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还要被“富养女穷养儿”忽悠多久?
最近几年,在教育界流传颇广的一句话,相信你一定听过——“富养女,穷养儿”。这句话的支持者们相信,要想女孩儿长大后不会因为一些小钱小利折腰,不会被浮华和喧嚣晃花了眼,就一定要在女儿小时候给与她富足的生活条件;要想男孩儿长大后有本事有作为,就要在儿子小时候给与较为苛刻的生活条件,以此来磨砺他的意志。
然而我也见过太多被富有物质生活养出的娇娇女,没了虚荣心,倒是养出了公主病;也有太多穷养着长大的男孩儿,过于斤斤计较,显得小家子气……
这同样也是我自己的亲身经历,从女儿出生开始,秉持着“富养女”的教条,芭比,公主裙、花发卡、闪亮魔棒、各色小首饰…….琳琅满目,应接不暇,女儿想要的“公主梦”,我们都尽量满足;现在女儿已近十八岁了,依然痴迷于BJD娃娃,而公主情结没有丝毫降低,性格上也有些大小姐脾性。
这不禁令我反思,这句影响了不少人的“富养女,穷养儿”,到底有没有道理呢?
“女孩要富养,男孩要穷养”其实是一句民间古训。既是古训,自然是诞生在旧时代了,那时男尊女卑,男性是家里的顶梁柱,要在外打拼、担负一家子的生存开支;而女性经济上依赖男性,精神上仰仗男性,主要活动范围在家庭内部,担负着相夫教子的责任。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女孩儿从小生活上优越些,会培养出自尊自重、贤淑达理的品质;男孩儿从小多吃些苦,多受点罪,能够培养出坚强、担当、勇敢、抗挫的品质,而这些品质与社会要求相匹配,与家庭责任相契合,由此可见古语说得有一定道理。
然而社会在发展,培养教育理念也要与时俱进,融入新的内涵。
在现代社会,无论是在职场还是家庭生活方面,男性绝对权威的地位已经被挑战,尤其是在城市里,男女地位基本平等,甚至女性更加强势些。而无论男女,自尊自重、独立自主、坚强奋进、富有责任心和高抗挫力,对于两性来说都是必备的优良品质,都是需要父母从小有意识培养的,而培养这些品质单靠穷养亦或富养是远远不够的。我们要拓展穷养和富养的内涵,除了物质上的穷养或富养,更要精神上的富养。
我认为,在物质上,男孩和女孩都要相对“穷养”,尽量节制地给予,父母满足孩子基本的生活需求即可,而额外的部分,若渴望被“富养”,则需要孩子通过自身的努力和劳动挣得,这样可以培养孩子“不劳无获,对自己负责,为自己打拼”的生存哲学;而在精神上,男孩和女孩都要绝对“富养”,父母要倾其所能地给予孩子所需爱的滋养和陪伴、鼓励、支持和引导,让孩子感受到他(她)是可爱的,是值得被爱的,是有能力去爱的一个人,铺垫孩子人生幸福的底色。
那么男孩和女孩在培养方式上是否需要区别对待?
我认为不需要刻意区分性别,而应遵循人类成长共同的规律,了解孩子的天性,顺其自然,不扭曲不压抑,促其成为自己。
男女本不同,男性阳刚、女性阴柔,这样人际才平衡,人生才丰富。但从本质上来说,人是不断成长的,男性先天阳刚些,女性阴柔些,但随着心灵的修行,无论男女都会成熟成“全人”,所谓“全人”就是一个完整的人,既有男性品质又有女性品质,他们在处理事情、面对困难和挑战时,能坚强、执着、客观、有力量,很好地掌控自己的情绪,保持理性,像男人;在人际关系里,柔情似水,包容、温暖、慈悲、感性,像女人。这样的全人,能感受到人生最大的幸福。男孩子成长为全人,需要补充女性的阴柔,女孩子成长为全人,需要培养男性的阳刚。因此男孩女孩都是需要双向培养。
除了穷养和富养外,其实还存在很多种教育方式,像“底限教育”“阳光教育”,不论是哪一种教育方式,父母对孩子的爱都是最基本和最不可或缺的。不论物质丰富还是欠缺,让孩子在爱里成长,才是原生家庭能给予孩子的最好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