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华古村】桐山后金村 理学文化孝风传扬
桐山后金村 理学文化孝风传扬
据兰溪市黄店镇桐山后金村《桐阳金氏宗谱》,五代时,金天原迁居三衢西安之桐山峡口;五代时(公元922年),金陈由衢州桐山峡口迁居兰溪鸡鸣山下。金展(金陈四世孙),北宋后期1032年由鸡鸣山下迁居桐山之阳,即今桐山后金村。
金景文是宋代的孝子。金景文,与陈孝子、董孝子是同乡,也是望云乡(后纯孝乡)人。他从小立下高大志向,努力求学,但不图虚名。
他与妻子真诚孝奉父祖,祖父生病了,金孝子马上求医治愈。父亲得病了,以身代诊,父亲的病也很快治好了。守孝母坟时,夜有天光灿烂,大家以为孝心感天。后来守孝父坟,暴风雨来了,也没有损破茅舍。
有一年天大旱,人们请金孝子求雨。金公选准气候变化之机叫大家做好抗旱接龙水准备,恰巧天降甘霖,这场雨就被叫做“孝子雨”。
公元1177年,金华郡守李椿给予表彰,嘉奖金孝子全家。公元1179年,朝廷号召征兵服役,金孝子带头将自己儿子送上,作了表率作用,不到一月便完成征役任务。
金华郡守韩元吉,以望云乡三孝子之事迹报请朝廷表彰乡里,勅匾额为“纯孝格天”,以“孝、友、睦、姻、任、恤、忠、和”八行诏恤其家。因此望云乡被皇帝勅封为纯孝乡。公元1268年,兰溪知县沈应龙,以金景文及陈天隐、董少舒三孝子的孝名,请朝廷批准,建祠厅合在一起祭祀供奉,名叫“三贤堂”,并立八行碑以教育后代人人孝敬父母、孝敬老人。
之后,又出了个著名的理学家金履祥。金履祥(1232-1303) 元代学者。字吉父,号次农,自号桐阳叔子,从小好学,凡天文、地形、礼乐、田乘、兵谋、阴阳、律历之书,无不精研。初受学于王柏,后受学于何基,基为朱熹二传弟子,造诣益深。时值南宋末年,政治动荡,虽绝意仕进,但未忘忧国。元兵围攻襄樊,履祥献策朝廷,建议以重兵由海道直趋燕蓟,且备叙海舶所经地形,历历可据以行,然未被采纳。曾任教于严陵(今浙江省桐庐县)“钓台书院”。他少有有经世志;及壮,宗济、洛之学,穷究义理,本宋儒;德祐初年,朝廷以迪功郎、史馆编校等职召任,坚辞不受。寻应严州知州聘,主讲钓台书院。宋亡入元,不仕,专意著述,晚年筑室隐居金华仁山下,讲学于丽泽书院,以淑后进,许谦、柳贯皆出其门,为浙东金华学派中坚,学者尊称为仁山先生。元大德七年(1303)卒,至正年间谥文安。著有《通鉴前编》、《大学章句疏义》、《尚书表注》、《论语集注考证》、《孟子集注考证》、《通鉴前编》、《举要》、《仁山文集》等。编有《濂洛风雅》。
在当代,桐山后金村又出了个著名的图书馆学专家金步瀛。金步瀛(1898—1966),即金天游,著名图书馆学家。原名步瀛,字仙裁,号孤鸿子,浙江省兰溪市(隶属于金华市)芝堰乡桐山后金村人。
1922年毕业于浙江省立甲种蚕业学校(今绍兴市农业学校),进浙江图书馆任掌书,后任编纂、编目主任。在浙江图书馆期间,他与章箴、杨立诚、张实、毛春翔、陈训慈、夏定域等一批饱学之士共事,热忱工作,潜心研究,。抗日战争期间,先后在浙江大学龙泉分校图书馆、英士大学图书馆工作。1941年,回浙江省立图书馆任采编部主任。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曾任浙江省政协委员,1961年被选为浙江省政协文史资料研究委员会委员。1966年患阑尾炎住院,因医疗事故不幸逝世,终年68岁。
性沉静,寡交游,毕生从事图书馆工作,擘划精勤,颇多贡献。今浙江图书馆古籍部仍然沿用他创制的图书分类法。擅长作诗填词,金石、古琴、摄影亦有相当造诣。
出版《中国藏书家考略》:收录自秦汉至清末的藏书家共计741人,是研究我国藏书文化的重要著作。该书初版于1929年,1987年经俞运之校补由上海古籍出版社重版;而台湾地区的新文丰出版公司将此书与杨荫深的《中国文学家考略》编在一起,定书名为《中国文学、藏书家考略》。
其他著作《古今合纂植桑法》、《汉译西文书目索引》、《丛书子目索引》、《增订丛书子目索引》、《二十五史人名索引》、《古今图书分类法》、《图书之分类》、《图书馆档案分类法》、《图书馆基本工作简本》等十余种。1954年所撰《普通图书馆图书分类表》被学界誉为最佳分类法。
如今,“八行”、“纯孝格天”的牌匾都挂在村中的仁山书院。村中的百年古樟、青石牌楼,宗祠矗立,都孕育了古老的孝道文化。仁山书院就是当年金履祥隐居仁山下著书讲学的场所,占地面积为600平方米,历经修建,现存建筑为清代风格,结构宏伟、布局得当、保存完整。
走进仁山书院,院里的大梁上牌匾尤其多。在书院中第二进的大梁上,挂着一块书有“仁山书院”四字的牌匾,落款为“中翰林慈溪王斯来书”,但没有注明时间。
“仁山书院”、“东宫学官”、“八行”、“纯孝格天”……一块块幸存下来或后来恢复的牌匾,为仁山书院抹上了一笔又一笔的历史记忆。
而桐山后金村的村民对于仁山书院还有一番别样的感情。现在村中30岁以上的村民大多在书院里习文识字,读完小学的功课。大概在民国初年,村中的小学便设在了这里,直到1983年左右,书院才不再作为教室。
近年来,桐山后金村充分发挥本村孝道、理学文化典型的作用,开设了仁山书院纪念馆,积极开展以青少年“四好”教育为主的公民道德教育,以继承弘扬贤孝美德。如今,村里百年古樟、青石牌楼、宗祠矗立,尊老敬老成风,邻里纠纷、赡养老人纠纷等从未发生过。
桐山后金村居住着1000多名金姓村民,他们都是金履祥的后裔。书院的文风滋养了村中的金氏后人。在金履祥死后的700年间,桐山后金村的德仁文风浩气长存,才子辈出,科举得中二百余人。如今村中有教师、教授等30多人,被人们誉为“ 才子之村”、“教师之村”。
2003年投资30多万元建设1.2公里通村公路;2004至2005年投资35万元进行村庄整治;2006年投资12万余元进行村庄整治提升;2009年投资38万余元拆除通村公路上的一座危桥并建设新桥;2012年投资38万余元进行农村饮用水改造;2012至2013年投资180余万元新建两个休闲广场,拓宽250米村道,进行绿化和公厕改造及污水处理,2014年,办起了居家养老照料中心。投资70余万元,修缮了孝贤堂、正和堂,并在仁山书院里,做起了文化礼堂,开展理学文化的展示与宣传。2015年投资建设村文化大楼。
这些资金,有的是村民自筹的,有的是向上争取的,有的是村里在外创业的热心老板捐助的。总之,桐山后金村在举全村之力建设美丽桐山后金。
在建设过程中,村里一直围绕金履祥的理学文化做文章,哪怕是一个小品、一处绿化的营造,都要体现这一文化灵魂。 对于美丽乡村建设带来的变化,城里人都在跳广场舞,村里的妇女只有羡慕的份,因为既没有这样的文化氛围,也没有较好的跳舞场地。2013年,村里修建了两个宽敞漂亮的休闲广场,留守在家的妇女们的跳舞健身热情,一下子被释放了出来。只要天气好,大爷们三五成群聚集在村口的休闲广场上聊天,小孩子则在草坪和空地上尽情地玩耍,场面很是热闹。
在村口的居家养老照料中心,老人们一边吃着可口的饭菜,一边露出了幸福的笑容。虽然由于上了年纪很难沟通,但对于“村子美不美,生活幸不幸福”这个“老土”的话题,他们听了连声说好,还竖起大拇指。
目前,全村有十六七名老人,在居家养老照料中心享用中餐和晚餐。 在桐山后金村,过年过节或家里有喜事,村民们首先想到的是先祖金履祥。大年三十、正月初六,家里有结婚、建房、乔迁等喜事时,村民们都会到孝贤堂、正和堂、仁山书院去祭拜。在传统文化的影响下,村里打架事情少、偷盗事情少,尊老爱幼多、好人好事多。