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内蒙古|陶丽:我的母亲——曾经的一位贵族格格

原创作者:陶 丽|内蒙古阿拉善盟

我的母亲——曾经的一位贵族格格

母亲达淑英,一九三一年出生于内蒙古阿拉善和硕特旗的贵族家庭。她的祖父多罗特色楞是阿拉善和硕特旗第八代扎萨克和硕亲王,她父亲塔旺策仁是多罗特色楞和硕亲王的第八个儿子“镇国公”衔,人称八爷,同阿拉善末代亲王达理扎雅之父、阿拉善和硕特旗第九代扎萨克和硕亲王塔旺布理甲拉系同胞兄弟。只可惜当时曾担任阿拉善旗学校校长的姥爷缺因突发疾病而不幸英年早世,那一年我的姥姥还不到三十岁。姥姥年青守寡带着母亲和大舅、老舅兄妹三人相依为命一直生活在王府里,听姥姥讲,因母亲小时不竟容貌俊美,而且还天资聪慧,最特别是在王府里众多眉清目秀的格格群里母亲的一双大花眼晴优为养眼,为此在当时的阿拉善王府里母亲有着“大眼晴格格”的美誉,而王府里的扑人们都尊称母亲为“大眼晴姑姑”,更值得一提的是母亲这个大眼睛格格很受太福晋(达王爷之母)的庞爱,太福晋会经常差扑人把居住在王府东边小院里的母亲-大眼睛姑姑、叫到身边陪她老人家打牌,听戏,聊天。听姥姥讲,母亲当年结婚时的所有嫁妆就是太福晋亲自操办的。总至,无论大小事太福晋都会第一时间想到聪明灵利的大眼睛格格。也是由于太福晋对母亲的喜爱和信任的原故吧,听母亲曾讲过的一段往事方能证实这一点。一天,太福晋差人把母亲叫到身边给她安排了个差事,是因安全的原因让母亲负责每天陪送当时在政府上班的达王爷的二女儿上下班。但母亲万万没想到,这段经历在文革中缺使母亲被扣上国民党分子的莫虚有的罪名被群专、批斗,那段时间母亲经常被拉到大街上游街、还被带到城门口的大树底下小广场开批斗会,造反派在母亲头上带上用纸糊的清朝时期的红顶官帽,官帽左右两侧的纸条上分别写着王公贵族的臭小姐xxx、国民党分子xxx,在街上游斗期间母亲受尽了羞辱、漫骂,个别路人甚至往母亲身上仍果皮、烂菜叶。母亲还被单位革委会停了职,停发了工资,并关进了牛棚,从此不让回家,直到文革后期母亲的问题才被平了反恢复了工作。母亲是五十年代初参加工作的,先后在旗财政局、人民银行担任会计一职至到退休。说起来母亲在当时也算的上是位知识女性,是妇女解放的先行者。由于母亲打小在王府里念过私书,后就读阿拉善旗中学,也就是在学校里母亲和父亲相识后结婚的。婚后的母亲不甘心在家闲呆着,便和好姐妹相约走出家门考入了位于甘肃兰州的西北民族学院学习进修,毕业后回乡参加了工作。而当时父亲也很幸运的成为国家培养的第一批少数民族干部被选送到中央民族学院学习、进修。毕业回乡后被分配到旗政府工作的。母亲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兢兢业业的工作,做会计几十年帐目上从未出现过任何差错,在单位里母亲从不摆贵族格格的架子,而是非常的平易近人。她老人家还是个热心畅,在单位里经常会给单身年青人说媒、当红娘,单位里的同事都亲切的称呼母亲为达会计。在我的记忆中从我们兄妹记事起,母亲就对我们兄妹的言行举止要求非常严格,她经常教导我们:站要有站像,坐要有坐像,吃要有吃像。特别是每当全家人坐在饭桌上吃饭时,母亲会经常按以下各种规矩来要求我们兄妹。一、吃饭前要先让长辈上桌动筷子方可用餐,二、吃饭时手不须放在桌子下面,必须用一只手扶着饭碗吃饭,三、吃饭时不能吧叽嘴,四、不需用筷子挑盘中菜,五、吃饭时筷子不能直插在碗中,六、无论坐在什么地方不需抖腿等。母亲爱干静、喜整洁,在家里孩子们的衣物、书包等都要摆放整齐,不能随意乱放。母亲不愧是从大家族走出来的,对于老祖宗留下来的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传承做得非常到位,也给我们做出了非常好的榜样,我们兄妹也会继承母亲的家训,把老祖宗留下来的老规矩继续传承到我们的下一代。“易经”里有句话说的好-积善之家必有余庆。母亲就是一个非常善良,而且乐意助人的人。由于父母亲当时都是国家干部,我家的物质生活相比之下比较宽余一些,赶上六十年代初低标准粮食、肉食、日用品全部都要凭票定量供应,我家同院邻居大爷家的五个孩子又个个都是大个子,粮食本就不够吃,母亲经常会匀出一些粮食和衣物等送给邻居大爷家,那时大爷一家人一直尊称母亲为姑姑,我们两家的孩子们之间也相处的非常融洽。由于奶奶和二叔当时都生活在牧区,当时的牧区不但缺水,长年吃不着蔬菜、水果,加上二叔家孩子又多,每到假期母亲就会准备好多个大包小包,里面装有小孩衣物,各种蔬菜、水果等,母亲便把我和弟妹们送上班车将东西带到牧区奶奶家,奶奶总会赶上勒勒车到公社班车站接上我和弟妹,每当勒勒车回到牧区奶奶家院门口时,二叔家的孩子们见到我们带来的礼物就像过节一样,别提多高兴了。母亲对我们每一个孩子都疼爱有佳,无论是逢年过节给孩子添置新衣服每人一套一个不少,还是平时购买的水果、零食必是每人一份,特别是到了夏季西瓜上市的季节,母亲为了公平期间购买的西瓜总会特意挑选个头一样大的买回来分给孩子们每人一个。在母亲的潜意默化下,我们一家人始终生活在和谐幸福的氛围中。待我们兄妹五人长大参加工作,虽然各自从事的工作岗位不同,但我们兄妹五人都会铭记父母亲-老老实实做人,踏踏实实做事的谆谆教诲,在个自的工作岗位上努力工作成绩优异,出类拨粹,大哥和小弟还先后走上领导岗位。兄妹们成家后各个也都成为勤俭持家,孝敬父母、孝敬公婆、相夫教子有方的奠范。如今母亲九十高龄己是四世同堂,是该享受天伦之乐之时,一种全世界都无法攻克的医学难题“阿尔茨海默病”老年痴呆症悄悄的向母亲袭来。从开始的记忆缺失,自己放的东西转眼找不到,到性格和行为的改变……偶尔会情绪失控,易怒,乱发脾气,甚至会糊言乱语。特别是睡眠习惯发生改变……对黑夜产生的恐惧,夜间睡觉时家里灯只要关闭就开始大喊、大叫,不得以现在每到夜晚睡觉时家里的走廊灯就会常开着,还经常会出现睡到半夜从床上起来到客厅,说屋里有许多人等奇奇怪怪的症状开始折磨着老母亲。母亲发病时甚至还会对身边照顾她的亲人无端的猜疑,甚至会说出一些很难听、很伤人的话。虽然我们兄妹想尽一切办法通过咨询专家给母亲用一些相关的药物,抽时间陪伴,开导,大哥还请活佛到家里为母亲送经祀福,但可怕的阿尔兹海默病症仍然使母亲完全变了一个人,那个慈眉善目,知书达理的母亲从此不见了。也使得我们照顾陪伴在母亲身边的子女们常常感到力不从心,不知所措。“世若无佛,善事父母,事父母即是事佛也。”我由衷的希望通过夜间开启的长明灯,能消除母亲脑海里的幻觉和恐惧感,一些针对性药物的辅助治疗能控制,缓解母亲现有病态的发展。我们做子女的也要尽自己的能力,多给母亲一些陪伴,多敬一份孝心,多给自己、给子孙积累多些福报吧。

作者简介陶丽,微信名:丽格格,蒙古族。我是一名土生土长的阿拉善人,爱好文学、写作。处女作散文《遥忆腾格里》,曾被人民文学出版社《2012年年度散文集》收录刊登。

联系编辑投稿请扫描二维码15248830052

(0)

相关推荐

  • 内蒙古阿拉善王遗产起争执 6位子女被告上法庭

    近日,东城法院受理了一起遗产继承纠纷:56岁的达锦女士将曾经叱咤风云的阿拉善王--解放后担任过内蒙古自治区副主席的达理扎雅的6个子女告上了法庭. 达锦女士起诉称,她是达理扎雅和当时王府的侍女道立玛所生 ...

  • 阿拉善古城夜色

    <阿拉善古城夜色> 2018年10月7日,内蒙古阿拉善王府是阿拉善历代旗王的官署和居住地,是以明清园林风格为主的四合院式建筑群落,有"小北京"之称.王府始建于1731年 ...

  • 200多年历史的“塞外小北京”,破四旧被毁,如今重现历史!

    欢迎点击上方蓝字关注我 在我国西北的贺兰山脉以西,地广人稀的内蒙古阿拉善左旗,旗政府所在地巴彦浩特镇,有一座曾被誉为"塞外小北京"的古城,这就是建于清雍正年间的定远营古城,古城历经 ...

  • 阿拉善王爷的衣食住行吃喝拉撒

    阿拉善厄鲁特部扎萨克和硕亲王贡桑珠尔默特之子 1.饮食.据在府内生活过多年的老格格塔祉华及其侄女达昭的回忆,日常生活中的饭食很是一般,都是由包衣达(管家)负责.每日饭菜则由厨师头安排,通常早点是四个小 ...

  • 一个团两年发展到7000人,叫团不合适了,上级授予独立师番号

    一个团两年发展到7000人,叫团不合适了,上级授予独立师番号

  • 内蒙古阿拉善巴彦浩特镇王府街延福寺

    内蒙古阿拉善巴彦浩特镇王府街延福寺 延福寺坐落在巴彦浩特镇王府街北侧,系原阿拉善旗八大寺之一,是内蒙古自治区重点保护的古式建筑之一.延福寺,俗称"王爷庙",藏语名为"格吉 ...

  • 明朝亲王与清朝亲王的待遇对比,王与王之间的较量

    亲王是明清两朝最高的宗室爵位,永乐朝后,明朝亲王无诏不得离开封地.清朝亲王无诏不等离开京城.两个朝代的亲王生活在不同的时代和区域.二者的待遇相比孰高孰低,本文以明清两朝的中前期为例,在朝会等级,经济待 ...

  • 阿拉善和硕特亲王府

    阿拉善和硕特亲王府位于阿拉善盟左旗巴彦浩特镇,是内蒙古地区保存最完整.规模最大的清代蒙古王府建筑群之一. 雍正八年(1730年),清廷在贺兰山以西修建军事重镇定远营,作为军事镇守之地.雍正九年(173 ...

  • 【原创】内蒙古|陶丽:遥忆腾格里

    原创作者:陶 丽|内蒙古阿拉善盟 遥忆腾格里 20世纪60年代初期,当时在阿左旗政府任职的父亲,被抽调到政府下乡工作组,在内蒙古自治区工作组的指导下,遵照中央对基层人民公社进行整顿和大社适当缩小,合理 ...

  • 陶丽: 在平凡岗位演绎人生精彩

    陶丽: 在平凡岗位演绎人生精彩     从2007年至今,江苏盛泽医院心内科护士陶丽从一名普通护士成长为科室骨干,用爱心.耐心.责任心护理每一位患者. 长期的一线护理工作使得陶丽意识到,想要医患关系和 ...

  • 【西散原创】胡丽平作品 | 最朴素的信任

    <西部散文选刊>原创版线上平台:西散原创 西散原创--西散原创纸媒选稿基地 西散原创--中国散文作家成长摇篮 西散原创--最具亲和力原创精品散文平台 外婆92岁,50多年的党龄.耳聪.目明 ...

  • 何怡佳《中国红·春节》 指导教师:陶丽

    中国红·春节 东营市东营区弘文小学四年级一班 何怡佳     中国的传统节日最让人期待的便是春节了.春节,最具代表性的就是红!红是春节的主旋律.每到春节,铺天盖地各种各样的红色年货摆满了大街小巷!过年 ...

  • 付鑫蕾《​​贴春联》 指导教师:陶丽

    贴春联 东营市东营区弘文小学四年级一班   付鑫蕾 过年的时候,人们都穿着干净整洁的衣服,家家户户的大门上也穿上了红彤彤的"新衣服"--春联.贴春联是春节的习俗,它象征着一种下愿望 ...

  • 【原创】段丽萍:哦,我的园湖小村

    原创作者:段丽萍 图文编辑:阿拉善文化艺术传媒 <哦,我的园湖小村> "故乡是什么?故乡就是你年少的时候,天天想要离开.年龄大了,又天天想要回去的地方."著名主持人白岩 ...

  • 贾振远 《第一次写春联》指导教师:陶丽

    第一次写春联 东营市东营区弘文小学四年级一班 贾振远 在这个寒假,发生了一件不平凡的事,令我终生难忘.到底发生了什么事呢?就请听我娓娓道来吧. 这天,爸爸送我去补习班练字,我上了一节硬笔课,又上了一节 ...

  • 吴奕豪《年味》指导教师:陶丽

    年味 东营市东营区弘文小学四年级一班 吴奕豪 中国有许多的传统节日,比如说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重阳节等,在许多传统节日中,我最喜欢的就 是春节,因为春节是许多传统节日中我过得最开心的一个传统 ...

  • 王依诺《不一样的年》 指导教师:陶丽

       不一样的年                东营市东营区弘文小学四年级一班   王依诺 转眼间时光飞逝,很快就迎来了2021年的辛丑牛年.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