傣族的酒舞文化

傣族的酒舞文化

傣族主要聚居在云南省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以及临沧市的耿马和孟连两自治县,其余散居在景东、景谷、元江等县。傣族的酒和歌舞文化,是维系傣族生存发展的重要内容之一,其酒礼酒俗歌舞相承,不仅反映在生产生活方式上,而且蕴藏了诸多的民族文化内涵。

傣族传统的酿酒方法并不复杂,但有的细节必须加以注意。首先,原料的构成独特。生活在南亚东南亚各个国家的傣家人历来以稻生谷物为主食,尤其以优质香软米为主,有的地方的傣族特别钟爱糯米,便以糯米饭为主食。但傣家人更喜欢以糯米饭为主要原料来酿制小锅米酒,傣话叫“劳毫糯”,即我们通常所说的“糯米酒”。糯米便是傣家人酿酒的主要原料。酿制酒水重要的原料构成之二,便是酒药,傣话叫“比昂劳”。酒药主要起到催化增效的作用。现成的酒药在市面上随处可见,购买极为方便。正因如此,懂得制作传统酒药的人越来越少,但老一辈人还记忆犹新。傣家人常用多种植物和植物干来做,其中一种植物傣话叫“虎草”。将这些植物洗净、捣碎、晒干,再拌以糯米粉、豌豆粉,捏成饼状晾干备用。做成的酒药呈灰白色,具苦味。但是要生产出好酒,需要特别注意三点: 一是酒药在搭配过程中要适量。用少了,起不到催化增效的作用,用多了,烧制出的酒就会变成苦味,达不到理想的效果。如何能做到掌握好酒药的适量呢?这就要靠经验了。二是烧制过程中要掌握好火候。既不能用猛火,又不能火力太小,一般要保持恰当的均匀的不间断的火候,做到长时间的恒温。这也要凭验。要讲究烧火的木柴,红棕木柴或梨木木柴比较理想。傣家人喜欢用晒干的“牛屎粑粑”搭配木柴烧火,效果确实不错。三是烧制出的酒水的取舍很关键。一般来说,刚开始流淌出的酒水(头一部分),酒力比较大,即酒精浓度高,往后就逐渐淡化弱化。烧酒者根据饮用需要决定取舍。酒精浓度较高或适中的部分一般用来饮用、淡化的部分则作他用。

酒可谓是傣族的一种文化传承,有酒的地方就有人文风情,很多有趣的饮酒习俗也是在这样有趣的民族中慢慢被流传了下来将来也要被我们继续传承下去。傣族的嗜好品有酒、烟、槟榔、茶等。几乎各地傣族都有这些嗜好,只是嗜好的程度稍有差异。嗜酒是傣族的一种古老风俗,在明代就有咂酒之俗,酒己成为宴客必备之物。

傣族聚居地区气候炎热,喜欢喝二三十度的低度酒。傣家喝酒并非图驱寒保暖,也不想喝得酩酊大醉。所以,傣族的酒,喝的是香甜的味道,品的是悠久的文化,得到的一种安逸、享受与保健。嗜酒是傣族的一种古老风俗,在明代就有咂酒之俗,酒己成为宴客必备之物。近现代以来,饮酒更是普遍嗜好,早晚吃饭时间都喜欢喝一点酒,每逢节日宴会就会开怀畅饮。且对于傣族的人们来说,没吃饭的时候也可以喝酒,凡跳舞、唱歌、游乐,必皆以酒随身,边饮边歌舞。

所饮之酒系家庭自酿,傣族男子皆善酿酒,全用谷米酿制,一般度数不高,味香甜。也有度数较高的,如西双版纳勐旺傣香园出产的一种烤酒,含酒精成分在52度以上,酒味香醇,倾人杯中,能起泡沫,久久不散,称为老好·谷子酒,远近驰名,被誉为“十二版纳”之佳酿。

傣族村寨中最常听到的就是“哆锅,水水水水水水”,这是傣族人的“干杯”声,资源丰富的雨林给傣族人提供了生活所需,随处可得的食材,舒适优美的气候环境,安逸幸福的生活,这也是傣族人热爱生活、积极乐观的性格源泉,傣族人很少外出打工,“今朝有酒今朝醉”、“及时行乐”是他们的生活写照。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