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武||山阴县黄花梁一带的祭祖习俗
山阴县黄花梁一带的祭祖习俗
文/陈武
中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至有人类开始,十分注重祭祖孝亲,到东周时期已形成了较为完整的祭祖方式。孔子所创建的儒家思想伦理道德认为:“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以孝为本。”极力提倡孝道和对祖先的敬祭。
祭祖在各地各民族中都有不同,正宗的祭祖活动除去坟茔外,多数是在宗庙或祠堂内进行。
本地域在明、清时也有过类似的宗庙、祠堂,但为数极少。就黄花梁一带而言,最常见的是族中有一张老“云”,长约1——-1.5米,宽约0.6—-1米形似挂图的布制或纸制物件,上面彩画装饰,画有竖式多排多位灵牌样式,以便填写死者姓名。有的还绘有先祖图像,保存在族长或是年长、辈高的长者家中,称“老云”,遇有过继、归宗、休妻或族人触犯家规、家约需执行家法、还有族人有重大事情需聚会商议等事宜的,均要将其悬挂,在老云前举行仪式。
过大年初夕请亡者回家,老云悬挂18天,初夕挂起,正月16送亡,正月十七空挂一天,意在还留恋及没来得及走的亡灵,仍有自已的地位。云前香案齐备,族人在初一、五、八、十五、十六等日子集体或轮流前去在云前焚香、叩拜、祭祀。后来逐渐发展不再集体聚祭,每家每户各填写一个简易“云”字,焚香、燃灯、设供。一日三餐先将饭食端在案桌前供奉,并作揖三次。一直到整月十六带香纸炮竹送亡灵归坟,统称“请亡,送亡”。
其它祭祖之日均是到坟地烧冥钱,设供品祭祀。除春节外,还有三个日子:清明节、中元节(农历7月15)、寒衣节(农10月初1),喻意同人间一样,各代表春、夏、秋、冬四季要换季换衣,烧五色纸(布疋)及色纸粘剪的衣服。改革开 放以来,亡人也沾光,发展到烧祭品人间有啥,地下有啥,家用电器、汽车,飞机 ,要有尽有,无所不有,银元,金条,甚至超越人间,有亿元、十亿、百亿元大币。
为防止年长日久的风吹雨淋而使坟堆成为平地,清明节还要为坟头添土,每年添土的方位不同,这要请阴阳先生统一为全村放活在八方那面。闰月年不添。清明节的供品以寒食为主,上世征四、五十年代前,时兴用白面揑成的十二生肖供品,称“寒燕”。那时白面缺乏,供奉完全部送给小孩,孩子们不舍的吃,用线穿起来,挂在脖子上一串,象大佛珠一样。中元节主要以相继成熟的瓜果梨桃等鲜肴为贡品,并且蒸圆馒头,还拔麻、谷,置于坟头,意为向祖先秉告丰年喜讯。寒衣节同样,但天气凉了,又增添了多烧沾剪衣服,隔几年还有被祷一类的。后来简化为大多数人不上坟地,出村外选择对着墓地方向的十字路口画一半园圈及十号烧纸祭拜,俗称遥烧。远在外地的儿女孝孙除春节外,也采取同样方式,装上大信封,写上老家坟墓地址焚烧,近几年为了保证失火安全,多数乡镇禁止动火,提倡送鲜花、纸花祭祀,城市还为保护环境,各区专设祭拜台献花,作揖叩头,并免费发放特大布纸袋、将供品,香纸装入袋内,写好各自老家地址名姓。统一派专车拉去深沟点燃。
民国以前,娶媳妇,娉女儿,还要将亡灵请回家中,悬挂云字,同喜同贺。
新逝去的亲者,除棺木停放家中七天祭奠仪式外,还有出葬后第二天,孝子们同样穿孝服,携香纸、供品去坟地埋锅,埋笼,整土、园坟,拔幡子,称“复二”。以后每七天,除四七外,到坟坣祭拜“过X七”,第七个七称“尽七”。再以后就是100天,称“过百日”,还有一周年、二周年,过完三周年后就趋于常态化的祭祖节。
新娶过的的新媳妇,在婆家的第一个中元节,随丈夫及家人去坟地祭祖认亲,祭品及礼节更要丰盛,讲究排场于往年,称为“上新坟”。
这里特别提到的是合盛堡乡来远村“请亡”有一个特别的不同于每个村的方式:除其它和别地一样外,除夕午饭后带香纸,炮仗到坟地外,口喊爷爷奶奶或每位死去的亲人说:“准备好,回家过年,傍晚来接您们”。然后天黑后掌上灯笼,相跟几人再去坟茔,把亡灵请回去。午饭后称“邀”、傍晚称“请”。
作者简介
陈武, 山西省山阴县人,现居太原。山阴县三晋文化研究会理事、山阴县文史协会副会长、山阴县文联学会会员、朔州市作家协会会员、山西省诗词协会会员、中华诗词学会会员、中华诗词百强诗人,获“神州当代优秀文学家”称号。《杨庄村志》主编。有数百篇、首、副文章、诗词、楹联刊登于国家、省级、市县级刊物杂志上。
特别声明:本平台作品以原创为主,转载为辅,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作者提供的部分照片来源于网络,如文章、图片涉及侵权问题,自告知之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