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城特色地名溯源(连载四)

       十、郎君桥  

是应城市郎君镇的驻地,位于县城东南,地当东经113°40ˊ、北纬30°53ˊ。俗称郎猪桥。旧时农民不识字,对郎君这个雅称听不懂,只熟悉家养的郎猪。郎君桥之所以取名郎君,还有一个积善行德的故事呢!明朝嘉靖年间(1522年~1566年),邑人黄鞠让家财万贯,但膝下无儿,很是悲伤。为了能求得儿子,开始修桥补路,积善行德,以期感动神灵,赐给他一个儿子。于是出应城东门沿路修桥,先后兴建了萧家桥、小北门石桥、高桥、东门桥、三里桥、七里桥、双桥,当修到第八座桥时,其妻果然生下一个儿郎,黄鞠让非常高兴。为了纪念儿子的降生,所以将此桥取名为郎君桥。郎君桥在清乾隆(1736年~1795年)时,还是一个“野树人家一望微”的荒凉小村落。当时有一位叫李才的贡生,写过一首诗:遥天风起冻云飞,野树人家一望微;客路才行十五里,郎君桥上雪霏霏。直到道光二十年(1840年)以后,这里才逐渐形成一个小集镇。解放后,郎君桥一直是郎君镇镇治所在地,是当地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

      十一、把式台  

旧时萧家畈湖畔的一个湾子,现为应城市黄滩杨林村的幸福台。所谓“把式”,就是贫穷的意思。为什么穷?就是因为年年受水灾,灾后颗粒无收,湾里人只有靠打草鞋度日,所以当时流传这样一首歌谣:“养女不嫁把式台,年年月月打草鞋,老子打来儿子卖,婆纺棉花孙捡柴,媳妇畈里挑野菜,餐餐锅盖揭不开。”1957年8月,应城县人民政府作出了在萧家畈围垦的决定。组织动员了12个乡(镇)和机关干部15000人参加会战,经过100天艰苦奋战,终于治理了萧家畈湖的水患,使原来的荒湖变成了良田,从此人寿年丰,旧貌换新颜。这里的群众说,治了水,治了穷,我们再也不 “把式”了。他们将“把式台”改名为“幸福台”,并作歌欢唱:“把式台,翻身台,翻身台变成幸福台,开挖新河三十里,贫穷一去永不来,幸福花儿遍地开,党的恩情记心怀。”

       十二、 瞎子坟头  

顾名思义,即埋瞎子的坟。此坟位于应城杨河镇短港水库东北部的杨河汪店村的一处荒山上。据当地村民讲:很久以前,有一个瞎子鳏夫,以赶脚猪(养郎猪供交配)为生。一天,瞎子赶着脚猪到一家上完圈后,回家时,天色已晚,突然北风大作,下起了大雨,瞎子又冻又饿,发了急病,死在了这荒山野岭,一连几天无人收尸。附近的村民见其可怜,找了张破芦蓆,就地掩埋了他,从此,此地以瞎子坟头相称。瞎子坟头是短港东北岸的一个制高点。政府为了解决杨河的抗旱问题,在此建了机站,通过提短港的水灌溉汪店、胡榨、土庙、大堰、土陂、茨庙、西合、马堰以下等十多个村的农田一万余亩,为灌区的农业丰收作出了重要的贡献。1970年,郑家河水库西干渠建成通水后,瞎子坟头还可利用郑家河水库的水补充短港水的不足。昔日的荒坟孤塚,成了杨河水利的一处要津。

       十三、牛角冲  

位于应城市东汊湖的东北岸。其冲东西两边的塝(土坡)形似牛的两只角,一角指向蔡家嘴,一角指向乌龙嘴,故名牛角冲。1957年,政府在此修建了抽水泵站,其主渠道在新添铺与郑家河西干渠相接。取东汊湖水可灌溉十屋、新添铺、夏巷、刘中、贾普、吴彭、大廖、杨嘴等八个村的农田一万余亩,为灌区的农业丰收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