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家(桂溪)谢家灵岩寺
姜家(桂溪)谢家灵岩寺
(唐至解放后)
姜家镇桂溪村谢家自然村西北有一座历史名山灵岩山,灵岩山有悬崖瀑布,瀑布之下有灵岩洞。沿水流而下,在谢家村西水域原来还有佛教古刹灵岩寺。
遂安县旧志记载,灵岩山在县(狮城)西北十里,山半有岩,容数十人,悬处有迹若人脐,泉滴沥而下,号龙脐泉。岩上有泉,自山岭石罅中流出为小涧,涧中有自然井三,若鼎足然,泉注于井,满则循石壁为瀑布二百尺,秋冬不竭。宋宣和元年,岁旱祈焉,龙现而雨,乃建祠以奉之。按《名胜志》:唐大历十二年,濮州别驾康仲熊撰《灵岩院瀑布记》。宋庆历八年,殿中丞葛闳序《游灵岩集》,同赋者十一人。今俱无考。此后名人诗记甚多。
据查,宋编《严陵集》卷七收录有康仲熊所撰的《陪遂安封明府游灵岩瀑布记》,根据该记,灵岩有刻。今日却是无考。现存灵岩洞摩崖石刻有二:一是元朝大德年间所刻,上镌“灵岩”两个大字,铭文为“大德已亥,已明日上山,朱葵仲阳偕西湖张维明行访王君献可孟某某同视瀑布”。二是民国十五年所刻“灵岩”二字,落款为遂安县长严济宽。据说洞中原来还有明代周恪《灵岩瀑布》诗碑石一方,已流落民间。
宋朝郭村宰辅詹大方的父亲缙云尉赠光禄大夫谥忠节詹良臣,因抗击方腊乱兵牺牲,其衣冠冢就在灵岩,后迁十六都郭村西山庵,与文安郡夫人唐氏合葬。明朝万历四十年壬子,遂安知县韩晟聘请进士侍御毛一鹭主纂县志,儒学训导刘尹鹤,生员方逢年、汪乔年等辅助。设局就在灵岩洞。清朝十七都洪启万、洪辑等还在灵岩结社切磋艺文。自唐而清,灵岩就是自然胜境,人文圣地。
天下名山僧占多。旧志载,灵岩洞原有“三井龙王庙”,宋宣和年间,大旱祈祷,龙现而雨,遂建祠以奉之。县丞陈彦修有记。据《玉泉濠汪氏宗谱》,清朝光绪十二年,玉泉汪氏还曾重整灵岩神像并修路道,左旁三官大帝,右旁观音如来。
灵岩寺,创建于唐朝大历年间。康仲熊记有“禅庵居解虎之僧,洞窟栖骖鸾之客”句,说明唐时灵岩即建有禅庵。据旧志及毛际可、徐士荣记,宋天圣间赐额广法禅院(寺),传伯禅师丕振宗风,为丛林之冠。元朝山冠频仍,化为烟烬。明朝永乐壬辰始复鼎建,成化间僧思泽增建廊庑,易名灵岩寺。清康熙年间,寺僧弘功请毛际可撰募建疏,以图复兴。乾隆十八年(癸酉),僧会司道滋重修。
姜家是洪氏聚居地。灵岩寺与洪氏密切相关。据《严陵洪氏宗谱》毛际可撰《洪氏恢复灵岩寺田地记》,元朝迁居路口洪祈(洪家)始祖洪永良与比邻张履安曾向灵岩寺捐田地六十余亩。明季,慵衲醉髠将前产荡废无遗,殿宇颓圯。清康熙间,永良公之裔孙洪韬、洪一尧、洪国安呈之钱侯,追还田地,复归本寺,同僧弘顾以重振,又重整金刚。据说,解放前后,曾有还俗和尚洪三角(姜家霞社人)一家在此居住,直到千岛湖形成被淹。
灵岩寺位于今谢家村前水域,水位回落时寺基还能浮出水面。寺基遗址10余亩,正殿正中塑有如来佛,左侧为释迦牟尼佛,右侧为布袋和尚,周围有十八罗汉。寺内有联为“松为良友深山为主,云为护法明月为灯”。殿前有钟鼓楼,侧面有和尚寓舍和厅堂等,规模较大。到民国初期,部分厅堂倒塌,和尚也逐步流散还俗。解放前后整个寺庙先后倒塌。
附录
康仲熊《陪遂安封明府游灵岩瀑布记》
县之西有山,山之岩有泉,胜可知也。薄游于兹,懿彼幽绝,不俟终日,褰裳造焉。遂负绿绮,岸乌纱,履及於城隅,杖及於通衢,背山郭之萦纡,乍缓步以趋。县君封公闻而喜曰:“兴所引也,我得无行乎?”乃命车骑,邀嘉客,追我於枫香之野,乘我以骊眉之马,载笑载言,遗谷超原。於是穿窈窕,蹑岖嵚,缘云搏壁,极乎所闻。观其阳崖划开,阴壑旁转,悬水百仞,注而成潭,万象奔走以呈形,群峰回合而却倚,练影挂於层汉,雨声散於长林,潺潺然无昼夜而息。虽天台之飞流,蔑以过也。吾徒盥於斯,鉴於斯,尘心洗然,世虑都遣,啜香茗以傲睨,招清风而咏歌,足以长道机,涤烦想,功名轩冕,於我为宾。矧夫上隐云天,下临佛土,岩岫窅蔼,扑人眉宇,禅庵居解虎之僧,洞窟栖骖鸾之客,永言长往,其可乎哉!封公曰:“异乎夫子之说。方今国步未安,兵革多故,忠臣佐世之日,志士尝胆之秋,遽欲退闲,恐非通论。”仆曰:“唯唯。幸无重吾过,请从子而归。”回首林萝,谢白云而去。刻彼岩石,聊纪盛游。时大历十二年暮春上巳之明日也。
毛际可《募建灵岩寺疏》
忆总角时,读先铨部公灵岩诗“九日临三井,千峰拥一泉”之句,吟讽低徊,思一登览而不可得。及弱冠,蹑屐往游,见怪石灵奇瘦削,悬流数十仞,电掣雷辊,珠霏玉屑,谓龙湫雁宕之奇,当不过是。继复顾瞻殿宇,风雨飘摇,僧徒寥寥数人,败床折铛,饘粥不继,为忾息移日。今年秋,余远游适归。寺僧弘功踵门来请,窥其志甚坚,其愿甚迫,若不知为工费之浩繁者。余骇愕色动,复为之油然而喜焉。夫天下兴废之数,相寻于无穷。即大雄氏之所谓成住坏空也。然当其废必自一人始,而灾祲兵革之气应之。其兴亦必自一人始,而丰穰茂育吉祥善事之气应之。固有非偶然者。维灵岩寺,创于大唐大历间,迄宋天圣间,赐广法禅寺,而传伯禅师丕振宗风,为丛林之冠。乃元季山寇频仍,化为烟烬。至明季永乐壬辰,几六十年,而始复鼎建焉。比者,承明季之后,祖庭茂草。岁月因循,暨今上之丁卯,亦几六十年,而寺僧复以缔构为己任,其亦由废而兴之机乎?虽我遂土瘠民贫,物力告匮,然皇上眷念民依,蠲租恤患,而司牧斯邑者,其循良又为当世所希觏。嗣此丰年,屡告金粟充盈,而以余力作佛事,固以此举为有开必先矣。
毛际可《洪氏恢复灵岩寺田地记》
距城十里之遥,地名路口洪祈,有洪氏聚族而居,邑推巨姓。其始祖洪永良者,由岩峰徙迁于此,而子孙繁盛,家习诗礼,户乐耕桑,犹有上古之遗风焉。盖永良公饶于资产,出入裘马,翩翩当时,擅案封之誉,性倜傥,任侠轻财,好施与。隔其村数里有灵岩古寺,怒瀑悬空,雄岩透辟,洵一方胜概。洪永良公同比邻张履安共捐田地六十余亩入寺,以助香灯之供,勒碑在寺,可按而考也。明季,慵衲醉髠将前产荡废无遗,而衣钵荒凉,殿宇颓圯,几鞠为茂草矣。永良公之裔孙洪韬、洪一尧、洪国安呈之钱侯,追还田地,复归本寺。同僧弘顾以重振又重整金刚,悉赖其力焉。予素知三君谨厚诚朴且有干才,往往排纷解难,人咸称为长者,而即一端,不但能继祖先之志,其有功德于释氏岂鲜浅哉。予因此笔书数语附诸洪氏宗谱中,以见三君之乐善好义,亦足垂令名于不朽也。是为记。(时大清康熙庚申仲春谷旦,赐进士出身文林郎河南开封府祥符县知县前河南彰德府推官癸卯文武同考眷侍生毛际可顿首拜撰)
徐士荣《灵岩广法寺记》
从来盛衰关乎数,兴废系乎时。时与数,实有鬼神者默相之而非人力所能争也。然而成者毁之机,革者新之象,此又天人参焉,而未可尽听之冥冥也。丙戌,余假馆狮峰之西偏层园郑子老友也,晨夕相得甚欢。夏六月,不雨,余方忧川泽竭,瘠土之民之不聊生也。日卓午,层园戴箨冠,着草履,手曳青玉杖,与一羸然貌若伛偻者偕来。层园告曰:此灵岩僧纲司道滋也。病初起,闻君三秋有归思,请一言以为祗园光。且袖出旧序二篇相示。余笑而谢之曰:余羁人也,无显秩以悦世人之目,又乏多金以执檀那之口,言何为者?且余之言,其遂足为文乎哉?道滋固请,层园复为之词,乃言曰:象教吾不敢知,聊以斯二序之时与数言之,可乎?寺创于唐大历间,宋天圣中赐广法寺,阅今千余年矣。其间废而兴,兴而复者,不知几岁。方戊戌毁于火,犹曰天也。而履安张氏,景祥洪氏,新之未几时,而瓦碎垣欹,萧条满目,而郑仲璋以所得余氏故基造大雄殿,式廓有加于旧,不数十年为无赖沙弥剥蚀尽,邑侯钱昌平重新之,而蔡本初以所质田归之寺,为香火久远计,今又百余岁矣。寺之雕甍砻棁,杰阁重楼,焕如也。此岂非人事哉?今岁值元枵,而缁衣者流,饘粥不缺,视三农之空腹而嗟亢阳者,奚啻霄壤?道滋宝此数亩之田,且传之其徒,守而不败,亿万年犹现在也。区区千余载,曷以云远哉?余言尽是。至于灵岩之灵异,如来之法力,惟习于佛者知之。余羁人也可毋赘。道滋执是说以归,为我告。层园以为斯言也,即为老生之文也,可斯文也,即为老生言人之所不言也,亦无不可。
汪文炽《重整灵岩神像并修路道碑序》
吾乡有灵岩者,城北之胜景也,其岩高五六丈余,广六七丈余,东南诸峰林壑尤美,左右树密,幽雅惬情,鸟飞鸣以和韵,兽往来而不惊。且也,上有飞瀑,如布高悬,其下泉流石隙,潺潺乎若急雨焉,铮铮兮若弹琴焉。观者咸称仙境,故古人于兹虔立神像,左旁三官大帝,右旁观音如来,赫赫厥声,濯濯厥灵,祷雨求子者每接踵而至,神愈显,山愈灵,灵石之名不虚传矣。然而湮年日久,神像欲颓,路途俱圯,议者惜之。吾乡之董事者目击心伤,不辞劳苦,邀集同人随缘乐助,于以整神像,修道路,俾名山古迹焕然一新,庶几叨神惠于千秋,荐鸿庥于万世。今其事告竣,众议勒石书名以垂不朽,属序于予。予固辞不获,因慨然而叹曰:美哉此事,善哉此事。遂呼管城子来而为之序云尔。(大清光绪十二年岁次丙戍仲冬月下澣之吉,玉泉本里汪文炽沐手谨撰)
灵岩寺
尤谔(知县)
古迹灵岩寺,其中景倍常。
苍松荫佛殿,翠竹护僧房。
地僻尘氛远,山深日月长。
凭高试登眺,仿佛到西方。
灵岩瀑布
周恪(知县)
为访灵岩胜,因观瀑布泉。
珠从天上泻,练向谷中悬。
古木含空翠,琳宫拥野烟。
自知尘外相,对此即欣然。
访毛侍御灵岩兼似校订诸文学
韩晟(知县)
春燕将雏鹿引麛,
芳郊尊酒为谁携。
金门已待鹓班簉,
珠树聊为凤鸟栖。
行载锦囊堪搦管,
望回丹洞好留题。
书成知自强人意,
不用山藏五岳齐。
下帷还忆十年情,
载得如椽到处惊。
名擅主书周柱史,
座同掌故汉诸生。
不知绣斧飘霜色,
只讶摩尼捧夜明。
最是青去吾欲附,
五千玄字待君成。
(毛公昔读书寺中)
灵岩只隔数峰幽,
镇日娱心有比丘。
自以象莲参二乘,
将因马史托千秋。
书残薤叶从僧乞,
房借祇园任客游。
莫怪遇逢贪握手,
天书早晚促鸣驺。
邑人毛一瓒灵岩诗
九日临三井,千峰拥一泉,
潺湲天上落,珠玉涧中悬,
古洞浮青霭,深林散紫烟,
况逢盈把菊,相对意陶然。
禅棲当胜地,最胜是鸣泉,
远去双溪会,高看百道悬,
晨光流灏气,螟色带岚烟,
试问沧浪咏,何如此嗒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