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顺是美德吗?——传统文化反思系列二 | 教育评论57

作者:九九

人类学博士

万恶孝为首,百善淫当先。

——陈独秀(余世存,2007,p.209)

孝顺不是美德。我在很早以前、很多场合都讲过,不过这个问题比较有迷惑性,大家确实不太容易理解。

中国文化的第二个典型特点

上一篇推文《你知道“废除汉字”曾经是我国主流思想吗》说过,葛兆光认为,中国文化的第二个典型特点,是“家、家族、家国以及在这一社会结构中产生的儒家学说”。

也就是说,家庭文化在中国文化中占有重要地位,甚至跟国家联系起来。为什么中国亲属称谓那么复杂?因为以家庭、家族为中心,内外有别(就是父系、母系有别),上下有序(就是长幼有序)。相比之下,西方不论country、state都没有“家”的意思,中国偏偏有“国家”和“家国”。

(图片来源:pixabay )

传统家庭文化带来的问题

中国文化的第二个典型特点,带来传统文化哪些问题呢?周昌乐认为,讲传统文化,我们首先要明白,传统文化有很多糟粕,我们要以当代的科学思想来验证它的好坏。首先最不好的就是宗法制度,家长、族长、父亲说了算。比如,《弟子规》是奴性教育,不可取,它是清代一个没落秀才写的,为了迎合当时统治阶级的需要,很受推崇。

我们应该讲爱,不讲孝。爱和孝什么区别?爱是平等的,孝是不平等的。在古代,父亲把自己的孩子杀了,不犯法。父亲死了,儿子则要回家“丁忧”三年,啥都不能做。

周昌乐提到一个有趣的现象,中国最伟大的四个思想家,孔子孟子庄子惠能,都是3岁之前就没有了父亲的。中国古代优秀的思想家,至少有一半是从小没有父亲的。西方则不存在这种现象。

很久之前,我在华东某一个景区,貌似甪直吧,看到24孝雕像及故事,毛骨悚然,不知道当局是怎么想的。割自己大腿肉给妈妈吃也就算了,居然还有一个为了怕妈妈没东西吃把刚出生的儿子活埋的,简直就是冠冕堂皇地杀人,然而却被树为正面典型拿来教育别人?

不少人很推崇《了凡四训》,发了视频给我看,我看了同样毛骨悚然。里面有一个小鱼反哺母鱼的故事,显然是站不住脚的。

中国和西方家庭文化的差异

最近刚刚看到上海财经大学人文学院马克思主义哲学专业刘红梅的博士论文《唯物史观视域中的中西方家庭文化对比研究》,刘博士的主要意图,是通过中西方家庭文化的对比,探索新时代家庭文化的建设,以解决当前家庭面对的四重困境:价值观、伦理道德、家庭教育,以及传承与断裂。

关于中西方家庭文化的差异,已经有不少学界共识的地方,比如集体本位与个人本位、家庭责任与个体权利、父子文化与夫妻文化。

在结语部分,刘博士认为,“新时代家庭文化探索,最重要是立足实践,积极主动的整合中西方家庭文化中的合理因素,培养和塑造现代独立人格。独立人格、个体理性是现代性和市场经济实践对主体性人格的要求,也是现代社会的特点。”

孝顺、宗法制度等传统家风教育,显然是与现代独立人格相抵触的。

结  语

德国学者埃里亚斯在《文明的进程》中说:“文化使各个民族不一样,文明使各个民族越来越接近。”我们要摆正文化与文明的关系,对于“孝”,我的态度很明确:

孝顺不是美德,爱才是。

(图片来源:pixabay )

   END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