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晟瑞易行杯”我和我的美域蓝田征文52号作品】段西明:苦尽甘自来

滋水美文  有爱、有情怀、有品位
致力于最优质的阅读体验
《滋水美文》
︱第636期
中国 ● 西部文学微刊
Chinese Western literary journal
「苦尽甘自来
文/段西明
岁月流逝星斗转,光荫荏苒旧日难。曾经艰辛受饥寒,今朝昔比两重天。
我是一名“50”后。我们这一辈人啊,是伴随着新中国的诞生长大的,经历了贫穷、饥饿、艰难和困苦,一步步奔向甜来。解放初,刚经过战争创伤的新中国一穷二白、百废待兴,一切都在一路艰难探索中缓步前行。记得59年时,队上开始吃“大锅饭”,遇上了接连几年的自然灾害,加上还要向苏联“还帐”,饥荒席卷全国。当时母亲从集体食堂打回两勺稀糊汤,每每倒出上层的一小勺,将底下的一大勺留给我,她自己加些白开水充饥……
到了上世纪六十年代末七十年代初,我还算幸运,在县上念中学了。随着年龄的增长,除了上学还得操心家里的日子,为父母分担些忧愁。那时家家缺吃少穿,就连做饭烧的柴火都成问题。这一点,后生们是很难想象的。小外孙歪着脑袋问:“为什么呀?”当时种地、碾场、拽磨子,都要依靠畜力,各村各队都喂养几十头牲口耕牛,每年队上打的麦草、玉米秆都要当成宝来饮牛,但这还远远不够。到了春末夏初,地里青草有了,队里便组织大批劳力给牛割草,等不到草长高,就一茬一茬被割个精光。村村常看到大人、娃娃们在野地里、土梁上寻草拾柴火。村子周边寻么光咧,坡地也被人收拾完咧,就只得到远山去担柴。起早摸黑、翻山越岭,用肩扛、用扁担,饱受饥渴,一天也只能担回来一担柴草。当年蓝关古道途中的七盘坡、夹驴道、乱石川、风门子、六郎关、大坡脑等地,就是我们当年担柴常走的地。三四十里的山路,百十来斤的担子,常把我们一帮半大小伙子娃腿走酸了、肩压肿了、脚磨破了……每一次回来,都是汗水湿衫、精疲力竭。苦,真苦!
隔上个月里、四十天,队里饲养室的牛吃的草巴子,麦草垛子周围散落的烂柴火,队上派专人一叉、两叉子分成一小堆堆,分好后吆喝一声:“分柴咧!”大伙就像抢宝一样,一家一堆一抢而空。就这,都成了家家久等盼望的罕事咧。
七一年寒假,眼看要过年了,家里没啥烧的。得知清河底路开通了,我就和村上另外两人搭伙,一人拉个架子车,带上镰刀、担绳,半夜两点就动身,过了水陆庵就开始进山。只见得“高山峡谷道道天,曲里拐弯沿河川。一路新鲜景象观,天亮将近蓝桥边。”这条路才修通不久,近处的柴火早已被人砍光了,只能往更深处去了。我们三人路边放好车子,下到河底,越过冰冻的河,来到山的背阴坡。一人多高的梢子柴,叶子已落成了精光,见状把人美得,哥仨个连忙挥镰砍柴。只要有劲,有的是柴,不大功夫,就是一梱。但砍着砍着就不行了,山里的风寒得刺进骨头里,手冻麻了,握不住镰把,我们三人只好蹲下来靠在一起,将手放到棉衣里暖一会继续砍……就这样,约到个十二点,砍得也差不多了,开始捆柴收拾。一梱梱肩到坡底,淌过冰河,再上十多米高的陡坡,装上架子车。柴总算收拾好了,心才有些松了,肚子也咕咕叫了。于是,坐下来休息,吃两口背来的馍,可谁料到拿出来的馍,早已冻成棍了。三人互看尬笑两声:“哈哈,咱就慢慢啃着,多少咥点,给咱加加油么。”
回。还好,虽说是沙石路高低有些不平,但一路漫下去,拉着柴车心想着比起以前上山担柴享福多了。但还有些事一想起来还叫人后怕!有几处斜陡坡被水漫了,路面结了冰,人走在上面,腿脚根本不管用,更何况还拉着一车柴。根本就不是人拉车,而是车推着人滑溜跑呢,方向还不由人,稍有不慎就会人仰车翻。可能上天也怜悯我们三个可怜人,一路总算是有惊无险。后来想想还是多亏当年年轻,眼尖腿快,才能一次次转危为安。飞过这段冰道路,我们摸黑才把柴拉到了家。虽然这一天饱受饥寒、惊险,但看着收获的三、四梱柴火,总算两三个月不用愁烧的咧,心里也踏实多咧。
到了八十年代,土地承包到户,每家分得几亩地,各村不养耕牛了,不用割草了。大伙一年虽也都辛苦劳累,但打的粮食交过公购粮外,都归己有,不光能吃饱,还大多有些余粮了。秸秆柴火也都剩下用来烧锅做饭了,再也不用进山担柴了,日子也一天天火起来了。
如今的光景啊,以前真不敢想。大多数农户家都不用守着这一亩三分地了,家里的劳力外出打工,两月就能挣上成千上万,粮食吃不清,喝的是深井自来水、桶装水,做饭再也不用烧火咧,电饭煲、电磁炉、天然气,便捷又卫生。咱农家生活改善了,饮食也讲究了,锅里的食材也丰富了。这些年,咱还学会了一个时髦词叫“荤素搭配”。
再看看咱各村门前的路。过去出门“晴天尘土扬,雨天两腿泥”,而今水泥路布满大街小巷,不管天晴下雨,出门方方便便、干干净净。过去进山穿越秦岭,只能从唯一一条崎岖峡窄的蓝关古道上去。而今的乡道、县道、省道、国道,纵横交织,县上两条南北并行的高速和即将通车的外环高速穿境而过,真是四通八达,十分便捷。过去咱进城,坐的是马车、卡车,行进在沙石土路上,而今去西安,私家车、大巴车,走国道、上高速,分分钟到达。更让人欣喜的是在庆祝党建百年之际,西蓝旅游公交开通啦,全程仅需两元钱,更让咱老百姓幸福感倍增。
再看看如今的环境。过去家家割草担柴,地里草没了、山上树少了,到处光秃秃的,水土流失严重,旱涝不均成灾。而今退耕还林、植树造林、封山育林,山清了、天蓝了,到处是花的海洋,鸟儿的天堂。县城里的公园、人工湖、休闲广场也多了好几处,“星期天到蓝田”,咱秀美蓝田成了大西安的后花园,旅游观光的好去处。
俱往矣。我们这辈,虽然也曾经历了千难万苦,饱尝了人间的酸甜苦辣,但我们也赶上了新时代,过上了好日子。看到祖国发展变化的大好态势,我们知足了,我们要感恩祖国,感恩伟大、光荣、正确的中国共产党。我们要为幸福生活欢呼点赞,更要为国家的富强繁荣昌盛欢呼点赞!
关于作者


段西明:男,退休教师,生于一九五四年,家住蓝关古道必经之地——蓝关镇火烧寨村。网名(笔名)“蓝天”。平生好爱运动锻炼、比拼蛮力,不常写文,更别说投稿了。退休后得闲,活动锻炼之余,动动毛笔,写个打油诗、回忆录,一来防老年痴呆,二来自愉自乐。望诸君多多指教。
冠名单位相关介绍:
       陕西晟瑞易行实业有限公司是一家综合性跨行业经营的现代企业。业务范围涉及能源、娱乐、餐饮、酒店管理、及环保产品的研发和生产等多个领域,随着企业经营的需要和企业战略的调整,晟瑞易行实业将战略重心移至美丽的蓝田,本着“诚信、厚泽、共享、共赢”的商业理念,努力将其打造成一家立足蓝田辐射全国的综合性、现代化、生态型,具备完整产业链的新型企业。
“耀日为晟,华彩日瑞”。晟瑞易行实业,一个年轻且充满朝气的现代企业,始终以敏锐的商业视角和先进的经营理念,稳步推进企业的市场深耕。所有员工更是以一个负责任的企业公民角色,慈心济困,广撒爱心,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践行了企业的社会责任和义务。
点击以下链接可查看征稿启事及初选作品
【“晟瑞易行杯”我和我的美域蓝田征文35号作品】杨博:隐在烟雨辋川
【“晟瑞易行杯”我和我的美域蓝田征文38号作品】张涛:我眼里的“蓝田”
  欢迎全社会各界人士踊跃投稿! 此时的你是不是已经文思泉涌,那还在等什么呢?赶紧拿起手中的笔,让笔底生花吧!
滋水美文
汩汩清泉流过     倾听心灵声音
长按二维码关注订阅

主编微信:mxy2722801
声明︱图片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
投稿邮箱︱865909186@qq.com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