仲景经方,颈椎病的克声,还治肩周炎,鼻炎...
导读:在《伤寒论》中,第一大类方,当属桂枝类了,不仅如此,桂枝汤还被誉为伤寒第一方,其实在桂枝汤中,稍微增减一下,就是气象万千、奥妙无穷。比如桂枝加葛根汤,就是一个奇妙的方子。
太阳病,项背强几几,反汗出恶风者,桂枝加葛根汤主之。
桂枝加葛根汤方
葛根四两 麻黄三两(去节) 芍药二两 生姜三两(切) 甘草二两(炙) 大枣十二枚(擘) 桂枝二两(去皮)
上七味,以水一斗,先煮麻黄、葛根,减二升,去上沫,内诸药,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覆取微似汗,不须啜粥,余如桂枝法将息及禁忌。
首先,还是太阳病,就要想想太阳病的大纲,接着说了,项背强几几,就是脖子背后脑勺不舒服,僵硬,这是一种形容的修辞手法。不知道大家有没有见过这个场景,当鸟儿特别还是小鸟的时候,使劲儿的飞症状,飞不起来,是一个什么样子?其中最明显的一个特征就是脖子往前伸展,好了,回过来,大家都感冒过,感冒有时候会觉得后脑勺不舒服,可能在你不自觉的时候就会往前伸脖子,头往前上方抬伸,因此,仲景用这个词语来形象的说明此种病症的表现。
接下来,看这个“反”字,这里你要读出来转折的味道,也就是说,太阳病,项背强几几,按道理应该是什么,之后,反而怎么怎么样。这里的潜台词是,本来应该是无汗的,而无汗本来应该对应的是麻黄汤,而这里反而是汗出恶风。前头说过,汗出恶风是桂枝汤最核心的症状,因此,往后就说了,桂枝加葛根汤主之。
这里再提两点:
一、伤寒论中有什么什么“主之”,还有“可与”,“宜”等,代表的意思都不尽相同。这里的“主之”,简单可以理解为这里就得用这个方剂。
二,这里可以理解为,此方剂,桂枝加葛根汤,是介于桂枝汤和后面的葛根汤之间的中间状态。说白了,“太阳病,汗出恶风”——桂枝汤;“太阳病,背项强几几,汗出恶风” ——桂枝加葛根汤,还有往后的“太阳病无汗恶风寒,背项强几几” —— 葛根汤。也就是说,此方剂对应的是介于太阳中风和太阳伤寒之间的一种状态,更偏向于太阳伤寒。
接着说说方药吧,首先,这个方子里头麻黄肯定是误加上的,有汗不能用麻黄,往后的麻杏石甘汤之所以说汗出而喘还用麻黄那是因为肺气内闭,里有热,因此石膏重而麻黄轻,用麻黄取的是其开肺气的作用,具体到后面再详细说。
去掉麻黄后,方子就是在桂枝汤的基础上加了一味葛根,再有就是葛根的量大,要超过桂枝。说说这味药,市面上常用的是粉葛根,白色的块块,本经有云:葛根味甘平。主消渴,身大热,呕吐,诸痹,起阴气,解诸毒,主下利。
说说我个人的体会,先说其性味,你回去可以做个试验,买100g葛根分两份,先拿50g,大火煮,开之后换小火,煮5到10分钟停,之后把药液倒出来,之后再加水,大火开后换小火煮30分钟,之后再把药液倒出来,之后尝一尝味道,是不一样的。前者味甘,后者味酸;再看颜色,也是不一样的,前者淡,后者浓。古往今来,对于葛根到底是升津液还是生津液一直有争执,我个人的体会是短时间煎主要起到提升津液的作用,味甘淡,气薄,相对长时间煎,则味酸甘,气厚,有补益的作用。再回过头来看看本经中说的葛根的作用,可以好好琢磨琢磨。
接着再看服药方法,不需要啜粥,这里说两点,从字面看,这里说明了,这个方证是偏向于太阳伤寒的,因为麻黄汤也不用啜粥。但是实际应用中,我一般还是会让喝点粥,至于为什么,上头说过了,因为这仅仅是在桂枝汤的基础上加了葛根而已,如果是后面条文中的葛根汤(即:加了麻黄),那么就不需要啜粥了。
往后,余如桂枝汤将息,及禁忌法,这句要注意。简单讲,就是12条的时候详细说过煎服方法了,以后遇到类似的,就直接说余如桂枝汤将息,及禁忌法,这个要知道。因此,12条才会说的详细些。
这个临床一般怎么用呢?外感太阳表证,不管有汗没汗,只要有项强,口渴,葛根就要先加上,为什么这里项强和口渴会同时出现呢?那是因为导致这两个症状的根源是一样的,就是下面的津液不能上承,脖子因为缺少了津液的滋养而僵硬,津液上不来,口就会觉得渴。这是原因。
之后再看是有汗恶风还是无汗恶寒,选择是用桂枝加葛根汤还是葛根汤。葛根汤这个方剂,是在桂枝汤的基础上加了麻黄、葛根。葛根汤和桂枝加葛根汤的区别在于加不加麻黄。辨证点在于有汗无汗。有汗,用桂枝加葛根汤;无汗,用葛根汤。
再说的明白点:外感表证,有汗恶风(桂枝汤)且项强口渴(葛根)的,用桂枝加葛根汤;外感表证,无汗恶寒(麻黄汤)且项强口渴(葛根)的用葛根汤,葛根汤你也可以记为桂枝加葛根汤加麻黄。太阳表证项强且口渴,对应的是葛根。
以前说过,学伤寒,有一些符号,这里就是一个,用药的符号,外感太阳表证项强口渴——葛根(注意了,是太阳表证的项强而口渴,对应葛根,但是不要见到项强就想到葛根,实际应用中,会发现这是片面的,具体的往后讲到了细说)。
这是比较浅显的一种用法。实际应用中,其实也是很灵活的。今年用过几次桂枝加葛根汤治疗发烧拉肚子,效果都挺好。但是需要注意和葛根汤以及葛根芩连汤这两种的发热拉肚子区分。简单讲,关键点还是在于有汗恶风寒,还是无汗恶风寒,或者是有汗不寒反热,分别对应表虚,表实(也说是太阳阳明合并,偏太阳),表里俱病(也可以说是里病,偏阳明,葛根有很多人说有辛凉解表的作用,这个保留意见,存在争议,个人还是觉得是一个提升作用,之所以说有解表作用应该是治疗表证的走势是上越,而葛根药势也是如此,走势和药势相呼应),这里点一下(再看看本经中说到葛根作用的最后一句:主下利。为什么??想一想)。
年初时候治过一背痛的,一例落枕的,也都是用了桂枝加葛根汤搞定的,其实关键还在于汗出恶风,背项强痛这几点核心证。
还有一种说法说葛根能丰胸,其实也有一定道理,因为葛根能起阴气,胸的大小是一种物质上的变化,属于阴的范畴。缩小,变大,得看阴往哪儿走。为何女子怀孕后乳房会变大,而例假没有了,首先,乳汁是血化成的,血上乳房化乳汁,并使之变大,是这么一个道理。中医的一些东西,说透了,也很简单,于临床,就能达到在外人看来不可思议的效果。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中提到了桂枝加葛根汤,我们简单地介绍一下。
伤寒论原文:太阳病,项背强几几者,反汗出恶风者,桂枝加葛根汤主之。
以前我们介绍过的葛根汤的原文则是:“太阳病,项背强几几,无汗,恶风,葛根汤主之。”
可以看出,葛根汤和桂枝加葛根汤的区别在于有汗和无汗。这反映了人体表毛孔的开闭情况,反映了是为风邪所伤还是寒邪所伤。所以用药上也有区别,桂枝加葛根汤基本是在桂枝汤基础上加葛根(桂枝芍药相对量可稍减),而葛根汤则需要再加入麻黄,把毛孔打开,通过发汗把寒邪赶走。大家发现很有意思的东西是葛根汤其实比桂枝加葛根汤还多一味麻黄。
其实如果是被冷风吹到,又有风又有寒,桂枝加葛根汤比葛根汤更保险一些,因为如果寒不是太厉害的话,桂枝加葛根汤一般就OK了,而葛根汤里面的的麻黄发汗对于体虚的人来说可能让人更虚。一般来说,除非是寒邪太重(比如冬天被冷风吹僵了),桂枝加葛根汤解不了表,才要用到葛根汤。至于以前说的空调腰背僵硬证,用葛根汤还是桂枝加葛根汤呢,则因人而异,因症状严重程序而异。大家也可以再复习一下《爷孙俩的中医故事》里面两个桂枝加葛根汤的医案,一个是小指月自己,一个是壮汉,病的根源都是热天睡觉吹凉风导致的,第二个医案还明显有汗出症状,所以用桂枝加葛根汤就好了。
桂枝加葛根汤,成人的常规用量是:葛根12-20克、桂枝6-10克、芍药6-10克,炙甘草6-10克、生姜9-15克、大枣四枚到六枚(掰开),用五饭碗水慢火煮成两碗,每次温服一碗。饭后半小时服。
附后是桂枝加葛根汤的一些相关文章。
附1:桂枝加葛根汤(作者:郝万山)
'桂枝加葛根汤,是由桂枝加葛根所组成的,我们今天在临床上用它治什么病呢?首先在外感病,比方说病毒性感染而引起了项背部的肌肉痉挛的,用这个方子疗效特别好,当然这种病临床上不太多见。
我们常常遇到的是什么呢?颈肩肌肉紧张综合证、颈椎病,这是知识分子常见的一个证候,尤其是现在搞电脑的人,每天坐在电脑面前干这个,姿势不动,这个姿势很固定,所以颈肩肌肉紧张导致的头疼,颈椎病导致的颈肩疼痛,造成头痛,造成后头部疼痛,桂枝加葛根汤就是一个很好很好的方子。
我们怎么用呢?一般是这样,葛根30 克,看情况,有时候用的少一点就20 克,不能低于20 克,桂枝10 克,白芍30 克,白芍的量加大了,实际上就是桂枝加芍药汤,再加葛根,主要是白芍和甘草配合起来,酸甘化阴,缓解颈肩部肌肉的痉挛,用上这么几个药以后,炙甘草6-10 克,生姜、大枣一般在治疗颈椎病、颈肩部肌肉紧张综合证时不太用。
而且我们还观察到一个什么问题呢,这些人坐在那里不动,肌肉紧张,气血活动不流畅,特别容易受风、受寒,尤其是在夏天的时候,那个电脑的房间都是开着冷气,凉风在吹着,所以都有一种风湿的问题,活动活动就舒服了,所以我就常常加一点祛风湿的药。加哪两味药呢?威灵仙加上10 克,秦艽加上10 克,气血失和以后,常常有津液不能滋润,血液运行有点不畅的感觉,所以我就又加上鸡血藤30 克,养血疏络。
在一般情况下就用这个方子,你要是愿意的话,再加上一点大枣,或者加上一点生姜,这就是典型的桂枝加葛根汤再加威灵仙、秦艽、鸡血藤这么一个方子,缓解颈肩部肌肉的紧张、痉挛,有比较好的疗效。有很多人吃了这个方子之后呢,就出现颈项部的肌肉痉挛缓解了。'
附2:桂枝加葛根汤(作者:黄煌)
春节回家,老同学聚会,一当年的美女同学因腔隙性脑梗塞求诊。其人体型依然苗条,但肤色黄白少光泽,舌暗淡,苦头晕失眠,周身不适。遂处桂枝加葛根汤一方:桂枝15克、赤芍15克、甘草5克、干姜5克、红枣20克、葛根30克。服后诸症皆失,介绍多人来诊。
刘姓老翁,体瘦面黄,有颈椎病、腔梗、脉管炎、下肢静脉曲张病史,因头晕2年余求诊。睡眠浅,四肢冷而手脚心热,汗多,脐跳明显,舌暗淡。处桂枝加葛根汤再加川芎15g10剂。复诊时反馈:初服药时全身燥热,但头晕随之减轻。
邻居冷先生,60余,颈椎腰椎病严重,左下肢行走不利,足背抬举无力,屡屡跌倒。人不胖,面暗红,舌质也不鲜活。用桂枝加葛根汤再加川芎、黄芪、怀牛膝,服药半年多,逐步恢复。
附3:见证桂枝加葛根汤证(作者:崔仪龙)
1984年4月,有一周姓朋友说自己儿子有病,延余往诊。患者男性,年18岁,农民,未婚。春天联合庄间数户人家烧制砖瓦,忙碌多日。待将砖瓦烧制成功之后,唯觉乏力,四肢困倦,静卧二日,又觉颈项酸困不适。以为劳累过度,休息可复,未尝介意。翌日,出现不自主的点头动作。余诊视时,患者端坐,呈连续不断地头向前猛然低下,又猛然抬起,引肩臂抽动,整个动作连续有力,节奏规律,一个动作约1~2秒钟。由于连续俯仰无休,几不能进食,饮水用竹管或进稀粥。若困极睡眠之后,可停止发作。数日来进食甚少,精神更加疲惫。诊其脉因抖动不安而未能诊得为何脉。触及皮肤滋润,温度正常。诊视良久,百思不得其解,遂按劳累过度,血虚风动,凑药数味,服之以观其效。
十日后,遇朋友,询其儿子病况,言药后无效,又延一周姓医生,予桂枝加葛根汤。药服一剂发作减缓,可进食饮,再剂痊愈,现已康复矣。余反思,以方验证,该证为《伤寒论·太阳篇》“项背强几几”之证,方觉读书难,识证更难。《伤寒论·太阳篇》14条:“太阳病,项背强几几,反汗出恶风者,桂枝加葛根汤主之。”31条:“太阳病,项背强几几,无汗恶风者,葛根汤主之。”两条经文都提到了“几几”,其区别在于一汗出恶风,一无汗恶风。该患者症状表现正如14条经文所述。盖烧砖瓦时热而汗出,乘凉时风邪乘虚侵袭太阳经俞,致经气不利,而发“项背强几几”。诊视时触及皮肤滋润,亦是微汗之象,故医者投“桂枝加葛根汤”,方证相符,药到病除。
后笔者根据先贤对“几几”的释义,多次观察了麻雀啄食的现象,麻雀啄食,边啄食,边抬头望望四周,连啄连望,其头颈俯仰之象,恰似该患者的表现特征。可见仲景用“几几”二字描述本证,言简意赅,形象逼真。笔者将本病例讲给一位同事,言其近期治愈一患者与笔者所讲病例症状相似,在本地静脉输液及口服中西药三日无效,也予“桂枝加葛根汤”,一剂知,二剂已。于是感叹经方作为临床经验的总结,只有认真研读领悟,才能灵活应用,临证则可避免失治误治矣。
附4:桂枝加葛根汤中的葛根(作者:台湾JT叔叔)
《伤寒杂病论》卷六第十五条:
「太阳病,项背强儿儿,及汗出、恶风者,桂枝加葛根汤主之。」
桂枝加葛根汤方:
葛根四两 芍药二两 桂枝二两(去皮) 甘草二两(炙)生姜三两(切) 大枣十二枚(劈)右六味,以水一斗,先煮葛根减二升,去上沫,纳诸药,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覆取微似汗,不须啜粥,余如桂枝法将息及禁忌。
「强儿儿」这三个字,照郝万山教授讲的,念「酱紧紧」,把强当是「僵」,后脑勺僵硬。
基本上,「汗出恶风」前面说「太阳病」,这已经是在太阳病桂枝汤证的框架之中,太阳病有的脉浮、恶风寒等,都有。
「及汗出、恶风」桂林本是这样写,宋本是写「反汗出……」,我还是照桂林本,用「及」就好。因为临床上,汗出恶风、后脑勺僵,并不是一个冲突的状况,用「反」反而会制造无端的惊悚。
不管「及」或是「反」,这一条就是在说太阳病一个很像桂枝汤主证的结构下,又多了一个「后脑勺很僵」的症状,张仲景在这里教我们的是「多了一个症状,药是可以加味的」,桂枝汤加一味,就是桂枝加葛根汤;加了葛根后,桂枝和芍药就各减了一两,这一两可减可不减。实际上我们用科学中药,在桂枝汤里面加一点单味的葛根下去,就是桂枝加葛根汤了,不一定非要减桂枝和芍药。
但《伤寒论》是一本教学的书,我会觉得这样写很好。因为他告诉我们:一旦有了葛根,就比较不需要那么多的桂枝跟芍药力量。这写的是一个事实,因为用了葛根后,葛根本身也有清太阳经的效果,所以不一定要用那么多桂枝和芍药。
桂枝加葛根汤其实和桂枝汤主结构差不多,所以我们只要看葛根这一味药。
《神农本草经》:
●葛根中品:一名鸡齐根.味甘平.生川谷.治消渴.身大热.呕吐.诸痹.起阴气.解诸毒;葛谷:治下利十岁已上。
葛根又名「鸡齐根」,这个别名好像没有什么特殊意义,只是音韵上的类似。
治消渴.身大热.呕吐.诸痹.起阴气.解诸毒。《神农本草经》里,讲到「治消渴」,跟葛根很相似药性的,还有两味药,一是「栝蒌」,另一是「土瓜」。瓜类的东西,基本上都是藤蔓类;所以这三者,都是藤蔓类。
中国人看到藤蔓类会有什么联想呢?
现代都市人生活中,已很少看到「葛」,但应该还看得到黄金葛,不知道有没有人用小茶杯种过黄金葛?我小时候,在窗台上放个小水杯,种黄金葛,它的根还只有一点点而已。可是,它的藤蔓可以爬到好远好远,还一直冒出油亮的绿叶。
这会让人觉得,「葛」字辈的植物的根,真是厉害,可以把水气输布到藤蔓那么远的尖端。葛的藤蔓最长、最爱爬高;而人体上面,是足太阳膀胱经最长,又从头顶绕过去,所以,葛根入药,它的气性,也就是药势,就会帮助人体,把水精之气沿太阳经送上头顶。当人体原本从背脊上传的水精之气受阻时,葛根就可以把这股水气再接回去。所以清末唐容川在《本草问答》里就说,葛这种植物,很像人的太阳经。
而,它的根是长在泥土里,以「土」为出发点,所以吃了葛根,它就会以人的脾胃(土)当中心轴,把肠子或肾脏区块的水气,拔上去,重新输布到太阳经。
这种从脾胃区块抢水的药性,从桂枝加葛根汤的条文里看不太出来,是因为这个方的主证不是拉肚子,只是后脑僵。但是在临床使用上,用葛根系的药方,比如说桂枝加葛根汤或是葛根汤、葛根芩连汤治外感腹泻的状况是很多的,称之为「逆流挽舟」法。
前阵子,有同学吹冷气吹到拉肚子,我前两天也吹冷气吹到拉肚子,这种时候,会真正感觉到什么是葛根黄芩黄连汤证。这个汤证,一般拉出来的东西会臭、会烫屁股;如果去看西医,半夜挂急疹的热痢,西医常会说这是「急性肠胃炎」,这是西医以他们观点所能给的最好名称了。
可是在日常生活中,这种拉肚子,我们会发现,其实啊,大部份是由于「后脑勺吹到冷风」造成的,病根并不在肠胃。本来太阳经的寒水之气,被命门之火蒸成热水之气,沿背后走上来,到了后脑勺,风池和风府两穴,会让外面的冷气(阴气)进来,使热水之气在这里变成冷水,一面冷却一面继续上行到头顶,再绕过头顶下来,灌溉五脏六腑。好像水蒸气遇冷而在头顶结成云,开始下雨。
这个东西,我们姑且称之为「水精之气」。整个过程全部都是形而上的哦!解剖看不到的,整个是灵魂上的事情;可是,当这个运作出了问题的时候,我们也会发现:人体实质的水份,也会被这个形而上的事情所影响、牵引的。
这样的水循环,如果有太多的风邪,比如说吹冷气吹到后颈,风邪慢慢从风池、风府渗进来,塞得太多,多到压断水气,还没有上来头顶的热水之气,到脖子就被打断了,它就会掉下去,这时候就会变成身体有「实质的水分」掉下去,不再上来。本来是灵魂上的水气,可是一旦被截断了,就会在身体内以「热水」的形式往下掉,而且是拉出来的东西是烫的,因为水气还没有冷却。
《伤寒论》葛根黄芩黄连甘草汤证,得病的人,往往可以清楚地意识到自己是后背吹到冷气,吹到后脑后颈觉得怪怪的好像抽紧起来,然后忽然觉得肚子一热一沈,就开始拉烫烫臭臭的稀大便。西医诊断说是「急性肠胃炎」,但,果真是细菌感染的发炎吗?这是「灵魂的身体」上的病变啊。这种拉肚子,肚子倒不会很痛,但整个人会变得虚虚喘喘的。这是灵魂上的病,变成肉体上的病。
上次有同学吃葛根芩连汤,就觉得:「背上有热气接回来!」这就是葛根能把掉下去的水,再抓上来、重新接回来。葛根的药性,是非常灵魂、非常形而上的。
我们都说葛根吃了,会让后脑勺变松,以中医来讲,经络得不到润养,就会抽紧。本来西医可以研究「葛根内有什么成份,可以让后脑勺变松」的,但大陆的郝万山教授教书时就说:「葛根这味药,用西医的解析,就是它能让你的肌肉变松。但不管西医研究出来的结果是什么,它只松后脑勺,不松别的地方。」为什么?因为葛根其实是作用在灵魂上的身体,所以这个作用是在经脉上在走的。如果你说它是某一种「成分」可以让肌肉放松,那它为什么不松其它的地方?为什么只松后脑勺?葛根的选择性太高了,有「形而上的身体地图」上的指向性的。西医研究无法说出个所以然。
消渴。葛根能把被风邪压断的太阳经寒水之气接回来,我们就可以想像,当它把水气接回来时,本来一个人嘴巴很渴的,水气能回来,嘴巴就会比较润,所以糖尿病人所谓的「消渴」,可能用这一类的药来治。但实际上,我们不会拿葛根来当润药。因为「栝蒌」或是「土瓜」这两种药,最后是结出一个瓜,这些会结出瓜的药,像栝蒌根,是比葛根还凉的药,吃起来是冰冰的,所以栝蒌根磨成粉又称天花粉。栝蒌根是结果时,整个根会变成淀粉都不见,因为被瓜夺走了,等到瓜掉下来了,根才会慢慢肥回来;葛根是常年都是肥的、有淀粉质的。
因为瓜蒌根最后是结成一个瓜,所以中国人发现,瓜蒌根拉上的津液,会保留在人的胃里,.所以瓜蒌根的效果很像白虎汤,又凉又润,因为津液是留在中焦脾胃的。
可是,如果是葛根呢?葛是结出细碎的小豆荚,所以葛根的种子称「葛谷」,比较是细细碎碎的种子,意谓「葛」把水拉上去是往外推散的,所以可以拿来治感冒、可以拿来解酒,因为喝了酒吃葛根,可以把酒的这些湿热拉上来、散掉。但是呢,以滋润身体来讲,我们不会用葛根。它把水气拉上来以后,就容易把它推散,所以单用葛也可以治感冒。在用法上,单纯用葛这味药的话,它比较作用在太阳、阳明之间,就是太阳区块水气不够时,人会干燥,病邪会转入阳明;而「赶快把水气抓回太阳区块来,挡住感冒,进了阳明区块的,也顺手推回去」葛特别有办法。所以呢,张仲景对于太阳病要转到阳明病之间的情况,会用葛根汤来医疗它,是因为能从阳明把水气拉回来、挡住病邪不要进来。
或者,单用葛的话,中国古时候有个很古的古方,说是这感冒如果一开始就开始发燥热,那就赶快用四两的葛根,加一把豆豉,煮了吃下去。因为豆豉是能把肾水之气蒸上来的药,黑豆入肾——单一个黑豆会把入肾的气吸走一点,黑豆很不补肾的——但如果把它发酵成豆豉,就好像能把肾里面的水气发酵上来一样,将来讲到栀子豆豉汤时,会讲到这个药性。把肾里的水气拔上来,而葛根也会把水气推上来,这样就可以一方面润身体的燥,一方面把感冒推出去,这是葛根的用法。
身大热,如果感冒开始往燥热的方向发展,是有可能用葛根的。
呕吐,治疗呕吐就不是绝对用葛了,光是《伤寒杂病论》里面,治呕吐就很多不同的方,一个「吐」就可以有很多的病机,所以我们不能说什么呕吐都用葛来治。那葛治什么呕吐呢?因为葛是一个凉润的药,如果那个人是胃有热的呕吐,胃有热的呕吐称为「卒呕吐」,就是「忽然呕吐」,偶而出现的,不是慢性的体质的病,而且这个症状比较会是小孩子身上,大人的话,胃都已经冷掉了,比较没有。小孩子忽然吐的话,有时候,吃一点葛粉,是可以的,清胃里面的热毒。
诸痹,这个诸痹,硬要抝,可以说葛根可以通畅阳明区,阳明主人的肌肉,肉通了就比较不痹,但实际上,说白了,人后脑勺僵硬,可以治到,其它地方,葛根治不太到。《神农本草经》就是这样,它如果讲的是「诸」这个字,不是「百」,就是只治几种。
解诸毒,解「诸」毒就是只解几种毒,但不是每一种毒都解,每一种都解的会写「解百毒」。
古时候,葛用来解什么毒?解很多毒,但是它解很多毒,可能不是因为它的药性特别宏伟,而是因为它在古时候是「很容易取得」的东西,就像是治烫伤,可能用三黄粉效果很好,可是你家没三黄粉啊,用沙拉油擦擦也会好很多,这是因为你手边有嘛。古时候,葛是一种又可以吃、又可以作药物的东西,所以手边有,怎么用它,就有很多发挥的空间,狗咬、老鼠咬、虫咬、蛇咬,都可以用葛去敷。但不一定是因为它特别有效,是因为它随手可以拿到。如果单看它解什么毒特别强,可能是解巴豆毒吧,中国的泻药,有些是又泻又寒的,比如说大黄,大黄吃了以后,热会被泻掉、肠子会变凉;还有一种又热又泻的药的,就是巴豆,吃了巴豆后,泻了后肠子会变热,张仲景用巴豆时,怎样才能停止巴豆的泻?那就是吃一点冷水、喝一点冷稀饭,才能让泻停下来。这样的东西,你如果用比较凉润的东西,像葛根这样的东西吃下去,刚好可以中和巴豆的影响,用来中和巴豆热泻的药,是用葛。
起阴气,葛的这些主治里,就是「起阴气 」这三个字最要紧了。常常有些本草学者,在看历代的本草着作时,会觉得《神农本草经》有它很厉害的地方,葛的要紧,其实「起阴气」三个字就足以概之。像是栝蒌,它可以滋润、它有补津液的调调;可是葛根,它「不补」。「起阴气」,后代有人把它写成「升津液」,而且一定要写成「升」,不能写成「生」,不可以认为葛根是可以补充津液的药,它不能补充,它只能拿原有东西,用在别的地方,它只能搬运,不能补充。葛根一般人吃下去都不会有副作用,但吃多了人会散气,还是会虚的,所以历代的本草说,这个东西,是一个可以暂时用的东西,不是一个吃长期的药。当然夏天要清暑,用葛粉作成像绿豆粉的东西,有些店在卖,偶尔吃一点点,那没有关系。
葛的药效很弱,张仲景用在桂枝加葛根汤里面,是四两起跳,不像桂枝汤是三两一个单位,葛根是放四两。至于煮药时,要先用一斗水,就是十碗水煮葛根,煮掉两碗水,然后再放别的药,再煮成三碗,分三次吃,它说「不须啜粥」,桂枝汤要喝粥来帮忙发汗,而桂枝加葛根汤不要喝粥,我到现在都还在想这是不是一个错简,因为呢,当初宋本在传抄时,就已经把葛根汤跟桂枝加葛根汤抄乱了,葛根汤是确定不要啜粥,因为有麻黄,桂枝加葛根汤是不是要啜粥呢?那就很难说,因为葛根本身有一点发的效果,可以代替粥的效果。但是,其实,我讲白一点,临床上,无论是用桂枝汤、桂枝加葛根汤,还是葛根汤、麻黄汤,如果你发不出汗来,终究还是要喝一点粥的啦,所以要不要啜粥,是「教学上」的对比。实际上,用麻黄汤,喝一点粥也没关系。其余就如同桂枝汤的将息和禁忌,将息就是「帮那个人调养」的意思,其它的该遵守的,比如说喝一次没有好,下一帖要快点喝,时间间隔缩短,还有不可以吃什么等等……就跟前面桂枝汤的注意事项一样,但跟桂枝汤不一样的地方,就是可以省掉那一碗粥。
至于说,为什么要先煮葛根呢?你们觉得药先煮进去先有效,还是后有效?是先提名先表决,还是先提名后表决?
像麻黄要先煮,我们能理解,因为麻黄比较厉害,所以煮久一点比较温和。可是葛根本来就不是那么猛的药,所以它先煮的话,意义在哪里?
可能有一个意义是说「一个药先煮了,药性会变得比较慢一点点」,先煮葛根、后煮桂枝汤结构的这些药,这样的煮法,会先让桂枝汤结构先发挥作用,发挥到一半的时候,葛根的药性才出来,会有这样的调子在里面。先让桂枝汤结构的药性出现,桂枝汤先从脾胃到营分、再到卫分,于是清到太阳经,然后葛根从太阳经追上来。
桂枝汤走到太阳经是一个间接传递,葛根入太阳经是直接传递,所以让葛根慢一点点,这样跟桂枝汤可以刚好搭得上,我觉得以临床上吃药的感觉来讲,比较像这样。
《神农本草经》里面,还有葛谷:治下利十岁已上,这其实是这样的,葛这味药,因为它能从脾胃把下面的水都拉起来,从头顶发出来,所以一个人在拉肚子的话,吃葛能止泻。除非你的泻,是脾胃寒的泻,理中汤的泻,不能用葛,这没有办法。理中汤的泻,是脾胃太虚寒、没有力量吸水,所以用葛也没用。葛根基本上是要一个人体质偏热的,比如说像刚才那个葛根黄芩黄连汤证的状况,那个时候,就真的可以感觉到葛可以把掉下去的水抓起来、然后推上去,所以它在止泻上是有用的。
但是葛谷的「治下利十岁已上」,十岁以下要用葛谷吗?对不起,这一类的久泻,我觉得经方可能是用乌梅丸,或是民间偏方用鸭胆子包在桂圆肉里面吞,各有各的意义在,那种真正常年都是软便或是稀便的,我想用葛谷来医的效果不一定会很好。古时候大家都拿得到葛,所以就随手就用,可是现在的话,我觉得就不用特别地去找它来用,经方里面有临床上效果更确实的方可以用,所以葛谷就这样,知道它有某种意义在那边就好了。
好比说解酒的话,后来有个时方称「葛花解酲汤」,有没有人听过啊?
这里也带到我们中国人对于「食物中毒」的一个看法。
我们如果习惯西医的观点,我们大概会觉得「你中毒了,就是要洗胃啊」,认为毒一直在你的肠胃道,要把它清掉才对。可是中国人却好像觉得:如果你吃了鱼虾蟹过敏、发了疹子,这个现象,好像是在吿诉我们:对于很多毒,身体的抗毒方式,都是往皮表推去,想让它从皮表散出去。所以要用药的话,就可能要吃发表的药,才合乎身体机能的方向。比如说去印度旅行,怕吃坏肚子,学中医的人常带的方子「藿香正气散」就是发表系的药。
喝酒造成的毒,好像中国人也认为可以往皮表去推散,所以呢,葛字辈的葛谷、葛花、葛根也都可以,加一些从脾胃往皮肤推的药,就可以把酒解掉,你要用葛花解酲汤也可以,不然一般单方的话,葛根粉、红豆粉、绿豆粉,一比一比一,喝酒前用冷水吃一汤匙,这样也可以。不然的话,要千杯不醉,经方的葛根黄芩黄连汤也是很好的挡酒方;解宿醉是用三黄泻心汤,因为残留的酒气已经入里了,就不必发表,了用清湿热解肝毒的药就好——大概意思是这样。
但是葛花解酲汤这个方子在创制的时候,它说,要这个方子解酒,一定要加人参,因为这方子在散酒气时,也在散人的元气,所以不加人参,反而会伤元气、会虚掉。基本上,这类解酒方都有共通的「警告标语」,叫人不可以滥用这类解酒方,因为有恃无恐而放胆常常喝酒,不然的话,你会被这个方害死,因为喝不醉,所以就乱喝。
偶而,一年一两次以内的那种推不掉的应酬,郭台铭公司的晚会,不去又不好意思,去了又被灌酒;尾牙、春酒各一次,顶多这样,平常以少喝为原则。
这里又遇到经方派的小问题:就是,我们说葛可以解酒,但后面有条文说,一个人如果常喝酒,最好不要喝桂枝汤,因为桂枝汤和酒加在一起,湿热会积在一起变成化脓的症状。
那么,喝了酒不可以喝桂枝汤,葛根又能够解酒,这么说来,我喝了酒又感冒,是不是用桂枝加葛根汤?答案是错,不是的,元朝的朱丹溪还是谁,在那个时代他们所用的方法是,用桂枝汤遇到喝酒的人,桂枝汤里会再加一个东西,叫枳椇子,将来讲到这条再讲,加了它可以把酒性在肚子里分解掉,那样子的药,才能让桂枝汤继续发挥功用。如果你用了桂枝加葛根汤的话,那个酒气还是会被拉到药性会走的路上去纠到一起,把桂枝汤的药效搞坏掉。不是说葛根可以解酒,葛根就可以用在喝酒时用桂枝汤,因为它的路子不一样、路线不一样,所以这个地方,要记得《伤寒论》有些逻辑,这样这样可以,但不是反过来就可以,这是逻辑上的问题。
然后,还有呢,在葛的用法上面,因为它是一个有点像抽水机的药,所以中国历代在谈到葛的副作用,讲到解酒时,有人说葛这东西会散人元气,因为它不是结成一个瓜,是结成细碎的种子,所以它是散的,元气会被它打散掉。
另外有人说葛吃多了会「竭胃汁」,吃太多葛,消化系统的液体会被抽到干干的,胃指的是什么?中国人消化道里面,凡是两头空的是「腑」,这些腑里面的液体,比较属于胃汁;若是脾,就是「脏」里面藏的「精」,那是别的东西。就像中国人说柴胡会劫肝阴,就是柴胡吃多了,肝里面的血液,会越来越少,这是柴胡的副作用。
我们刚讲到葛时,看到一件事,就是葛可以帮助我们,把太阳经本来要转阳明经的邪气打出来,有这个功用;然后呢,它以脾胃为中心轴,把水气推回太阳经……同学是不是可以看到:它其实是一味从里往外推的药?可是呢,因为葛根在张仲景的方里,用来挡邪气入阳明。但是,因为葛根会入阳明起作用,后代有些医者,就说葛根会引邪入阳明,说感冒刚开始时,不可以用,否则是「引贼破家」,不可收拾。听说这是张元素讲的,可是我们现在找得到的张元素着作,都没有这句话,张元素的着作只是讲说,不可多用,否则会损伤胃气。是后来王好古的书里面,「引述」张元素讲的,说这本来是阳明经药,用多了就是引贼破家。也因为张元素是时方的代表人物,乃至于后来的时方派多多少少都守这个禁忌,变成感冒在太阳病初期,尽量不用葛根。这类的思考,比如说柴胡,临床上李中梓也说柴胡会引邪入少阳,其实柴胡也是从少阳往外推的药,也没有引邪进来的问题。但是时方派,在柴胡也好、葛根也好,都留下奇怪的封印,变成后来时方派的医生在感冒初期时,不太会用柴胡和葛根,到最后留下这样的问题。到了清朝初年傅青主的方子,傅青主、陈士铎治疗感冒初期的方,又有柴胡、又有葛根,学时方起家的医生,看到这个方,反而会觉得「这些方子好像蛮乱来的,不是说不能用的吗?」,会有感觉上、哲学上的冲突感出现。那我想我们既然在学习经方,经方的话,桂枝加葛根汤,确确实实是感冒初期可用的药,如果同学自已读书,读到时方派的本草书藉、读到感冒初期不可用葛根之类的说法,就晓得一下这件事情是这样的逻辑之下产生的,至于临床上如果要开经方的话,不太需要守这个规矩。
桂枝加葛根汤因为它治后脑勺僵,跳开感冒这件事,我们就可以再问一个问题啦:有些人每天坐在电脑前面,公司吹着冷气,后脑勺很僵,是不是用这个方可以医得好呢?
其实有机会,但这「机会」关系到几件事,桂枝加葛根汤,平常用科学中药会不会有效都很难说。因为葛根的药性比较弱,所以它基本上是一个重剂量的药,就好比说桂枝汤如果吃科学中药,少的话1.5克、多的话5克,通常桂枝汤该有的药效都会出来,可是要做一个科学中药的桂枝加葛根汤,我们用桂枝汤5克、加葛根1克,共6克,以科学中药而言算是很大包了,可是这样后脑勺会不会松,要看个人体质。因为葛根的药性比较淡,这个剂量不是人人都可以松得开,那么,临时这样用桂枝加葛根汤会不会有用呢?我想是平常就要吃一点,当你有时候觉得后脑勺变僵时,去买点单味的葛根,用温开水吞点科学中药,有些人只要吃到0.4克就觉得后脑勺变温暖、微微出汗,松开了,这种人通常是有在练功的人、身体很通的人,有些人吃葛根,科中吃了4克,才有点松了,每个人不太一样。葛根的这种效量,科学中药通常是很暧昧的。如果是煎剂的话,大陆的郝万山教授在教到这个方时,就说一般我们说冷气房的病、或电脑前坐太久,有些人抱怨后脑勺都是僵的、肩膀都是酸痛的,是不是可以用这个方,来帮助后脑勺或是肩膀比较不要酸痛呢?其实后脑勺、肩膀这个区块都是可以的。
郝万山教授在说葛根治肩膀酸、后脑勺僵的时候,他就说葛根啊,他是用煎剂,生药材的剂量,一开就20克到40克,一次起码20克起跳,不然的话不会有效。桂枝汤桂枝放10克,大约放3钱,炙甘草6克到10克,可是白芍要放30克,30克要用炒白芍或用赤芍,不然的话,会拉肚子,葛根吃多了不会拉,可是生白芍,吃多了会拉肚子,为什要这样做呢?他说跟桂枝相比,多出来的芍药,会跟炙甘草形成芍药甘草汤结构,可以放松肌肉、活血,然后他说因为这样子的人,吹冷气、后脑勺僵的人,多多少少有一点风湿,所以驱风湿的药,威灵仙,温和驱风湿的药,或是秦艽,也是很温和驱风湿的药,元朝李东垣有一个秦艽白术丸,是治痔疮的,威灵仙和秦艽,都可以放到10克,他说如果你的肩膀酸、后脑勺僵,通常也会有一点血液循环不到的感觉,补血和活血,可以用鸡血藤,放30克,因为需要它补血的效果。郝万山教授就说,姜、枣可用可不用,不过这基本上是治肩膀的药,不是治感冒的药,所以不太牵涉姜、枣的药性,临床上这样的效果不错。
今天拉拉杂杂跟同学说治肩膀酸痛的方,其实是在跟同学讲基本的加减,这种东西,不必觉得很伟大,一字不可更动,同学可以随便创,老同学、老助教都是随手在创方的。像是如果有风湿扛在那儿,害葛根的药性通不上来,你不要用时方的驱风湿药,就用一些经方的麻杏薏甘汤,那也是可以的,效果有时还强一些。
但是同学要知道:这个方子吃下去,确定肩膀会松、后脑勺会松吗?
对不起,不能确定,因为我们今天的人肩膀酸,后脑勺僵,如果只是局部受一点风寒、气血不通,那用一点以葛根为主轴、驱风活血的药,是有效的。可是有更多肩膀酸、后脑勺僵的患者,他是因为命门之火不够,气上不来,我们在中基课有教椒附散,补命门之火,蒸动水气上来,才是一个治本的方法。所以,这种药吃了三五帖也没效的时候,就要考虑是不是命门之火不足,把一把右尺脉是不是很虚弱,命门之火没有时,右尺脉有时也会很浮大的,整个浮上来是虚的表现,右尺脉要又沉又稳,才是有力的肾。
像陈助教公司的老板,有一次肩膀酸痛,因为他是单亲爸爸,要照顾小孩,又要经营一家公司,真的很累,压力很大,他的肩膀酸痛,有一次我们就问他:「你要不要回家灸关元看看?」他灸了关元后,一夜之间,就好非常多。所以如果是命门之火不够的话,就灸关元,不然的话,吃药的话是吃真武汤或附子汤,未来我们会教到的方子,补肾阳也是一个方法。凡是关系到肾的能量要好起来,非常会关系到平日的为人,最要紧的就是不要「失志」,这个不是吃药不吃药的问题。
讲到肩膀酸、后脑勺僵,其实「葛根汤」治愈的机率,比「桂枝加葛根汤」还要高,它有麻黄嘛,又通血又驱风湿。
但是,在治疗感冒的临床上,是桂枝加葛根汤证的,我个人不赞成就直接用葛根汤,因为多一味麻黄,当人体不需要它的药性时,它很容易把人搞虚掉。
而且葛根这味药,还有一个问题,我们日后才会触碰它,就是「葛根到底入不入阳明经?」,当你的脸是三叉神经痛的时候,三叉神经是人体足阳明胃经运行的地方,用桂枝加葛根汤或葛根汤会不会好?这关系到葛根到底是不是确实入阳明的药,从〈太阳篇〉的角度来看,会觉得葛根好像在太阳经上的表现多一些,可是,将来看「葛根汤」的医案时,就可以看到它治鼻窦炎、治乳腺炎、治针眼的效果,那就确确实实是牵涉到「阳明经」的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