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皇帝为何大多是情种,几乎没有宫斗之说?跟朱元璋祖训有关

  话说明朝的皇帝要么厉害得不得了,要么就奇葩得不行。不过有一个现象很突出,那就是大多数明朝皇帝都是情种,对待感情十分专一,貌似形成了一条规律,这是为什么呢?

  根源:明太祖朱元璋之祖训

  在封建时代,不是靠祖宗而是完全凭自己打出天下的开国皇帝,庙号才可以叫太祖,比如宋太祖赵匡胤、明太祖朱元璋。(其实刘邦也是,全称是汉太祖高皇帝,简称成了汉高祖。)明太祖朱元璋是一个很有手段的人,杀伐果决,打天下很生猛,坐天下杀功臣也非常狠心,而对自己的后宫更是不在话下。

  “凡天子、亲王之后、妃、宫嫔,慎选良家女为之,进者弗受。”

  这就是明太祖朱元璋立下的祖训,皇帝的整个后宫包括妻子(后、妃、宫嫔)以及宫女,都必须从中下层的百姓中选取,不得从上层社会(比如达官贵人)选取。这么做的目的其实不难理解,就是为了防止外戚专权。

  别小看这条祖训,它跟明朝的宦官专权问题、党争问题、内阁制度都有很深的渊源。因为明朝的皇帝大多数情况下没办法重用外戚,就只能转向大臣或者身边亲近的宦官。前者逐渐衍生出内阁制度、党争问题,后者直接导致宦官专权问题。

  实际上明太祖朱元璋是有对宦官群体进行打压的,限制他们从政。但毕竟是人性,日久生情,皇帝也不例外,跟自己亲近的人相处久了自然会更信任他们。亲近的人无非是宦官与后宫,后宫因为祖训关系基本帮不上忙,底下的大臣平时不在身边。对于后面的明朝皇帝,自然而然地就将感情转向了身边的宦官与后宫。

  既然是亲近后宫,应该后宫的风流韵事会很多才对,宫斗很频繁才对,怎么会情种之说呢?不要忘了,后宫这些女子是来自哪里的?中下层百姓,有不少进宫前都是一直过着苦日子,不然就是曾经过过苦日子。比如明太祖朱元璋的马皇后跟他一起打天下吃过苦的,明成祖朱棣的徐皇后(徐达女儿)也是经历过苦难的,明孝宗朱佑樘的母亲纪氏因为土司父亲战败导致自己被俘虏进宫的......吃过苦或者会吃苦的女孩子,自然会更重视感情,这就是患难见真情的道理。

  实现:感情相互回报

  女人对男人专一,男人自然也会专心回报。

  比如明英宗朱祁镇的结发妻子钱氏,在他土木堡之变被瓦剌人俘虏了之后,日夜哭泣祈祷丈夫平安,竟然哭瞎了眼睛,跪坏了一条腿。之前瓦剌人对大明恶心了一番,将明英宗朱祁镇放了回来。他的弟弟京城保卫战之时立起来的明景帝朱祁钰(后来被崇祯皇帝复立为代宗)将他囚禁了起来,一禁就是七年多。

  这七年多时间是非常难熬的,但幸亏有了这个瞎眼瘸腿且无子的钱氏,与宫女一道做绣品卖钱济日。但凡是个人,都会为之动容,明英宗朱祁镇也不例外。他在夺门之变复辟之后,第一件事就是力排众难复立钱氏为皇后。要知道那时周氏的儿子朱见深已经是太子了,而且背后还有周太后撑腰,难度不知道是有多大。

  不仅如此,明英宗朱祁镇临终之际,生怕他们为难瞎眼瘸腿且没家族势力的钱氏,立下遗诏死后要与钱氏同穴。如果说这不是爱情,这是什么?

  明宪宗朱见深也是大情种一个,自始自终独宠万贵妃一人,任凭其胡闹。

  明孝宗朱祐樘,只有一个皇后张氏,未立任何嫔妃,正儿八经的一夫一妻制身体力行者。

  他们的祖先明太祖朱元璋独爱马皇后,明成祖朱棣跟徐皇后也是一样的。

  制约:残忍的制度限制

  然而温情的一面,背后也有残忍的一面。

  回到明太祖朱元璋,这绝对是中国历史上最狠的皇帝,他规定自己死后后宫的一众妃子、宫女全部都要殉葬。不用说,目的也很简单,也是为了防止出现外戚专权。这项恶心的制度,一直到上面这个明英宗朱祁镇临死前才废除。而等到这一天,明朝已经经历了六位皇帝。(如果包括明景帝朱祁钰,是七位。)在这期间多少女子都害怕进宫,害怕成为皇帝的妃子,更怕皇帝早死......

  明宣宗朱瞻基,明朝第五位皇帝,是明朝少有比较有作为的皇帝,还算比较“正派”。但是他死的时候,除了无子被废的胡皇后、明英宗朱祁镇的母亲孙皇后、明景帝朱祁钰的母亲吴氏,其他无子的嫔妃全部都殉葬了。

  皇帝一死,整个后宫哭声一片,凄凄惨惨戚戚。(写到这里心疼了一下)

  如此一来,明英宗朱祁镇改变这项恶心的制度之前,达官贵人乃至普通百姓都是不愿意将自己的女儿送入宫中。能进宫的女人,都是苦命人啊,唯一能寄托感情的除了这个皇帝,还能是谁呢?

  后来的明世宗朱厚熜,明朝的第十一位皇帝,差点在“壬寅宫变”中被宫女杀死,原因就是不把这些宫女当人,可见这项制度的余威仍然不减。

  结语:

  因为明太祖朱元璋的祖训,使得后宫大部分女人都来自社会中下层,再加上殉葬制度,导致后宫的女人除了个别站在顶峰的地位都十分低下,他们往往因此无法发展出强有力的外戚势力,只能依靠他们的丈夫皇帝,然后相应地皇帝也回报以专情,使得我们看到了很多有血有肉的明朝情种皇帝。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