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福清 | 忆前妻

每当清明节来临,我总会特别思念我的前妻“军嫂”周春英。她离开我们已经二十周年了。

我与春英是上世纪七十年代结婚的。我二十一岁参军,那时因为是服兵役期间,规定战士不让找对象结婚。我二十四岁提了干部,自己严格要求,响应晚婚号召,也不能马上去找对象结婚。直到1974年,我快三十岁时组织上才催我回去探亲,解决个人问题。这一年,亲戚牵线,我结识了一位三八式“老革命”家的女儿。我们一见钟情,很快建立了恋爱关系。此后就是我俩一年的书信来往,互相了解,这也是我们的谈恋爱过程。经过组织上进行“外调”“政审”,同意我俩结婚。

说是结婚,组织上给了我一个月的假期。在这一个月中,我用半个月做了结婚新房的准备工作,随后举行了简单的婚礼仪式,度了半个月的“蜜月”,就归队了。我的春英很理解军人的纪律,对于“军嫂”的艰难也有思想和心理上的准备。之后的每年,我在山西大同地区的部队上“备战”,她在省城的一个企业里工作。我每年有一个月的探亲假,其他时间都是我俩的分居和书信来往。那时,不像现在使用电话很方便,想说话一拨就说上话了。当时要说话只能写信,贴上八分钱的邮票,信要在路上走上四五天。我们信的内容,开头都是写的“见信如见面”的话,结尾写的都是“紧握你的手”。内容除了拉些家常的事,就是我们互相思念的话,经常要写我们梦里相见的情景。有时候工作忙,顾不上写信,双方都很挂念。

我们很珍惜来往的每一封信,都把对方来信精心地保存起来。每封信贴的都是新发行的纪念邮票。我俩在两地,平常思念的时候就拿出以往的信件读一读,这种状况延续到上世纪八十年代中叶才结束。期间,我俩从新婚到生了两个孩子整整度过了十年的两地生活。这十年中,她在地方既要工作,又要照顾两个孩子,经历了许多酸甜苦辣。有时两个孩子感冒得病,需要打针时,她抱上一个打完针,再抱另一个去打针。这十年,她像许多“军嫂”一样,到了部队探亲,要为战士们拆洗被褥;回到地方后自己又默默地承受着生活的艰熬。但她总是对我说:“我年轻,累不着,你在边疆更辛苦,我理当分担。军人与军嫂是一对战友,我们共同战斗吧。”可没有想到,我转业地方十年后,我的春英因突发脑血管疾病也倒在了工作岗位上。

春英去后,我把我们俩的两地书进行整理并创作了十万字十二章的报告文学《青春夜话》。所谓“青春”,是指这些书信 都是我俩年龄在二三十岁年轻时候写的,也是取我之“青”,取她之“春”,所以称“青春”。所谓“夜话”,是说这些书信多数是我俩在晚上十一二点写的话,叫“夜话”。当时我在部队从事机关文字工作,经常加班加点到深夜,写完材料后在睡觉前给她写封信;而春英则是等孩子晚上睡踏实了,才提笔给我写信,有时孩子醒了,得哄孩子,只好放下笔,这样,一封信往往要分两次甚至几次才能写完,这“夜话”也是我俩的悄悄话。这《青春夜话》就成了我与前妻的十年的“恋爱”史了。

回顾这段历史,我的心里总是充满甜蜜和怀念,我仍然充满乐观,我对我的军人生活无怨无悔。我的前妻“军嫂”周春英勇于付出的精神,永远激励我前行,我要完成她未完成的遗愿。

附:张福清事迹简介

在太原市南环社区,住着一位从太原市市政管理局纪检组长、局级调研员岗位退休的老干部张福清。张福清,1947年2月出生,党员,1968年2月参加工作,在部队工作22年,在地方上工作18年。2007年2月张福清退休。退休后,张福清牢记共产党员的誓言和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尽力发挥自己的余热。他告诉笔者,他要继续为正能量鼓与呼。

热心公益的排头兵

张福清退休后比在职时候还忙。他担任着原单位机关老干部支部书记,太原市老年自行车健身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孝义风采》杂志在并联络站站长,太原龙吟诗社名誉社长兼老战士宣讲团副团长,太原市学雷锋便民服务队老年志愿者,《并州老龄》《孝义风采》杂志通讯员等。

张福清担任原单位机关老干部党支部书记,团结“一班人”,坚持每月组织一次党员活动,或学习文件,或外出考察,或组织唱歌、讲座等活动。党支部建立了支部网、QQ群、博客、邮箱等,加强老同志之间的联系,党支部多次被授予“优秀基层党组织”称号。

张福清主动承担了为400名同乡发放《孝义风采》杂志的工作。他骑着自行车,不管春夏秋冬、严寒酷暑,都坚持把杂志送到同乡手中,传递家乡发展信息。他还帮助《孝义风采》杂志组织同乡的稿件。他还参加太原市学雷锋便民服务队,在春节、学雷锋纪念日及重阳节里,志愿到太原比家美托老院慰问和看望孤寡老人,演节目、打扫卫生等。他还参加太原龙吟诗社老战士宣讲团在“太原支前第一村”——长沟村庆祝党的十八大胜利召开和纪念太原解放64周年活动,宣讲革命传统。

张福清喜欢自行车骑游。他退休前就退掉了工作用车,坚持骑自行车上下班。退休后,张福清加入太原市老年自行车健身协会,并参与组织领导工作,和队员们一块骑游。太原市老年自行车健身协会组织植树,“无车日”、“世界环境日”宣传和环境监测活动,“全民健身日”、“国际马拉松迷你赛”、“世界大学生龙舟赛安保”等活动,他都积极参加并做了领导服务工作。张福清还带队到韩国参加自行车骑游体验活动,参加八达岭“好汉杯”骑游活动。在景点,他和大家一样,身穿“保护地球、绿色出行”的红马甲,散发传单,高呼环保口号,吸引了不少游客。他被邀参加了《太原广播电台》“老年之声”访谈节目。活动中他照像摄像,然后及时传到新浪博客和“骑游网”,为网友们提供活动参考。

弘扬正气的笔杆子

退休前张福清喜欢“爬格子”,在夕阳时光他仍然发挥自己特长,拿起笔,写 文章,积极弘扬正能量。几年来他坚持笔耕,采访和撰写了不少好人好事,在报刊上发表了150余篇、18万字的作品。

有一位90多岁的离休老人,从小参加革命,一辈子诚恳做人,出版了自传书《辙印》。张福清为此写了《路遥知马力,心明路自宽》读后感。还有位86岁的老人,战争年代是功臣,新中国成立后一直坚持奉献,现在还担任老年诗社社长和老战士宣讲团团长。张福清为此写了《老骥伏枥,奋斗不息》、《战士与诗人的情怀》等文章。还有一位80多岁的老人,60年前曾写过入党申请书,现在继续要求入党。老人的这种坚定追求理想的感人事迹,让张福清写出《六十年申请入党志不移》的稿子。这些稿件分别发表在《并州老龄》《孝义风采》杂志和社区报上。

今年“七一”前,有家报纸征集关于老党员的“中国梦”稿件。张福清依靠平常掌握的素材,一股脑儿写就了六位老党员的故事。其中山西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外科主任、老党员《救死扶伤不离岗》的稿子被选中发表。《山西电视台》“小郭跑腿”栏目中“和事佬”张润梅,为家庭和谐和社会稳定做了不少工作。张福清采访回来,连夜写了《“和事佬”张润梅》《乐当“和事佬”》《乐将“家和”送万家》等稿,被《太原晚报》和社区报、《孝义风采》杂志发表。他还写了《学习楷模杨善洲》歌词,老伴谱了曲子,他领着单位的老同志和骑友们一起学唱。

张福清为荣获山西省第二届“十大杰出老人”“中华骑游元勋奖”的刘克杰写了《三晋大地领游人》《老骥伏枥骑游缘》等稿件。有两位骑游女队长,带领队员不怕苦累骑行天下,荣获“中华骑游达人”称号,张福清为她们写了《巾帼不让须眉,荣膺骑游达人》的稿子。还有三位老年骑游队员,一位独身骑游东南亚四国,一位以古稀之年行走黄河,一位当好“领头雁”带好骑行队伍,他分别采写了《出国骑游不是梦》《骑游追梦夕阳红》《刘方玉和他的骑行团队》。

《新二十四孝》和新《老年法》出台后,认真学习,张福清写了《不变的孝心》《践行孝道贵在顺》《营造温馨港湾》《百岁老人和她的孝顺儿孙》等稿件。针对老年人如何对待生活及如何搞好老年活动,张福清写了《六十不是老》《要正确认识自己的老和死》《给自己“找乐子”》等稿件。他还连续三年把太原老年骑协理论研讨会的论文要点摘出来,整理成为稿件,分别发表在《太原晚报》社区报、《老友报》《骑游天下》《丰采园》《并州老龄》《龙吟诗苑》《太原骑游》等报纸刊物上。

张福清还整理了他保存60年的资料,出版了近100万字的《我的文集》“军旅篇”、“地方篇”、“综合篇”。党的十八大召开前,张福清把自己400万字的读书摘录,精选出60万字,编成《我的文集》“积累篇”(上下)。其中摘录有《毛泽东选集》《鲁迅全集》《雷锋日记》《中国和外国人物传记》等内容。张福清说,这些正能量的东西,能使人们受到教育和启示。大家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学习鲁迅风骨和雷锋精神,一定能进一步树立正气和传递正能量,一定能同心同德实现中华复兴的“中国梦”。

张福清的老有所为,得到了社会的认可。近年来,他先后获得“太原市首届环保好市民”“三好老干部”“优秀共产党员”等荣誉称号;并以《人老心不老,退休不褪色》为题,入选《太原市离退休干部老有所为先进事迹选编》。张福清还被中共山西省委老干部局评为“发挥作用优秀个人”,他还荣获了“中华骑游管理达人”荣誉称号。谈到荣誉,张福清总说这些都应归功于党组织的培养和同志们的帮助,他自己做得还不够,要继续发挥余热,为实现“中国梦”奋斗不息。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