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滋水 · 散文】臧晓博:发现朱鹮(下)
滋水美文 有爱、有情怀、有品位
致力于最优质的阅读体验
《滋水美文》
︱第394期︱
审稿 | 谭长征 编辑︱梁甫
Chinese Western literary journal
「发现朱鹮(下)」
文|臧晓博
1952年日本进行全国大调查,发现只剩下32只朱鹮,并且还在逐年减少,为了保护,1981年日本将境内仅剩的5只朱鹮进行捕捉后人工饲养,还是不能繁殖后代,并且相继死亡,最后剩下失去繁殖能力的3只朱鹮。当年中国3年寻找朱鹮无果后,日本对于拯救朱鹮几乎绝望。当洋县发现朱鹮后,7只之一的“华华”曾经派往日本相亲一年,还是没有繁殖出下一代。1985年到1995年中国曾几次把朱鹮送到日本和日本朱鹮进行“婚配”也都未能成功,后来后来怀疑是水土和食物原因,日本曾经专门来洋县取样,当时“西农”教授卜书海老师带队组织筛分稻田中的软体水生物,用标线划出一平米一平米的方块,然后调查取样。最后把这些泥土和水生物都空运到日本,即使这样,最后在日本还是不能繁殖,没有办法,顾不上面子,只好提出:请中国去位专家给指导。以前印象中,经常是请日本专家给我们指导,很多人认为我们地思维和技术不如日本,但这次是我们专家给日本指导工作,确实值得深思。刘荫增来到日本,朱鹮还是像以前一样交配、产卵、孵化,当小鸟孵化出来后,这时日本研究人员都紧张起来,即使投喂最优等鲜活饲料,日本朱鹮繁殖最好情况是:雏鸟到了这一步,就开始精神状况变差,最后慢慢死去,日本研究人员回天乏术。难道朱鹮也像1859年达尔文《物种起源》中记述的猛禽那样,在圈养环境中很难繁殖,不能够孕育出下一代?
当年中国发现最后7只朱鹮,因为知道日本人工饲养不能繁殖事件,就没有贸然采取抓捕,而是在野外蹲点保护,做好记录,观察每天给雏鸟喂食几次,最少间隔多长时间,食物种类,保护人员每天都会认真做这些枯燥无味的工作,同时给稻田投放泥鳅等朱鹮喜欢吃的食物,使得朱鹮在野外首先安全繁殖成功。到了后来,发现朱鹮繁殖时,会产下4枚卵,如果取掉一枚,朱鹮会继续下蛋补上,续够4枚,这样研究人员多取走几枚卵人工繁殖。即使这样,8年后,我国在1989年才取得人工繁殖成功,同时也没有影响朱鹮的野外繁殖,这样才使得朱鹮种群迅速恢复。一个积极向上的团队还必须有位好领队,同时也离不开各级政府领导全力以赴地支持,到现在我国朱鹮已达3000多只。以前在俄罗斯、朝鲜、日本北方和我国黄河以北地区的朱鹮,每年冬天都要向南迁徙,而现在存活下来的朱鹮已经不再迁徙,人工饲养寿命在17年以上。
在日本,当朱鹮孵化出幼鸟,成鸟给雏鸟喂食后,刘荫增伸手握住幼鸟头部,晃动几下,惊得日本研究人员瞠目结舌。大家知道,日本天皇加冕要用朱鹮第一根翅羽作为饰品,足见朱鹮的重要性。日本以国名命名朱鹮,在日本朱鹮被皇家视为圣鸟,今天见到有人用手握住雏鸟头部来回晃动,吓得日本工作人员都是惊慌失措。刘荫增介绍说:“由于人工饲养,小朱鹮地吞咽能力差,必须借助人工摇晃,才能让朱鹮把食物吞咽到下去,如果不摇晃,小朱鹮会因为食物堵塞,最后会自己饿死。”这只是其中一项,还有给圈养朱鹮加大活动空间等等,很多看似最普通的操作,也确实是一种技术的领先,有些时候领先只是一点点,就足以改变一个物种的命运,这些都离不开日积月累的常年野外观察。有了刘荫增的帮助,困扰日本朱鹮十几年幼鸟不能成活的谜题也终于落下帷幕,现在日本生活着500多只朱鹮。日本对中国拯救和保护朱鹮也给予很多援助,朱鹮在中日两国交流中,也很好扮演友好使者的角色。1595年法国亨利四世给一只游隼用金属环做标记,宣告鸟类脚环地诞生;1669年费迪南德公爵给一只苍鹭套上银脚环,到了1728年,他的孙子收回这只苍鹭,显示这只鸟至少存活了60年;这是以前我们叫“帝国主义”的国家。 1835年西方学者在日本发现朱鹮并命名的,在中国叫朱鹭,那时我国还比较闭塞,没有人去研究这些和人类抢粮食的鸟类。1927年日本把朱鹮改为日本。看似一个和经济发展无关的物种,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却在很早就开始关注和研究,尝试保持物种多样性,并向鸟类学习,只有从小事做起,从最基础的做起,按照规范操作才能持久发展。
到了今天,巴西,会在你购买大片土地时,规定必须留下一部分不允许耕种;欧洲人在种植庄稼时会空出一片田地荒废,给小鸟提供生存所必须的栖息地和食物,这在我们看来是多么可笑的事情。1989年我国颁布《野生动物法》,30多年过去了,占到我国鸟类一多半的雀形目没有一种鸟类属于二级以上保护动物,即使像黄胸鹀这样的小鸟,现在所能见到都是个位数,在国际上达到濒危级别,危险程度已经远远超过大熊猫,在我国还达不到二级保护标准。
当年野外有8只朱鹮时,某一年中又死去3只,其中一只朱鹮让一位工人用枪打死,过去拣拾猎物一看是朱鹮,慌忙把朱鹮塞到稻田中,自己跑走了,几天后,农民收割水稻发现报警被查出来。朱鹮是幸运的,如果晚保护几年,这四只朱鹮或许受到别地伤害也会失去繁殖能力,就会悄悄消失,或许我们都不知道还有四只朱鹮的一个小群体此后还延续近二十年;如果说朱鹮是幸运的,不如说我们更幸运,最后一个小群体最终被我们发现,从而让世界知道中国有一种古老的鸟类叫朱鹮,此后,我们不用在博物馆中看到冰凉硬邦邦的标本,从而可以让儿孙在山水之间蓝天之上看到飞舞的天使。
▼
关于作者
臧晓博:男,1970年出生,现在蓝田县公安局交警队工作,出版《秦岭野生百鸟图》书籍一本,作品“岩燕”、“斑背噪鹛”收录在《中国鸟类图志》,《雀鹰》作品现在地铁2号线行政中心展出,获得“西安第36届爱鸟周”摄影一等奖。
▼
滋水美文
汩汩清泉流过 倾听心灵声音
长按二维码关注订阅
主编微信:mxy2722801
声明︱图片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
✎投稿邮箱︱865909186@qq.com
喜欢就点个赞吧!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