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子多福——明朝生育冠军庆成王

拜著名小说《三国演义》的影响,几乎所有人都知道刘备有一套自我介绍:中山靖王之后,表明是汉朝皇室成员,因此这成为了刘备最重要的政治资本。经过刘备的宣传,中山靖王也大名鼎鼎,不过他的有名不在于他是刘备的祖先,而是因为他一生一共生了一百二十多个儿子。

中山靖王虽然以一百二十个儿子荣登生育冠军,但是因为时代太过遥远,很多资料消失没有流传下来,再加上中山靖王没有太多的事迹流传,人们始终无法考证他到底是不是真有这么多儿子,一百二十个儿子是实数,还是一个形容词,人们始终无法弄清。不过在中山靖王死去一千多年后,山西有位朱姓王爷在生育上超越了中山靖王。这位朱姓王爷还不是一个人,是几代王爷,他们数代人信仰“多子多福”的理念,从而展开了生育竞赛,一代更比一代强,最终达到了光儿子就一百多人,从而超越了所有朱姓同族,成为明朝宗室最多的一支,是当之无愧的生育冠军,这位朱姓王爷就是明朝的庆成王。

庆成王是明太祖朱元璋的后代,始封王名叫朱济炫,他是朱元璋的孙子,其父为朱元璋嫡三子晋王朱棡。

朱济炫是庶出,排行第四,自然继承晋王没有戏了,不过他的出生很受朱元璋的喜欢。因为他出生的时候,朱元璋正在举办庆成宴。

这个宴会是明朝每年都要举行的,皇帝正月要祭祀天地,祈祷新的一年风调雨顺,然后回宫举行宴会,以此君臣同乐预示天下太平。就在老朱和大臣们高兴的时候,太原晋王府来汇报晋王喜得贵子,祝贺皇帝又多了一个孙子。

朱元璋听了龙心大悦,他出身贫苦,身边亲人大多离世或者四散逃命,因此朱元璋从小就有一种孤儿的感觉,他最希望自己家人团聚,因此对这个孙子的出生特别高兴,按照惯例他要封这个孙子为郡王,于是脱口而出以今天的庆成宴为名封这个孙子为庆成王,从而使得朱济炫成为明朝少有的不以地名为王号的郡王。或许就是这个封号太好,以至于庆成王一脉从此风平浪静一直无事,并且多子多福,成为明朝宗室羡慕的对象。庆成王济炫,晋恭王子。其生也,太祖方御庆成宴,因以为封。

永乐元年,已经成年的朱济炫正式被封为庆成王,不过因为这个时候已经是朱棣当皇帝了。朱棣是经过残酷的骨肉相残夺取的皇位,自然视这些同宗为眼中钉因此十分害怕他们效仿自己造反,于是开始了对宗室藩王的严加管束。

在剥夺藩王的权力的同时,朱棣一直对自己的二哥有着复杂的感情,具体来说是既害怕又仇视。

害怕是三哥一脉实力强大,仇视是三哥活着的时候一直与自己不和。因此朱棣即位后开始肢解晋王一脉。

晋王府除了晋王留在太原,其余被封为郡王的侄子都被迁出太原,这样做就是不让三哥的儿子们团结一致。于是朱济炫也搬出了太原,去了潞州,几年后迁居蒲州,最后迁居到汾州才稳定下来。

多次搬家使得朱济炫明白了四叔的用意就是要让晋王一脉不能安稳,这样才能稳固自己的皇位,人在屋檐下不得不低头,为了保住王位朱济炫开始顺从四叔的心意。

朱棣十分不喜欢朱棡的长子时任晋王朱济熺不满,而朱济炫的三哥朱济熿觊觎晋王王位,于是拉拢诸位兄弟帮助自己。

朱济炫敏感的认识到了大哥保不住了,为了保住自己,于是同意三哥的请求,和几位兄弟一起诬告大哥,从而让朱棣名正言顺的废掉了朱济熺,将三哥扶上了王位。

虽然这一次朱济炫站到了四叔一边,但是诬陷大哥让他心中始终不安,而且三哥当上晋王胡作非为,残暴不堪,使得他心中惭愧,于是他从此退出了政坛,对于晋王府以后发生的一切再也没有参加而是躲在汾州自己的王府里过着自己的小日子。

朱济炫不再政坛混了,自然要享受人生,可是这一切需要钱来支持。可是朱济炫这才发现当王爷也不富裕,自己想要享受,王府要修理,成群的老婆要养活,王府下人要发工资,自己还要养孩子等等,反正最后自己存不下钱。

朱元璋虽然规定亲王俸禄是一万石禄米,而郡王就打折扣了只有两千石,而且这点俸禄还不给全了,反正一算自己杂七杂八的所有收入到手居然没多少。

手中没钱过得不踏实啊,可是朝廷就只有这点死工资还不给齐了,鱼肉百姓自己还不敢,毕竟四叔那里盯得紧,稍不留神就有可能给四叔提供把柄从而废掉自己。

怎么才能挣钱呢?朱济炫成天想这个问题,于是他开始翻朝廷的各项规章制度,希望从中找漏洞。没想到功夫不负有心人,还真让他找到了一条合法加工资的方法。

这个漏洞就是爷爷朱元璋制定的宗室制定。朱元璋为了保证自己的子孙后代不像自己那样从小没饭吃,于是制定了一项优待宗室的爵位制度,每一级爵位都有相应的俸禄。最高的亲王每年一万石,以下依次降低,镇国将军岁禄一千石,辅国将军岁禄八百石,奉国将军岁禄六百石,镇国中尉岁禄四百石,辅国中尉岁禄三百石,奉国中尉岁禄两百石。而这个爵位没有人数限制,只要是朱家人就有爵位,有俸禄。一个人一年能吃多少,就算不给齐了,也是数量巨大,这不就是老祖宗给子孙后代一笔巨大财富吗?看来“多子多福”这句古语真没错。

兴奋的朱济炫于是决定通过生孩子给自己长工资,不过朱济炫自己倒是没有实践成功,他只活了四十多岁,一生只有三个儿子,位列庆成王一脉倒数第一,不过他的这一致富理念和良好身体基因遗传给了后代,他的后代坚持这套理念,最后成为了明朝后人最多的一脉。

朱济炫死后,他的儿子朱美埥继承庆成王王位。一上位朱美埥发现自己的俸禄居然变成了一千石,因为朝廷规定只有始封郡王是两千石,嗣封郡王只有一千石。朱美埥很生气,于是马上开始父亲指定的致富计划,在他短暂的四十九年中生了十二个儿子。

十二个儿子,现在看很多了不可想象,但是在当时作为一个王爷有十二个儿子也算正常,不算太多。到第三代庆成王才真正开始了生育传奇,并且这个记录被记载到了《明孝宗实录》之中。因为第三代庆成王朱钟镒一共有四十四个儿子。

乙丑,晋府庆城王钟镒薨。王,恭僖王庶子,母王氏。宣德九年生,正统十二年封镇国将军,天顺二年进封庆城王。 至是薨,年六十三,有子四十四人。讣闻,辍朝一日。赐祭葬如制,谥曰温穆。

这还是他的儿子被记录下来,据说这位庆成王还有五十个女儿,也就是说他至少有九十四个子女,因此当这一记录报到明孝宗案头的时候,明孝宗吓了一跳,这也太能生了,自己身为皇帝总共也就两儿子,还没了一个,真是不可思议。

朱钟镒虽然儿子众多,但是他的儿子不甘心让老爹当冠军,于是也开始了自己的生育之路,最后他光儿子就达到了一百多位,成为了后人无法超越的生育冠军,当这一成果上报的时候宗人府的官员吓了一跳,他们害怕惊到皇帝,最后改了一个数字只上报了七十人,但是这依然让皇帝大吃一惊,认为宗室无限制生育不能不管了,要是都这样自己真养不起了。

不光皇帝这样想,所有人包括庆成王都认为不能这样生了。大臣们认为如果不控制宗室数量,按照目前大明的经济条件,宗室无限量的生育,光俸禄一项耗尽天下所有的粮食都养不起,宗室迟早会拖垮大明王朝。巡抚山西都御史杨澄请求朝廷尽快出台政策遏制宗室人口的快速增长,弘治十五年户部上奏庆成王所在的山西省全年征收的粮食即使全发给山西的宗室还差几十万,朝廷根本就养不起宗室了。礼部尚书倪岳表示“天下地土有定所,租赋有定额,而宗室之费日盛,诚不知所以善后之计。”控制宗室人口迫在眉睫,而庆成王这样无限制生育的势头必须卡住,否则必然会被其他宗室效仿。

朝廷大臣为国家担忧,庆成王也是烦恼。

庆成王虽然为了多挣俸禄无限制生育,虽然拿到了俸禄,当上了生育冠军,过上了自己梦想中富足的生活,但是十分烦恼。

第一是人多不好管。几代庆成王下来,整个庆成王一脉最少上千人,这些只靠一个庆成王根本无法管理,别说同宗很多人都不认识,就连自己的儿子都认不全,那位一百多个儿子的庆成王每到家庭聚会的时候,一百多人齐聚一堂,结果大家谁都不认识,还得靠别人引荐才知道对方是谁,这简直成了天方夜谭,贻笑大方。庆成王生一百子,俱成长,自封长子外,余九十九人并封镇国将军。每会,紫玉盈坐,至不能相识,而人皆隆准,极异事也。这样一来如何管理,迟早出事。

第二,有假冒的害怕受牵连。

人数众多又不认识,难免有浑水摸鱼的冒充庆成王后代捞油水的,而冒充皇室后代又是重罪,一旦发现必然牵连庆成王,明朝曾经发生多起冒充皇室子弟的案件,最后藩王都受到了重罚,庆成王自然不想发生这样的事。正德三年庆成王突然上奏皇帝:“本府宗支数多各将军所生子女或冒报岁数,无凭查考,令各将军府查报。”也就是说庆成王已经搞不清自己这一脉到底有多少人了,而且他已经发现有人冒充皇室子弟了,而且他管不了这些人,为了避免受牵连,他只能提前向皇帝上报,希望皇帝下令调查,从而洗清自己的过错。

第三,庆成王已经成为出头鸟朝廷打击对象。要知道当上冠军就表示曝光率增多,自己因为生孩子多领的俸禄多,已经成了皇帝和大臣们的眼中钉,并且成为其他宗室效仿的对象,如果皇帝动怒,那么自己必然会成为皇帝处理的对象,杀一儆百,杀鸡儆猴,到时候被废被杀被囚禁,那是多么悲惨,自己绝对不能成为这个被打击的出头鸟,因此他上书皇帝希望皇帝调查庆城王府子嗣问题就是希望皇帝管理庆成王府,从而保住庆成王能够传承下去。

由于庆成王无限制的生育子嗣终于引起了朝廷的注意,皇帝和朝廷大臣终于决定修改老祖宗朱元璋时代制定的宗室制定,开始制定新的制定从而限制宗室过度膨胀。

最后几经修改终于制定出一部针对郡王及其以下爵位的“计划生育”政策。具体来说就是限制这些宗室的妻妾数量了。以前对宗室婚姻没有限制,除了正妻,妾室无限娶,这也就造成了儿子无限生。现在给你规定数量了你就能生的少了,总不会发展到庆成王一百个儿子的地步。礼部复会议覆奏,谓郡王自正妃外妾媵不得过四人,各将军不得过三人,中尉不得过二人。从之,著为令。

正德四年,为了进一步控制宗室人口数量,朝廷再次下令各王府:只有经过朝廷批准的宗室妻妾生育的子女可以享受继承爵位领取俸禄资格,其他出身不良女子生的私生子和在没有朝廷批准结婚就与身边侍女生的子嗣不得继承,不被皇室承认,而且更严厉的是规定郡王只要没有合法子嗣,一旦本人去世,郡王直接废除,其兄弟侄子不能继承。凡乐女及非良家女所生子不许请名请封。今后郡王无嗣,其宗支不得袭爵,止许奏请奉祀。各府宗室若未娶正室而侍女先有生育者,所生子女不得请名请封。

在朝廷如此严厉的管理之下,各地藩王只能改变多子多福的观念,老老实实的生活。庆成王也是如此,当年老祖宗研究出来的致富方法最后居然会成为国家的弊政。正是由于他们无限制生育,导致了明朝严重的宗室问题,从而困扰明朝两百多年,最后成为拖垮明朝的一个原因,更让他们没想到的事他们居然会成为朝廷的反面教材,会逼得皇帝和朝廷不得不违背祖制,冒着不孝的名声去修改老祖宗的政策,从而创造了以一己之力修改国家政策的奇迹。

在朝廷新的宗室制度下,庆成王一脉终于放弃了多生孩子增加收入的政策,此后的庆成王再也没有达到当年“庆成王生一百子,紫玉盈坐,至不能相识”的局面。

虽然经过朝廷大力打压,但是以庆成王为首的明朝宗室还是人数众多,宗室始终是明朝的一大隐患,最终使得庞大的明王朝在内忧外患之中轰然倒塌灭亡,最后众多朱元璋的子孙失去了大明王朝这棵大树,不是被杀就是四散逃命隐姓埋名从此过上了普通人的生活,而多子多福成百上千的子嗣的冠军的荣耀成为了过眼云烟。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