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景山:《来的都是客》以新闻方式写旧闻,用文学语言论历史

以新闻方式写旧闻,用文学语言论历史

----读杨润忠<<来的都是客>>的几点印象

润忠托人送来一本书,是由团结出版社出版的他的新作《来的都是客》,我回微信说赠书收到,认真拜读。并问其书名有何寓意,书名是取现代京剧《沙家浜》中阿庆嫂的唱词,还是别有用意?如果读成土语,来的都是且,可能更有人间烟火味,可惜书面只能写成客了。说者无意,听者有心。他说老兄就给写个书评吧。得,就坡下驴,借题发挥,就此来说一下最突出的印象,概言之:以新闻手法写旧闻,用文学语言论历史。主要特点有这几个方面:
1、借题发挥,标题吸睛
先说书名《来的都是客》,这是个大标题,让有点岁数的人自然想起阿庆嫂的“来的都是客,全凭嘴一张。----”那段唱词。如果再往前延伸阅读,明代张梦征《青楼韵语》中也有“相逢开口笑,过后不思量”的话,宋代洪适有“人世难逢开口笑,老来更觉流年迫。”杜牧和苏轼也分别写过:“人世难逢开口笑”“伸眉一笑岂易得”这样的话,可见,起书名真是个有学问的活,作者是读书人,大学学的是中文,博览群书,还搞过新闻,知道标题如何吸引眼球,自然深谙此道。

  2、史论结合,平心静论。

乾嘉间章学诚《文史通义》中说:“文人不可与修史”,之所以这样说,认为文人“大抵暗于史裁,又浸渍文人习气”,原因是他们大多不读经书。由于所读之书不同,表现为所著之书的不同。今承德人杨氏润忠则不然,他读经史,也读子集,其“学必求其心得,业必贵其专精”(也是章学诚语),所著之书,史论结合,平心而静论,切实而深刻。这从《腊月初八,乾隆皇帝在承德殊像寺熬的好香好大一锅“腊八粥”》等不少篇目中则可得到呈现和印证。

3、奇正相生,守正出奇。
“一阴一阳之谓道”,阴者奇,阳者正,“奇正相生,其用无穷”,合则双美,离则两伤。虽然,二者的地位是平行的但绝不是平等的,更不是平分秋色的。而且一定是以正为主、为普遍,奇为辅、为特殊,而绝不是相反。潘天寿先生有言:“画事以奇取胜易,以平取胜难。”,“以奇取胜者,往往天智强于功力,以其着意于奇,每忽于规矩法则,故易。以平取胜者,往往天资并齐于功力,不着意于奇,故难。然而,奇中能见其不奇,平中能见其不平,则大家矣”,这里所说的平就是正的意思。文艺往往是相通的,作画如此,作文亦然,撰写读史札记尤其然。《皇帝塞外请客:同样是巨幄盛宴,为何一个流芳千古,一个遗臭万年》就敢把康熙爷和隋炀帝放在一起来说,而没有关公战秦琼之感,在兴与衰、荣与辱、福与祸、得与失的历史对比中、在正与奇的现实交织中,给人以无尽的历史联想和悠长的现实遐思。
 4、雅中带俗,雅俗共赏
所谓俗者,多为日常和常识,衣食住行,柴米油盐,其表现以物质为第一性、精神为第二性。所谓雅者,琴棋书画,茶香花石,其表现以精神为第一性、物质为第二性,应该是一种在俗的基础上的升华。《康熙在承德避暑山庄居然这样“贬低”王羲之!》既有典雅的生活,也有粗俗的人生,从王羲之与《兰亭集序》的故事讲起,又讲了入木三分、东床快婿和曲水流觞三个成语的由来,又引出《红楼梦》中刘姥姥进大观园的故事,最后讲了承德避暑山庄里曲水河荷香、含澄景、流杯亭门景点的由来,其中有历史掌故、有文学故事、也有名胜由来,很难说哪里是世俗哪里是高雅。就文章论,这不是严格意义上的写史,这是借故事讲道理,应归于文史杂谈之范畴,说的是一个雅与俗的社会生活趣闻,讲的是“意识在任何时候都只能是被意识到了的存在,而人们的存在就是他们的实际生活过程”(马克思和恩格斯《德意志意识形态》),表现的是雅中带俗,雅俗共赏的社会生活。
 5、抄录连缀,捃其菁华。 
有一篇文章是把纳兰和康熙放在一起来写的,在叙述两人的人生际遇不同的基础上,通篇大多是以纳兰的词、康熙的诗及谕旨抄录连缀而成,其妙在于除其冗长,捃其菁华,在给人讲了两个人的故事的同时,最后还用康熙的话表明写文章要措诸行事,有裨实用的观点。
6、博采旧闻,务在详核。
这是修史的重要原则。严格意义上来讲,本书的文章不是历史,是读史札记,或者叫文史杂谈更合乎文章实际。当然,作者不是专业修史者,但专业精神尚在,尤其难能可贵之处在于博采旧闻、务在详核,有实事求是之意,无哗众取宠之心。书中的许多篇章都具有以史为鉴、资政育人的作用,看似平凡亦奇崛,成如容易却艰辛,篇篇都是挑灯夜战、呕心沥血之作,可以想见作者读书之丰、涉略之广、研读之细,这从其“发挥文字之本,通达书契之约”,“诠释旧闻,裁成义类”的文章内容和体例编排中约略可见一斑。
7、借题发挥,古今对话
朱自清在《经典常谈·诗经第四》中写道:歌谣越唱越多,虽没有书,却存在人的记忆里。有了现成的歌儿,就可借他人之酒杯,浇自己之块垒,随时拣一支合适的唱唱,也足可消愁解闷。若没有完全合适的,尽可删一些改一些,到称意为止;流行的歌谣中往往不同的词句并行不悖,就是为此。这是朱自清读《诗经》后写的,我读完这本书,自然想到这些话。时代在发展,社会在进步。虽然科学技术迅猛发展,但人的感情生活变化甚微,从兰亭集序作者到大观园众生到避暑山庄的前世今生,虽物是人非,然通过历史能够在同一时空古今对话,让生命留下轨迹。
 8、赋比起兴,言志载道
有道是文史哲不分家。鲁迅认为司马迁的《史记》是“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这不仅从历史价值方面,而且从文学价值方面对这部史书做出的高度评价。言之无文,行而不远。润忠对语言艺术之运用、对史实认识之精准、对生活体悟之深刻,不但有这本书作为明证,还有“老杨铲史”公众号作为明证,凭一己之心力,以愚公之精神,数年如一日,不汲汲于富贵而积极于文字,着实令人佩服。“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怀旧是人的天性。回顾过去是为了将来,珍视历史也是为了现在和将来。期待作者更多更优美的文字,给我们的生活带来精神的享受、艺术的熏陶和历史的启迪。
2021年8月26日晚
老羊铲史正在参加河北省自媒体百佳号推选活动,请打开下面的链接,为老羊铲史助力,每人每天可以点10下,谢谢您。
http://h5.plus.hebtv.com/hebtv/detail.html?randomStamp=227549&id=79645&source=1&hashid=Pr8dx6RBxLk2&user_id=905&limit=10&problemId=1275&is_close_vote=0
伊志山:老羊铲史和《来的都是客》是怎么炼成的
惠龙:欲知大道,必先为史——读《来的都是客》随感
著名诗人步九江评《来的都是客》:厚积薄发无穷期
承德档案专家说:老杨印象及《来的都是客》读后
白瑞兰:和老羊一起品历史   ——夜读《来的都是客》
杨海涛:我认识的“老羊铲史”和他的《来的都是客》
老羊铲史新出版的历史散文集《来的都是客》序:一襟情怀唱大风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