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不灭秦?战国时期秦国其实有四次差点被灭
在很多人的印象中,秦国自商鞅变法(公元前356年)以后,便成了无可阻挡般神一样的存在,好像秦国永远是那个最强最厉害的国家一样。然而实际的情况并不是如此,先不说最先变法的魏国(商鞅变法的很多内容都是效仿魏国李悝变法)要比他强得多,即便是魏国衰败以后,齐国和楚国也一点不弱于秦国,再等齐、楚衰败以后,赵国又顶上来足可以和秦国抗衡,只有在秦赵长平战争以后,秦国才真正可以算得上是一家独大,从此再没有任何国家能够阻挡其统一天下的势头。
从公元前403年三家分晋开始算起,到公元前260年秦赵长平之战结束,在这一百多年的战国历史里,秦国其实一共有四次被灭国的危险,只是每一次秦国都依靠天时地利人和顺利渡过了危机,下面我们具体来看看这四次秦国是如何濒临亡国,又是如何一一化解的。
第一次是在公元前389年,由于之前秦国的河西地区被魏国(吴起被担任河西郡守)侵占,如果魏国以河西之地为跳板来继续进攻秦国,那么秦国随时都会有覆亡的危险。于是深知其中利害的秦惠公率领举国之兵五十万进攻魏国的阴晋,吴起率领五万魏武卒迎战,最终大败秦国,此战就是历史上著名的以少胜多的“阴晋之战”。战后,吴起乘胜马不停蹄地继续进攻秦国,一度攻占了秦国的都城——雍城,秦国灭亡在即!无奈此时魏国相国公叔痤看到吴起取得了节节胜利以后,担心其功劳太大可能会导致自己相国的位置不保,于是在魏武侯面前处处排挤吴起,吴起不得不逃奔楚国,最终这次魏国灭秦可以说是功亏一篑。
第二次是在公元前362年,秦国趁魏国的主力部队忙于在中原各处作战时,秦献公率大军攻打魏国少梁(史称“少梁之战”),妄图收复失地。此战虽然秦军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俘虏了魏军主将公叔痤,但是秦献公也在战争中中箭,不久去世),但是等庞涓率领的主力部队回救时,秦国根本抵挡不住庞涓手下精锐魏武卒的攻击,随着秦军的节节败退,庞涓一度威胁到了秦都栎阳,秦国不得不迁都泾阳以回避。庞涓本想实现自己“弱赵以联三晋,灭秦后图天下!”的战略计划,无奈当时固步自封的魏惠王只想统一三晋而后称霸天下,得不到国君的支持,庞涓的灭秦计划不得不暂时搁浅。
第三次是公元前312年,张仪以“七百里商於之地”欺骗楚怀王,结果惹得楚怀王大怒,意欲举全国之兵攻灭秦国。随后,五十万楚军由武关攻入秦国腹地,一度进攻到离咸阳只有一百公里左右的蓝田,这是战国时期秦国所受到的最大军事威胁,后来在秦惠文王的王宫卫队都出动的情况下才勉强抵挡住楚军的进攻(秦军主力部队此时也不在这边)。在此关键时刻,幸亏秦国顺利说服魏国和韩国出兵进攻楚国后方腹地,楚军才不得已而撤兵回救,秦国也因此逃过了一劫。
第四次是公元前296年,孟尝君田文从秦国回到齐国(秦王本来任命孟尝君为相,但是后来受到排挤而且还有了生命危险,不得不依靠“鸡鸣狗盗”的手段逃回齐国)担任相国以后,为了报复秦国而发起了齐、魏、韩三国攻秦的战争,后来随着赵国和宋国的加入,联军一度攻破函谷关进入秦国腹地,秦国危在旦夕。秦昭襄王不得不归还所侵占的魏、韩土地以求和,齐国也觉得齐、秦并不接壤,即便战胜了秦国也难以得到好处,于是就答应了秦国的求和,联军纷纷退去以后,秦国又成功渡过了这场危机。
从上面我们可以看出来,每当秦国面临有可能被灭亡危险的时候,他总有办法一次次化险为夷,真的可以说是“天不灭秦”!也许在冥冥之中,后来的“秦灭六国”是上天早已注定的事情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