡,保存了几百年,仍然维持了中古时候的风貌,真是美!
你看到当地的居民,跟他说,你们真幸福,可以住在这么美的古堡附近。
他们怎么说?这里美吗,我怎么不觉得?因为他从小长在那里,他不觉得美。
距离才会造成美感。
我们觉得那里美,因为你没有实用的心态,你不想在那里得到什么利益;
但对当地的居民来说,利益不能离开他的生活,他一定要知道哪里是邮局,哪里是银行。
对他来说街道只是一个满足生活需要的地方;
而对我们来说,那个街道我们没有投入,跟它保持距离,能够用欣赏的眼光来看。
5
从30年后看现在
道理就是如此,我们活在一个地方,每日来去匆匆,不容易察觉那里的美。
相反,当你离开那里,记忆反而会使我们觉察到那个地方真正的美。
所以,能不能用将来的心情来看现在呢?
这就是道家的智慧。
你要经常练习跳开现在的情况。
假如你用30年之后的眼光来看今天,就觉得多么珍惜啊,别的不说,光是年轻,就会让人雀跃无比。
那你现在为什么不珍惜呢,为什么抱怨呢?
所以,道家的智慧非常实用,可以让人立刻转变一种心情。
当你可以感受到天地里面到处都是美,天地并不说话,却给你无限的愉悦。
重要的是体会,体会这种美之后,就懂得人生应该怎么办。
这就是道家的智慧,一方面很超脱,一方面又很实在;你没有经过超脱的过程,不可能真的珍惜眼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