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唤柳:《黄梅文艺》,伴我在文学道路上一路前行
——我与《黄梅文艺》征文
1968年10月,黄梅一中高中、初中1966——1968届毕业生,按照上级要求,统一到农村去,到广阔的天地里去,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方式分两种:家在城镇的学生,叫下乡;家在农村的学生,叫回乡。我家在农村,所以,我回到了蔡山老家,当上了普通农民。
农忙季节,忙得晕头转向,心力憔悴。精神生活,除了高音喇叭里播出的几个“样板戏”,其余就没有什么。我是一个喜欢看书的人,也是一个爱写点东西的人。读哲学著作,就看《矛盾论》《实践论》;读文学作品,就看《野火春风斗古城》《晋阳秋》《黄梅文艺》。一次,我把自己在暴雨中农业生产中的感悟,试着写成诗歌《蓑衣赞》,投给县文化馆主办的《黄梅文艺》。诗中写道:
厚重朴实的你,
默默无闻,出身低微:
来自棕榈,来自稻草,
暴风雨前你却不亢不卑;
电闪雷鸣前,没有豪言壮语,
暴风雨在你面前,节节败退。
你是乡土战士廉价的铠甲,
蓑衣,我把赞歌献给你!
稿件寄出不久,一次因事到大队部,会计告诉我,有县文化馆给你的信。厚厚的一包,拆开一看,是编辑老师简短的回信:“王焕柳同志,来稿收到,感谢你对本刊的支持,希望继续努力。”随信还有两本稿纸。
稿件虽然没有用,但编辑老师对作者的爱护、鼓励,很是珍贵。
后来我把这事说给一位有较高文学修养的朋友听,他说:“这句——暴风雨在它面前,节节败退,写得真好,草编的蓑衣,雨水沿着稻草,一节一节地往下掉,真的太有生活、太形象了!”焱生先生大约没见过稻草蓑衣,不能怪他。
1984年9月,我由县一中调到县文化局戏剧创作室工作。1987年,我在新开镇深入生活,有时与镇文化站站长黄树荣老师在一起,他便把镇里热爱文学创作的几位作者找来,与我交流。其中,镇中学有一位业余作者王建华,他的叔父王焱生,就是当年县文化馆《黄梅文艺》的编辑老师,后来我和焱生先生还见过面,谈及此事,感慨良多。此外还有何庆华、傅义亮。傅义亮在窑场拉砖坯,白天干得很辛苦,晚上写稿,再投给《黄梅文艺》。记得在一次与县委宣传部长的交谈中,提过傅义亮的事。过了不久,再见到黄树荣站长,他告诉我,傅义亮已换了一份轻松的工作,在化验室学习并从事化验工作。
现在回想起来,那时的人际关系——从工作出发,何等单纯?!没有县委宣传部长的介入,一个农家的孩子,就不可能轻易地换上一份相对轻松的工作。我自己也是这样,从小池镇中,调往一中,我仅仅向一中李旭校长(当时是副校长)口头提了一下要求,不久就调成了;由一中调文化局,也仅仅向张汉舟局长提了要求,不久,也调成了。
洪昶先生、程江林先生、邓子凯先生任文化馆馆长、副馆长、书记时,作为重点作者,我参加了一些创作活动。那时在一中任教,两头忙,好像没有什么结果。
郑卫国先生任《黄梅文艺》编辑时,向我约稿。我把短篇小说《“万金油”住医院》交给他,不久就发出来了。这是我在《黄梅文艺》上发表的第一篇作品。记得这期《黄梅文艺》封面是黄梅挑花图案,蓝色的刊名,江林先生的题字,整个封面,很雅致。这篇作品,记得与地委宣传部丁永淮部长谈过,他觉得,写生病住院,不够健康积极,那时思想都左,怕惹上“自由化”的罪名。感谢卫国先生把他发出来,对此,好像也没什么负面议论。
1997年后,所建新居,对着古塔。那时,生活拮据,虽然从事的专业编剧工作,神圣而光荣,人数又极少(在编3人),已属塔尖上了。闲时面对古塔上生长的小树,难免发出感慨,于是写了《塔树》,交到《黄梅文艺》编辑部。这次应该还是约稿,郑卫国、艾志杰两先生都向我打了招呼。
大约2006年,艾志杰先生约稿。此前一段时间,《黄梅文艺》处在自然生长状态。社会上有人赞助出钱,就出一期。亏得老艾先生,出了一期又一期。我把短篇小说《“参座”的后事》交给他。不久就发了;再次见到志杰先生,他告诉我,这篇小说在读者中获得好评。
正是艾志杰先生这句鼓励的话,驱使我,后来把它投给《小说选刊》,参加《小说选刊》举办的首届全国小说笔会,被评为三等奖。于是,在县政府有关领导的支持下,我进京参与有关活动,聆听了高层讲学,开了眼界。再后来,我的小小说《近墨者“赫”》参加全国第二届小说笔会,获得一等奖。当然,我还在继续,继续“玩”下去。
回顾自己的文学之路,《黄梅文艺》一路伴我前行,感谢你——《黄梅文艺》!
《黄梅文艺》改版,依然回到政府部门办刊的轨道,值得祝贺。
作者: 王唤柳,男,国家二级编剧,湖北省作协会员,有剧本,诗歌,散文,小说,报告文学作品300万字发表或出版。大型戏曲《知府賒官》发表于国家级刋物《剧本》月,县戏剧院以这部戏参加全省首届黄梅戏艺术节,获金杯奖。受浙江省电视剧制作中心委托,把这个戏曲剧本,改编为六集戏曲电视连续剧,拍慑后更名为《賒官》在中央电视台和各省台播放。
围炉编委会
曹锦军
总编
湖北省作协会员
湖北省摄协会员
魏鲜红
主编
黄冈市作协会员
唐亚红
执行主编
黄冈市作协会员
征稿启事
黄梅曹锦军围炉,传播湖北黄梅民间文化和旅游的自媒体,广泛征集湖北黄梅以及鄂东稿件(自然风光、民风民俗,家乡故事等文学、摄影、美术、书法作品),要求原创首发,文责自负,所有投稿,视作授权围炉结集出版,其他媒体采用,须给原创作者相应稿费。
投稿信箱:297235310@qq.com
285590079 @qq.com
微信公众号:caojingjun19731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