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环画里的外国和外国的连环画

从连环画诞生到发展、兴旺甚至衰败的整个历史过程中,整个中国社会的社会氛围与经济状态与对外交往的封闭情况,都使外国在大多数中国民众中始终是一个因为概念模糊而一直充满了各各不同的自我想象的领域。对于那些同在一个星球上而从来都无缘于他们的生活环境与生活状态的读者来说,通过书刊杂志和广播影像对他们进行了解就成了唯一的途径。这其中,连环画起到的直观的普及作用,非常不容小视。

事实上,在长期的闭关锁国状态中,那些有选择地被开放出来的外国革命题材,或者叫做革命的外国题材的作品,还有一部分外国名著故事,外国童话故事,外国人生活在水深火热中的悲惨故事,等等,都在已经成了当时几代中国少年儿童了解异域世界的唯一途径。

他们对于外国的种种印象,即便后来有了真正走出国门的机会,也依旧深深地受着当年的连环画的巨大影响;总会不由自主地将眼前的现实和儿时看过的外国连环画里的场面进行对照。不管相同与差异,都是他们获得一种因为似曾相识的印证或者大谬不然的反差而来的亲切与惊喜、恍然与反思。

很多人都会在俄罗斯寻找与《列宁在1918》或者《列宁在十月》中的场景相符合的地方,会在南斯拉夫寻找《桥》或者《第八个是铜像》中的痕迹,会在越南想起援越反美的连环画《阿福》、《小英雄阮友充》、《龙芝岗大捷》、《越南英雄阮文追》、《琼虎》等作品里一再展现过的热带丛林里的竹斗笠与宽脚裤、格子围巾与坦克飞机(美国人的那种香蕉直升机给当年的孩子读者们的印象十分深刻,他们往往会抛弃战争中的正义与非正义而专一对战争机器表现出极大的兴致来)、大炮、火箭弹、竹针陷阱之类的物象。

而类似《约翰的悲惨生活》那样的连环画里所描绘的西方世界的穷人的真实画面,也会在他们终于踏上那些环境优美、人人都有最低生活保障的土地的时候得到眼见为实的感慨。感叹抑或唏嘘都是因为有很早以前连环画的阅读印象,都是因为那些外国题材的连环画的儿童记忆的强大影响。

连环画很偶然地成了几代人关于外国知识的普及读物,而“外国”在连环画的题材选择中的特点,以及外国故事的连环画的自身规律或普遍现象,都是值得着重述说的内容。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